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孩子出生時,父母為了要幫孩子取名字,可說是煞費苦心,希望名字可以帶給孩子平安、健康,聽起來要嚮亮,還要避免不雅的諧音。
週遭有不少朋友,花錢請算命師幫忙選名字;我們家則為了要少想一個字,特地請長輩查閱祖譜以確認中間的字,然後列出2、30個單字來搭配組合。
看著稚嫩的嬰兒可愛的模樣,父母很自然而然地幫孩子取了一個小名、一個暱稱,叫起來既甜蜜又幸福。
就像我們家的老大,因為出院後就直奔嘉義娘家當了一個月的嘉義人,所以就有了「綠豆」這個小名(因為"綠豆加薏仁");而老二原本以為是個小女生,所以準備了「珍珠」的暱稱等著她誕生,沒想到有天產檢忽然發現他是男生,於是珍珠就變成了「粉圓」(也避免綠豆"沙"珍珠)。
於是我們開心的時候叫著「綠豆粉圓」、出遊的時候叫著「綠豆粉圓」、玩遊戲的時候叫著「綠豆粉圓」......
那什麼時候使用那個讓我們想破頭的名字呢?
他們犯錯的時候叫名字、他們耍賴的時候叫名字、他們即將被教訓一頓的時候叫名字、中斷他們遊戲的時候叫名字......
我們對於這樣的做法習以為常,並沒有覺得什麼不妥,直到有一天我們跟老師在聊天時,他發現了我們這樣的習慣。
老師提醒我們:「名字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對大人也是),因為名字跟著孩子一輩子,如果從小就讓孩子把名字跟不安、難過、緊張的感覺聯結在一起,那麼未來孩子只要聽到自己的名字,就會莫名的不安、難過和緊張了起來,最後會討厭自己的名字,甚至討厭自己。」
老師建議:「盡可能在孩子愉悅、開心的時候叫他的名字,讓名字跟這些正向的感覺產生聯結,讓孩子喜歡自己的名字,也讓孩子喜歡上自己這個人。」
從那一天起,我們就改稱孩子本名了,的確也發現,剛開始的時候,孩子聽到自己的名字會「縮」一下,我猜過去的經驗,真的讓他們把名字跟「慘了」連結在一起。
同時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再「教訓」孩子,而是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陪伴孩子面對自然或合理的結果。
孩子從愛上自己的名字開始,接著在我們的鼓勵和引導下(而不是教訓和責備)逐漸發展出「悅納自己」的性格。
至於綠豆和粉圓,就成為我在網路上使用的暱稱啦!下回如果遇到我的孩子,也請稱呼他們本名,因為他們會說:「我不當綠豆、粉圓已經很久囉!」
同步刊登於親子天下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