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7|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悅讀漢魏詩 | 《大風歌》、《垓下歌》如何看?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的結果,被項羽封為「漢王」的劉邦成為漢朝開國帝王, 而自號「西楚霸王」的項羽卻在烏江自刎。他們都各留下一首「慷慨傷懷」的作品。此即劉邦《大風歌》與項羽《垓下歌》,以今天讀者的視角,應當如何看待?

在歷代各種漢詩選集,都有收錄這兩首詩。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將兩詩都納入 《琴曲歌辭》之中,因為他們都另有音樂成分,都是作者「倚聲而歌」,我們今天讀到的只是「歌辭部分」,至於「音樂部分」則早已失傳。郭茂倩對兩詩的「性質」定位為琴曲。至於清.沈德潛《古詩源》在卷二漢詩,收錄這兩首詩,是就時間出現最早,當作「漢詩的開始」。

漢.高祖即位之後,整個漢初的文學壟罩在楚文化的氛圍之中。漢代帝王將相,均喜楚國風謠。皇帝不僅將寵臣召進宮中,命他們詠唱楚辭,以為娛樂;漢初文人,大多數歌楚風、作楚辭。劉邦《大風歌》與項羽《垓下歌》在性質上,都是楚風。其中劉邦 《大風歌》始見於《史記.高祖本紀》,在漢人的紀錄題名是《三侯之章》,唐.歐陽詢 《藝文類聚》命名為《大風歌》,沿用至今。至於《垓下歌》始見於《史記.項羽本紀》,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則將此詩題名為《力拔山操》。

劉邦《大風歌》全詩僅僅三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首詩是劉邦大敗九江王黥布返回故鄉,召故人父老縱酒,席間擊筑作歌起舞,並且命令沛縣子弟一百二十人,悉和而歌之。天下已經為我所有,但如何得到勇猛之士爲他鎮守天下?詩末的悲懐其實是一種喜極而泣、偶發的感傷,却寫得慷慨激昂。

後代詩評家都稱讚此詩「氣概遠大」,有「帝王氣象」,而且是後來七言詩,尤其是七言歌行體的開始。

至於項羽《垓下歌》全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力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與劉邦在秦末同時接受楚王熊心(義帝)之命攻擊秦二世,而且還是項羽先入咸陽城,滅了秦朝。但是他卻犯了戰略錯誤,自己退到彭城,卻將關中大片封土都給了劉邦。他原可東山再起,卻礙於情面,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寧願自殺,也要保有尊嚴。

首詩是描寫楚漢相爭項羽大敗,退至垓下,夜聞四面楚歌,與愛妾虞姬悲歌作別的情景。所謂「時不利」、「騅不逝」,都是托詞。他是性格悲劇的代表人物。

劉邦《大風歌》與項羽《垓下歌》最大不同在於:劉邦是志得意滿,與故鄉青年縱酒之餘,偶爾擔憂天下難守,不是真正悲傷;而項羽卻是悲劇英雄,在慷慨悲歌之餘,與美人相和而泣,可謂纏綿嗚咽。兩詩都有十足的帝王氣象,真不必以成敗論英雄,亦無須以政治成敗論兩詩之良窳。兩詩都相當程度彰顯了漢初帝王詩的本色。


白沙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坊間已不知有多少古典文學讀本,何須再添一本?我一直想引領嚮往古代文學世界的一般讀者盡點力量,尤其是針對沒有太多文言素養的讀者;我很願意盡一份力量,以當代語境、審美習慣,為可敬可愛的讀者銷除文本障礙,使「閱讀」古典成為「悅讀」古典。本專題並不為專業讀者設計,是為嚮往神交古代詩家文人的一般讀者而服事的,敬祝大家閱讀愉快!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