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9|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談思維-做志工帶有目的性?

#談思維 #帶有目的性

今天騎車經過板橋收容所時,我想到了我以前曾經想去動物收容所當志工,但後來因為板橋收容所的入口太難找,因此就放棄了的事情。


關於做志工這回事,我從學生時期看同學準備推甄面試資料時,資料上經常寫著各種志工的名目,我就萌生了疑惑的念頭,我不是一個會去做志工的人,因為我不知道找不到做志工的理由。我對做志工的人有一種期待中的樣貌,就是無私奉獻像南丁格爾那樣的偉大,我知道自己無法成為那樣偉大奉獻的人,但同時也很懷疑去做志工的人,真的都是那樣無私且不帶有目的性的嗎?

這個問題我已經想了很久,那些為了自傳、為了自我滿足、為了打發時間而去當志工的目的,我能理解,然而要不帶目的性的去當志工,或許因為做不到,所以我真的很難想像也很難相信。


這麼多做志工的人,有多少人是不帶目的性去做志工的呀?


當時我認真細想,覺得我唯有面對狗狗的時候,能保有這樣的熱情吧?所以曾經有萌生去動物收容所當志工的想法,可是結果是,沒有目的性全憑熱情,去動物收容所當志工的動力實在很難讓這件事情成形,所以摩托車經過收容所時,我又想起了這件事。

我提出了我的想法,我男朋友問我:「什麼叫做不帶目的性?」

追求自我滿足是一種目的,為了追求快樂去當志工也是一種目的。

我男朋友說:「我不認為會去當志工會完全沒有目的性。但我想說的是,帶有目的性又如何?目的很中性,本身又不代表甚麼。」

這麼一說我才發現,我的確對於「帶有目的性」這一個說法,抱持著一種負面的觀感,是為什麼呢?

或許是因為太常聽到別人說

「這個人太有目的性了。」

「他的目的性很強烈。」

「你可以不要做什麼事都帶有目的性嗎?」

所以負面的評價是來自於「太」有目的性,或是「強烈」的目的性,而不是因為有目的性本身,或是說法太被簡化或說的人並不精準,以至於有目的性這樣中性的說法,儼然變成了負面詞彙。

雖然知道是這樣,但看到「有目的性」還是覺得怪怪的呀~如果你被問:「你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或是:「你這樣做是帶有什麼目的性?」這樣被問的時候,實在很難不產生防備跟負面的想法呀~

#小鶴思考人生#哲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