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20閱讀時間約 20 分鐘

帶你讀書:耶路撒冷三千年

一起來摸索耶路撒冷的問題歷史

一起來摸索耶路撒冷的問題歷史

近日,耶路撒冷再度成為國際焦點,以色列與周邊國家的緊張局勢再度升高。歷史悠久的耶路撒冷,見證著三千年的變遷,承載著猶太、基督徒和伊斯蘭教徒的信仰,卻也成為爭議的中心。回顧歷史,猶太人在一戰和二戰後成功建立了以色列國,但這也引發了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長期衝突。

這本名為《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書在2011年出版,深受克林頓、基辛格等人的喜愛,同時也受到《新聞週刊》、《泰晤士報》、《經濟學人》等威望雜誌的高度評價。它被翻譯成35種語言,在全球掀起了一陣風潮。讓我們用此書來一窺耶路撒冷的歷史問題!


耶路撒冷曾被視為世界的中心,是文明衝突的戰略要地,也是一個讓世人神往的地方。我按照年代順序,以三大宗教環繞著“聖城”的競爭為主軸,以幾大家族的興衰更迭為敘事線,生動地描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 嘿,歡迎大家每天來聽這本書。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耶路撒冷三千年》。耶路撒冷這座城市名氣太大了,讚美它的人把它捧得高高在上。就像猶太人有一本名為《塔木德》的著作中所言:“如果世界有十分的美好,其中九分都在耶路撒冷。” 這座城市不僅在猶太教中聞名,同樣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中都被視為聖地。從宗教的角度來看,耶路撒冷可謂是世界上最神聖的城市之一,就像《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作者所言,它是唯一一座同時存在於人間和天堂的城市,意味著儘管它存在於人間,但三大宗教的信徒都把它視為天堂。

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三大宗教都認為耶路撒冷應該是屬於他們的領土,這導致了千百年來的爭端和無數次的戰爭。為什麼中東地區一直如此混亂?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耶路撒冷問題。即使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誕生之前,耶路撒冷這個城市在過去的三千多年歷史中也鮮少平靜過。

這本書講述的正是這樣一個充滿故事的城市,以及一段宏偉而精彩的歷史。我是西蒙·蒙蒂菲奧里,一位英國學者,畢業於劍橋歷史系,現在是英國皇家文學學會的研究員。我的祖先曾在耶路撒冷舊城外建造了第一座猶太住宅區,這使得我對耶路撒冷這座城市有著特殊的情感。

《耶路撒冷三千年》這本書於2011年出版後迅速走紅。克林頓將其選為當年的年度推薦書,基辛格對其評價極高。我們都知道基辛格是猶太人,所以他的評價相當具有代表性。《新聞週刊》、《經濟學人》等有聲望的雜誌也紛紛點贊。在英、美、法、奧地利等國,這本書獲得了多個知名圖書獎項,更被翻譯成35種語言,可以說是風靡了大半個地球。2014年和2015年,該書分別推出了中文的繁體和簡體版,在國內更是暢銷不衰,榮登暢銷榜和好評榜。

為什麼這麼多人青睞這本書?因為所講述的歷史跨度太長,情節又極為複雜,且其中一些方面還相當敏感。因此,能夠清晰講述這段歷史非常不容易。能夠在清晰陳述的基礎上做到客觀公正,同時以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這就更加難得。那麼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獲得什麼呢?首先是一套系統的知識體系,閱讀完這本書後,耶路撒冷三千年的前因後果、前世今生,就會有一個大致的脈絡;其次,透過這個知識框架,你就更能理解今天國際上尤其是中東地區的熱點新聞背後的內容,更能看清世界的風雲變幻;最後,我們常說讀史要從格局上讀,而耶路撒冷三千年這樣大的格局,我們能夠從中獲得哪些啟示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

第一部分

耶路撒冷三千年的歷史如此複雜,是否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呢?簡而言之,就是“三個業主爭產權”。

這三個業主分別是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當然,耶路撒冷的歷史上主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不僅僅限於這三方,但其中最主要的還是這三家。《耶路撒冷三千年》這本書以時間為軸,根據這幾個宗教的出場先後順序進行撰寫。我們將按照這個結構,逐一來談論這三位業主各自的身世渊源、他們與耶路撒冷的故事以及他們之間的“產權紛爭”。

