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3|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維京人的課表 (1):文科比理科有出息,畢竟根本沒有理科

聽說最近大家在吵一份驚悚的小學生課表,勾起我的好奇心;人稱中世紀海上 8+9 的維京人,會有這種東西嗎?有,但主要是外籍老師,到維京時代結束後才慢慢有本土教職員登場。那他們學校都教些什麼呢?先恭喜各位維京人,不會就是不會的數學不用學,但你想連續上好幾年國文課嗎?

raw-image

我只讀聖經=高級知識分子

自從基督教廣傳,中世紀福音戰士四處奔走,某些「知識」比其他知識更高等;除了關於上帝的知識以外,都是「世俗知識」。

2-3 世紀的羅馬學者特圖良 (Tertullian) 在他的《論異教徒處方》(De Praescriptione Haereticorum) 中說「我等無需好奇心」(Nobis curiositate opus non est)。

一百多年後,聖奧古斯丁 (Augustine of Hippo) 深感認同,《懺悔錄》(Confessiones) 亦提到「以理解和知識為名的好奇只是徒勞」(vana et curiosa cupiditas nomine cognitionis et scientiae palliata)。

1 世紀的羅馬貴族,個人可擁有 2000 本藏書;到 9 世紀,一座被視為學術重鎮的修道院,藏書卻不過 400 本。我想,不少讀者家裡堆的書,恐怕能輕易超越中世紀隨便一間國家級圖書館。

現代,我們需要知道的太多,可是早期中世紀學者的問題卻是,能知道的太少。

所幸,每個時代都不乏少數清醒的人。5-6 世紀有越來越多腦子不錯的傢伙,努力將過去散失的知識碎片拼湊回來。

中世紀教育=讀經班無限列車

中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三種教育機構分別是:大教堂學校 (cathedral schools)、修道院學校 (monastic schools)、城鎮學校 (town schools),層級由上到下。

然而在 11 世紀的冰島,有跡象表示,家教 (formal homeschooling) 也是教育趨勢之一。早期冰島教士 aka 中世紀讀書人,似乎更常下鄉找有為青年傳授所學。

大教堂學校嚴謹傳授經典必修「三藝」(Trivium):語法學、修辭學、邏輯學——這三科是所有學問的基礎;換句話說,彼時是文科生的天下。

不管接下來要研修進階課程的四藝 (Quadrivium)(算數、幾何、音樂、天文),還是醫學、法律,都得先修過這三科。

「三藝」廣義而言,其實就「語言」;講白是「不管要唸什麼、將來要幹嘛,至少都給我先學會好好說話」。既使今日看來,撇開狂熱的宗教目的,仍是值得效法的教學理念。

教育方針不外乎死記活背,體罰也是理所當然。通常讀兩到三年,如果職涯發展選擇神職人員,則再加兩年的課。除了三藝,重點科目也包含吟誦聖事、讚美詩和基督教禮法等。另外,歌唱是必考,教會非常強調正確吟唱聖典的能力。

大教堂學校首要目標是是培訓教士,也會視情況培養學生擔任政治或公務員。當然,自古皆然:僅有富裕家庭才有能力送子女上學。因為,只有這樣的家庭,不需要子女為家庭經濟做出貢獻。

維京高材生=很能打的文藝青年

維京人對寫字興致缺缺,盧恩文字 (runes) 往往只拿來做一些酷酷的事(刻紀念碑、傳簡訊、寫名字之類的);因此,古北歐的制度性教育,最早也就追溯到 12-13 世紀。隨著教會在北方生根,教會教育漸漸深入古老的異教世界。

根據學校所在地,教學目標往往會有變化,畢竟沒有什麼國家級教育機構,地方教育組織的自治性很強。比方說在北歐,目標大概就只求大家都能閱讀拉丁文,以拉丁字母書寫母語而已。

女性教育被忽視是常態,她們往往被認為不需要參與公共事務。不過,《瓊恩主教薩迦》(Jons saga helga) 卻提到一位名叫英格恩 (Ingunn) 的女孩,曾於霍拉爾大教堂學校 (cathedral school at Holar) 唸過書。人們給她讀拉丁文,一邊讓她編織縫紉。

在教會學校進場以前,古北歐人只有家教,老師是家族裡的所有長輩。孩子們透過分擔家務來學習務農、做手工藝、修繕等基本技能,戰鬥技術也是透過和同儕、長輩們切磋習得。

如果孩子被發現具有特殊天賦,但家裡沒有人能教他,情況允許的話會被送去其他人家裡進修,比方說,法律、歷史、詩歌等知識領域。對維京人來說,這些不是大家都該懂的技能。異教人就算穿梭回古北歐,多半也是被抓去田間當苦力。

不過,頂撞長輩、特立獨行,現代人覺得朽木不可雕的傢伙,在維京時代可能反而是優等生的特質。勇敢的人格特質極度受推崇,料理很好吃,但耕田很失敗的傢伙,會受到鄙視;就知道為什麼,我覺得維京人料理很難聊。

換句話說,一個孩子很倔強、不聽話,我行我素又愛跟人起爭執云云,常常會是一種讚美。

描寫英雄傳奇故事的《薩迦》(Saga),在早期的文風中,也殼蟻看出作者有意要強化主角在孩童時期是如何凶狠、殘暴。第一次接觸可能會以為是要營造角色長大後,改邪歸正造成反差感的鋪陳,但其實不是,那是一個角色往後會是英雄的預兆。

不愧是中世紀海上 8+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異教人議會.ᚢᛁᛏᛁᚢᛅᚦᛁᚴ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