總統大選落幕,近來的紛紛攘攘可以畫下休止符。除了關心國家大政外,我想個人的理財也很重要,畢竟不論當選的是誰,我們都得繼續過著生活、過著日子。距離上一次看理財書,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最近重拾這方面的書籍,幸運遇到一本好書:《平衡心態》。
很多理財書籍著重在技術面的操作,或是販賣信仰式無條件相信的謬論。但是這一本很不同,雖然書中有些觀念或建議並不認同(諸如購買ESG的ETF),投資上的建議也老掉牙。可是整體而言,作者用扎實的數據與研究報告,告訴你應該有的「金錢心態」,相當有說服力。
書中一開始就介紹一套幸福成功的人生公式:「足夠的金錢+穩固的關係+身體心理健康+活得有目標」。四大項目中,只有一項與金錢相關,可見理財的重點並非在錢,而是在自己的心,這也是我認為本書最值得閱讀的部分。
我們很喜歡購買東西,除了滿足自己的購買欲望外,在現代消費社會下,升級物件更會讓人有優越感。然而,這卻不是正確的花錢態度。
2014倫敦大學研究,個人期待是快樂程度的最佳預測因子,我們買東西的興奮感很快會失效,這叫作「享樂效應」。不知道大家有否相關經驗,購買物品當下超興奮,買回來後,好像興奮感就消失了,還會懷疑為何會買下這既不實用又占空間的鬼東西,甚至歸咎於銷售人員太會「畫老虎、畫蘭花(台語:畫虎蘭)」。其實,這些都是「享樂效應」在作怪。
益博睿2021年4月研究報告指出,很多人深信車子更新、更快、更順、更高規,生活滿意度就會大幅提升。然而事實是,多數擁有高規汽車的人,駕駛經驗不會比開低階車款的人更高,享樂效應磨掉他們的樂趣。《密西根新聞》引用舒華茲教授的話:「試開新車時,注意力集中在車子上,愈是豪華,開的感覺愈好。一旦我們有了這輛車,過了幾週它就不再是我們注意的焦點,因為開車時我們還會想著其他的事。只要這一發生,我們的感受就會跟開便宜車款一樣了。」
可見花大把鈔票升級車款,蓋買新的東西,並不會讓我們感到更加快樂。《紐約時報》引過一份德國研究,研究員追蹤1991到2007年間升級住家的民眾。每個人換完新屋五年後,研究員一一詢問他們是否增進整體的生活滿意度,結果受訪者一面倒的回答沒有。
因此,購買「物品」不只對快樂無益,更重要的是愉悅感還無法維持。那麼,應該花錢買什麼呢?
吉羅維奇與范博分兩位教授研究,多數人重視經驗,而非物品,因為經驗會成為身份認同的一部份。所以,我們會忘記買了什麼東西,但與他人一起經歷的事件卻歷歷在目,諸如一起旅遊、聚會用餐等。試著想想看家裡的那些物品,你都知道是什麼時候購買的嗎?能說出相關細節嗎?我相信不行。但奇妙的是,你卻能說出這項物品背後的故事與意義(如果有)。印證本書作者給我們的第一項建議:「升級物件,不如升級經驗。」
哈佛大學研究,與快樂人生最相關的是穩固的人際關係,而非金錢。相較於社會階級、智商,或甚至基因,個人關係才是預測健康以及長壽的工具。是以,更應該將錢花在人身上,而非物品上。
這個他人並不侷限家人、朋友,對陌生人慷慨捐獻都是。蓋洛普世界民調調查二十萬以上民眾,根據回報,捐錢的人比較快樂,而且無關捐款人的收入高低。新聞記者札拉斯卡《越活越年輕》引用了諸多研究報告顯示,有意識行善,會讓我們更強壯、更快樂,也更長壽。其他相關研究也指出,照護者的死亡率比非照護者的死亡率低了18%(已將身體健康、年齡、社經地位,以及兒孫輩的各種特徵都設為控制變項)。
馬里蘭大學心理學教授葛雷帶領研究團隊,在波士頓地鐵站詢問路人是否願意參加一項2.3公斤的啞鈴實驗。研究者要求受試者拿起啞鈴,手臂完全張開伸直,保持姿勢直到撐不下去為止。測試完肌耐力後,讓受試者休息。接下來給他們一美元作為協助實驗的報酬,不過研究人員給錢的時候,會詢問他們要將這筆錢留給自己還是捐給聯合國國際教科文基金會。隨後再測試這些人的力量。
神奇的一刻到來了!把錢捐出去的人,拿起啞鈴維持姿勢的時間較之前多出15%,而把錢留給自己的,表現則沒有什麼進步。讓人想起《老子》:「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聖人不屯積物質,盡己之所有幫助他人,自己反而更加擁有。盡己之所有給予他人,自己反而擁有更多。這種「利他」的行為,對人對己都有好處。
透過上述說明,容易讓人誤以為所有的物品都不能買,或是不能買給自己。對於怎麼買,傳統上會去區分「需要」與「想要」,只購買需要,而不購買想要,但這個標準過於籠統。我比較喜歡作者提出的公式:
改善經驗+經常使用+荒島檢驗法則
只有同時滿足公式的三項,才算是「需要」的物品。
改善經驗,採的是相對性。例如自己有在打桌球,但是購買昂貴球拍是否有意義呢?對我來說可能沒有。專業球拍並不能讓我的實力獲得很大程度的提升,甚至與專業選手一較高下。然而,對於專業選手,可能就有必要了,球場上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經常使用,這個原則大家比較好理解。指的是購買經常使用的物品才有意義。例如洗面乳,每天都會使用,有購買的必要性,或是大家常常講的房屋,總要有居住的地方,而不是餐風露宿,風吹日曬雨淋。
荒島檢驗法則,是購買產品時要問自己:「別人看不到,是否也會買?」換言之,不是為了讓他人看到,而是自己真正有需求的花費。例如名牌包,購買後,身旁的人都不會發現,你是不是依然會買呢?我相信不會,因此名牌包就無法通過荒島檢驗法則。
總之,錢當然是拿來花的,但是必須花得有價值、有意義。首先,與其購買物件,不如花錢買經驗。其次,萬一要購買物件時,要符合「改善經驗、經常使用、荒島檢驗法則」這三項條件。最後,花在他人身上,會讓自己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