首先,必須簡單交代一下這處“爭議產權”,也就是耶路撒冷的一些基本情況。我們知道最早的文明之一出現在中東的兩河流域,即今天的伊拉克地區,另一個出現在近東,即埃及。後來歐洲文明也出現在希臘一帶,耶路撒冷正好位於這幾大文明中心的中間,交通方便,算是一個好地段。而且它處於山地地帶,適合修建一些防禦設施,易守難攻,還有泉水,總的來說相當宜居。因此,大約在7000年前就有人定居,而在約公元前20世紀,也就是距今4000年前,“耶路撒冷”的“撒冷”這個詞出現在記載中,作者認為這可能標誌著耶路撒冷的城市建設。然而,當時這個小城邦還很弱小,只能向埃及法老等有實力的霸主投靠,充當小弟。

在這一帶,各種小型民族互相爭戰,耶路撒冷經常換一茬又一茬的主人,其中就包括猶太人。也就是說,我們要談論的第一個業主正式登場了。猶太人來到迦南,即今天的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帶,大約是在公元前20世紀至公元前15世紀之間,具體的考證尚無定論。後來,他們流亡到埃及,遭受埃及法老的迫害。後來,猶太人領袖摩西帶領族人“出埃及”,重返迦南。對於熟悉聖經故事的人來說,這段歷史應該不陌生。這件事大約發生在公元前13世紀,相當於我們商朝中期。摩西之後,歷代猶太人的首領在迦南一帶擴張地盤,與當地的非利士人等力量交戰。到了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的領袖大衛終於擊敗了非利士人,統一了今天的以色列地區,建立了以色列王國。為了區別於今天的以色列,一般稱之為古以色列王國,首都定在耶路撒冷。

猶太人的宗教是我們所謂的猶太教,《聖經》的前半部分,即“舊約”,最初就是猶太人的宗教經典。猶太人非常虔誠,宗教情感特別濃厚。在之前的幾個世紀中,他們的命運多舛,全靠宗教作為凝聚力。因此,大衛建國後,耶路撒冷不僅是政治中心,還是猶太教的宗教中心。當大衛的兒子所羅門成為國王時,在耶路撒冷的錫安山上修建了一座聖殿,作為猶太教最重要的宗教場所,這也奠定了耶路撒冷作為猶太教聖地和猶太民族精神支柱的地位。

就這樣,猶太人正式成為耶路撒冷的業主,但他們的實力還顯得太弱。所羅門去世後,以色列王國分裂為南北兩個王國。此後,總是有人前來欺壓他們,比如在公元前586年,巴比倫王國攻佔了耶路撒冷,焚毀了所羅門的聖殿,將猶太的數千精英擄到巴比倫。後來居魯士大帝打敗巴比倫,解救了猶太人,讓他們返回耶路撒冷。隨後,他們在所羅門聖殿的基礎上修建了“第二聖殿”。順便說一下,波斯就是今天的伊朗,你看今天伊朗和以色列的關係如此緊張,但其實祖上是有一些淵源的。

第二部分

猶太人在後來的歲月裡過得相當辛苦,被亞歷山大大帝及其手下輪番征服。現實生活中的苦難讓他們只能仰賴宗教信仰作為精神支柱,而耶路撒冷作為宗教聖地,在猶太人心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公元前66年,羅馬人來了,征服了整個猶太人的地盤,將迦南地區變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省,並根據當年這裡的居民非利士人(就是當年大衛打敗的那個民族)的名字給這片土地起了個新名:巴勒斯坦,這就是這個名字的由來。對於猶太人來說,國家滅亡了,那接下來的前途命運會怎麼樣,整個社群陷入了一種很迷茫的狀態。然而,對於耶路撒冷這座城市來說,即將迎來一個飛躍,從猶太人的聖地變成全歐洲人心目中的聖地,這是因為,我們要談論的第二個業主即將誕生,那就是基督徒這個群體。

說到基督徒就得說到耶穌,耶穌也是猶太人,出生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伯利恒。傳統上說,耶穌出生那年就是公元元年,但現在的考證一般認為,耶穌是在公元4年誕生的,這本書也是這麼寫的。在耶穌的時代,猶太教地位很高的祭司集團已經比較腐化墮落了,而且猶太人被羅馬征服後,羅馬人也從猶太貴族中扶植了一些傀儡,幫助他們統治,比如聖經裡有名的反面角色希律家族。這些狀況,很多猶太人都很不滿,盼望有救世主降臨,帶領他們推翻羅馬人。

耶穌也反對猶太祭司集團,覺得他們無論是教義還是作風都有問題,他就傳播自己的宗教思想,但是他關於宗教的見解很獨到。這本書總結說,耶穌最關心的問題是“末日之後的世界”,耶穌認為不應該搞“推翻羅馬人”的這種民族主義革命,應該把關注點放在世界末日上,在末日審判的時候,義人,也就是好人的靈魂才能上天堂,就像這本書裡說的,耶穌“宣揚的社會正義更多是在來世而非此世”,所以你看耶穌有名的《山上寶訓》裡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他的核心思想就是引導人的靈魂進入天國。

耶穌講的教義,還有他的道德、智慧,都吸引了很多追隨者,結果這樣一來,猶太祭司集團坐不住了,覺得耶穌的信徒再發展下去就威脅到他們的地位了,於是他們就找羅馬駐耶路撒冷的總督彼拉多,說耶穌要造反,後邊的事大家很熟悉,猶大出賣耶穌,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一般認為,這是公元33年的事(也有的說是公元29年),地點,就在耶路撒冷的一個地方,叫做骷髏地,有的書上按照音譯,翻譯成“各各他”。

猶太祭司團覺得害死耶穌,警報就解除了,結果沒想到耶穌的門徒們繼續傳播他的思想,而且不但在他們本土,還渡海到羅馬去傳教,基督教就是這樣形成的。

然後耶路撒冷接下來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公元66年的時候,終於發生了反抗羅馬人的起義,被稱為“猶太戰爭”,結果是慘遭鎮壓。第二件事是130年,羅馬著名的“五賢君”之一哈德良,下令整個拆毀耶路撒冷,在原地修築一座羅馬風格的新城,把猶太人都趕走。猶太人奮起反抗,但還是失敗了,從此,猶太人就流落到歐洲和中東各地,也有少量留在耶路撒冷,但這也不再是專屬於猶太人的城市了,不過猶太人心裡仍然對這個宗教聖地念念不忘。

再說耶穌的門徒們,他們先後幾代在羅馬境內傳教,也是相當艱苦,經常被迫害,但是到了313年,總算是時來運轉,這時候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頒布法令,終於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到了337年,這個君士坦丁臨死的時候接受洗禮,成了基督徒,這下基督教在歐洲的地位更高,直到成了歐洲最主要的宗教。

由於耶路撒冷是耶穌殉難的地方,當然根據基督教的說法耶穌後來還復活了,這些都發生在耶路撒冷,所以基督徒也把耶路撒冷作為他們的宗教聖地。

跟猶太教不一樣,信仰猶太教的基本就是猶太人,但是基督教在歐洲傳開之後,信仰的人就什麼民族都有了,這些人都把耶路撒冷視為聖地。而且更麻煩的是,這些歐洲基督徒認為耶穌之死是因為猶太人的迫害,連帶著也仇視猶太人,所以近代以前,猶太人在歐洲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從君士坦丁的時代往後三四百年,耶路撒冷就一直在羅馬的統治下,後來羅馬分裂成東西兩部分,耶路撒冷歸東羅馬,也就是拜占庭,不過這個世俗上的歸屬權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裡耶路撒冷是掌握在基督徒手裡,全世界的基督徒都把這當作他們的宗教聖地、精神家園。基督徒就這樣成了耶路撒冷的第二個業主。

然後,就該第三個業主,也就是穆斯林出場了。穆斯林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人,伊斯蘭教是在7世紀的時候由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有兩大聖地麥加和麥地那,都在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境內,根據伊斯蘭教的說法,穆罕默德曾經在耶路撒冷“夜行登霄”,所以耶路撒冷也被穆斯林當做他們的第三大聖地。

伊斯蘭教的傳播是跟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連在一起的,在阿拉伯帝國的第二位哈里發歐馬爾的時代,阿拉伯人佔領了耶路撒冷,之後耶路撒冷就一直控制在穆斯林手裡。這裡解釋一下,哈里發這個詞的意思是“繼承者”,指“真主使者”,也就是穆罕默德的繼承者。既是阿拉伯帝國的國家元首,又是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

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耶路撒冷前後三個主要業主的情況,基本就是這樣。三家都非常重視這個城市,都要來這進行一些朝聖之類的宗教活動,但是又彼此都有矛盾,都不希望耶路撒冷被對方控制。當時猶太人相對處於較弱勢的位置,但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具有實力,彼此之間存在矛盾。結果,在11世紀,這兩大群體之間爆發了長達兩百多年的大戰,即“十字軍東征”。

在1095年,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歐洲的基督徒東征,去“收復耶路撒冷”。參與的人獲得一個教廷認證的十字架標記,因此被稱為十字軍。十字軍前前後後進行了8次大規模的東征,除了第四次(即我們在《海都物語》中講到的十字軍和威尼斯人洗劫君士坦丁堡),以及第八次之外,其餘都以耶路撒冷為主要目標。其中第一次東征十字軍取得勝利,夺下耶路撒冷,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但他們有一個歷史污點,即制造了耶路撒冷大屠殺,屠殺了大約五六萬的穆斯林和猶太人平民,書上說當時殺得流血沒腳踝。這發生在1099年,到現在已經快一千年了,儘管穆斯林和基督徒之前也打過仗,但這次算是他們之間結下的第一個深仇,可以說這個疙瘩到現在也沒完全解開。

到了1187年,穆斯林在他們領袖薩拉丁率領下,又奪回了耶路撒冷。薩拉丁在這件事上最讓人稱道的地方是,他沒有屠殺基督徒平民來報仇。但是歐洲的基督徒覺得這事不能算完,又先後組織多次東征,都失敗了,耶路撒冷基本上都在穆斯林手里。直到1291年,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徹底消滅了十字軍國家,十字軍東征才算結束。

再後來,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又打敗馬穆魯克王朝,控制了耶路撒冷。從宗教性質上來說,他們都是穆斯林,還可以算是同一個業主。同時這段時間裡,歐洲人忙著先是文藝復興,然後大航海、宗教改革、工業革命,宗教在生活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小,也就不太顧得上耶路撒冷了。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近代,19世紀。

當時土耳其越來越衰落,占的那麼多地盤,也都被新的列強瓜分了,對耶路撒冷也失去實際控制了。整個19世紀,從拿破崙到沙皇俄國,這些大帝國都惦記過耶路撒冷,但他們也都沒能把耶路撒冷佔為己有。而這個世紀裡,也有眾多的文化名流來到耶路撒冷,像果戈里、福樓拜、薩克雷、梅爾維爾、馬克·吐溫這些歐美大作家,所以說這個世紀裡的耶路撒冷雖然也發生了許多惡劣的爭奪,但同時也像是一個大沙龍,群星匯聚。

而在這個世紀裡,還有一件事在悄悄地發生,那就是,一千八百多年前被趕走的第一個業主猶太人,正在謀劃重返耶路撒冷,奪回產權。在19世紀末,猶太民族主義興起,猶太人開始有組織地返回耶路撒冷。這場猶太人回歸的運動最終促成了以色列國的建立,1948年,以色列宣告獨立,並成為耶路撒冷的新業主。

然而,這段歷史並未平息耶路撒冷的爭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爭奪這片土地,引發了多次戰爭和衝突。耶路撒冷成為政治、宗教和文化的焦點,各方對這座城市都有著深厚的情感和主張。

今天,耶路撒冷依然是世界上最具爭議的城市之一,三大主要宗教的信徒仍然朝聖此地,同時政治爭端仍在繼續。希望這座古老城市最終能夠實現和平與共融,成為全球的文化寶藏和宗教寬容的象徵。

第三部分

前面提到了,猶太人在羅馬時代被逐出耶路撒冷,四散流亡,由於宗教原因,他們在歐洲與基督徒的相處並不順利,日子過得非常慘,無論身在何處,都是二等公民。在中世紀的時候,英國、西班牙,甚至後來的沙皇俄國,都發生了大規模驅逐甚至屠殺猶太人的事件。猶太人終於忍受不了,認為我們之所以到處受欺負,是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國家,只能生活在別人的國家中,因此我們應該建立自己的國家。

這就是猶太復國主義,猶太人決定不再忍受在別人的國家中受欺負的生活,而是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1897年,猶太復國主義者在瑞士召開大會,通過了這個復國約章。在選擇建國地點時,經過考慮,他們選擇了當年他們的祖先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即耶路撒冷。

接著,猶太復國主義在歐洲各國逐漸發展壯大,各國都不得不重視這一運動。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和德國的戰局陷入僵持,難以前進,他們都希望借助外部力量的協助。英國看中了猶太復國主義的力量,因為猶太人通常比較富有,而且這是一個跨國的組織,因此與他們合作。1917年,英國發表了一份《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這份宣言的主要內容是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民族家園”。需要注意的是,這裡使用的詞語是“家園”(national home),而不是“國家”(country或state等),這也是宣言引起爭議的地方。

儘管如此,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首次公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使他們的勢力大為提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被解體,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這一帶成為英國的托管領土,類似於殖民地,於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紛紛遷徙到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定居點。

然而,巴勒斯坦並不是一片無人之地,當時有很多阿拉伯人在這裡居住。現在老業主回來要收房,但現在的住戶不干,他們表示你們的產權證明是一千多年前的,早就過期了,我們凭什么給你們腾房?因此,阿拉伯人和猶太人逐漸發生摩擦,同時也反抗英國人,要求獨立,同時要求英國取消《貝爾福宣言》,限制猶太人遷往這裡,於是事態一直沒有好轉。

在這個時候,作為該地區的托管方,1937年,英國提出一項方案,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兩個國家,一個給猶太人,一個給阿拉伯人,而耶路撒冷則作為國際城市,由英國進行托管。然而,阿拉伯人強烈反對,這個計劃也沒有實現。

幾乎在同一時期,希特勒在德國上台,迫害猶太人,也發動了二戰。同時,也是一戰到二戰之間,世界發生了一場能源革命,即石油逐漸取代煤炭,成為主要能源。而產石油最多的地方就是中東,是阿拉伯人和其他伊斯蘭教民族的地盤。因此,為了石油,英國等大國不得不轉而支持阿拉伯人,限制從歐洲搬到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這一下就引起了猶太人和英國的不悅。

1945年二戰結束後,納粹的罪行曝光,全世界都看到猶太人的苦難,大家都同情猶太人,認為英國阻止他們回老家是不對的,尤其是當時已經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領導國家的美國。在這個時候,美國強烈支持猶太人,英國無法抵擋全球輿論的壓力。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同時建立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國和猶太人的以色列國,耶路撒冷作為國際城市,這件事就這樣確定下來。

然後,1948年英國軍隊撤出巴勒斯坦,猶太人在同年5月14日宣布建國,國名選擇了當年他們的祖先曾經使用過的以色列。這就是今天以色列的由來。

但阿拉伯人不滿,本來他們就不承認聯合國的方案,所以當猶太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國時,他們更加不能忍受,於是爆發了阿拉伯聯軍攻打以色列的第一次中東戰爭。戰爭一直持續到1949年3月,戰後統計一番,以色列實際控制的領土反而比之前聯合國的劃分更大,可以說阿拉伯人這一仗虧本了。

然而在耶路撒冷,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一世占領了老城區和東耶路撒冷到約旦河西岸這一帶,耶路撒冷的西區則被以色列控制。到了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一度控制整個耶路撒冷,但之後又恢復到這個局面,一直維持到今天。耶路撒冷分為四個區,包括東部的穆斯林區、南部的猶太區、西北的基督教區,以及西南的亞美尼亞區。巴以雙方似乎達成了某種平衡,但這種平衡非常不穩定,經常發生衝突。

僅僅在20世紀,就發生了5次中東戰爭,而這本書的敘述僅涵蓋到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

總結

以上就是《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這座城市和這段歷史的大致脈絡。我們一起再來梳理一下:

可以用一個比喻:耶路撒冷就像一所古老的房子,有著三四千年的歷史。前前後後三個家庭在這裡居住過,第一個老房主是猶太人,三千多年前曾在這裡修建聖殿,因此他們認為耶路撒冷非常神聖;然而,兩千多年前,猶太人被羅馬人趕走了,流落到歐洲和中東各地;再後來,一千六百七十年前,羅馬人接受了基督教,也變成了基督徒,因為耶穌曾在耶路撒冷傳道並殉難,所以他們也覺得這個地方很神聖,成為了第二個房主;然後,到了一千四百多年前,伊斯蘭教誕生,因為穆罕默德曾在這“夜行登霄”,所以穆斯林也把耶路撒冷視為聖地,後來他們驅逐基督徒,成為了耶路撒冷的第三個房主。

再再後來,到了九百多年前,第二個房主基督徒越想越不甘心,組織人馬殺回來與穆斯林開戰,歷時兩百多年,這就是十字軍東征,他們一度奪回耶路撒冷,但最後還是被趕回歐洲。再再再後來,第一個老房主猶太人在外漂泊久了,一直寄人籬下比較不爽,就想回老家耶路撒冷,自己建立一個國家過日子。在一百多年前,他們開始策劃這個計劃,並在英國和美國的支持下,借助一戰和二戰的世界局勢,於1948年終於成功建立了以色列國;然而當時已經在耶路撒冷和周邊地區居住了七八百年的第三個房主穆斯林不肯妥協,與通往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國家兄弟一同對抗以色列,從1948年一直打到現在,這所古老的房子,雙方似乎各佔一小半,還有一部分由第二個房主基督徒居住,至今大家也沒有商量好產權的歸屬,所以中東地區的和平一直難以實現。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對耶路撒冷的歷史和中東局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衷心期盼耶路撒冷的衝突在2024年可以畫下句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