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流傳多少年的價值觀了,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夠出人頭地,從小就花費無數心力去栽培、教養。
這是一份來自父母的「期望」,從懷胎十個月就開始的期望;從想名字開始到要買哪些課程促進他的頭腦發育、唸什麼學校、學什麼才藝、做什麼工作、成為什麼樣的人等等,希望他們可以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甚至青出於藍。
這是份「非常沈重的愛」,這份愛是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有好的的工作、好的生活條件,為了不輸給別人,所以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我也相信在這樣的大力栽培下,孩子未來的成就決大部分都會相當優秀。
如同最近新聞的「補習班行程表」,可以預見這些小朋友未來成為人中龍鳳的機率很高。然而,這有可能會是小孩想要的生活嗎?
我覺得不太可能,我當過孩子,你也當過孩子,如果讓你過這種生活你能接受嗎?有些人可能會站在大人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如果這樣以後可以過很好的生活,我願意。」
小孩很聰明,超乎你想像的聰明,但他沒辦法真正的理解「為什麼這樣才可以過好的生活」,他可能對於生活是怎麼一回事都不清楚,他知道的也只是爸媽說這樣以後才可以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當看到別的小孩開心的玩樂時,他卻是在努力學習各種才藝,為了以後有好的成就。真的覺得小孩不會羨慕嗎?連大人都羨慕那些整天玩的人了,更何況是小孩?
並非是放任他自由玩耍,而是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更好的幫助他成長;培養他健康的心理素質、優良的品格,在適量輔佐多才多藝的才能不是更好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是一個複雜而連續的過程,分為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特徵和發展任務。
幼兒期(0-3歲):基本信任與不信任的發展時期
在這個早期階段,嬰兒對世界的理解主要通過與父母和照顧者的互動建立。基本信任的發展取決於嬰兒是否能夠依賴他們的照顧者,獲得足夠的滿足感。父母的愛和照顧是建立信任感的基石,從而形成健康的情感基礎。
在這個階段,照顧者的角色至關重要。他們需要敏感地回應嬰兒的需求,提供安全、溫馨的環境,以促進信任感的建立。適當的親密互動、溫暖的擁抱和正面的反饋都有助於幼兒的情感發展。
學齡前期(3-6歲):自我認知和社交能力的發展
在學齡前期,兒童進入了更加主動探索世界的階段。他們開始形成自己的身份,發展語言能力,並進一步建立社交技能。這個階段是兒童學習基本生活技能和建立自尊心的重要時期。
父母和照顧者在這個階段的角色是提供積極的激勵和支持。鼓勵兒童嘗試新事物,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以促進語言和社交技能的發展。同時,給予充分的正面回饋有助於建立兒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兒童期(6-12歲):認知和社會發展的進一步加強
在兒童期,認知能力和社會技能逐漸成熟。兒童開始學習解決問題,建立友誼關係,並理解規則和責任。學校和同儕關係在這個階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兒童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家長和教育者應該提供支持和指導,鼓勵兒童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才能。建立積極的學習習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促進社交技能的發展,都是在這個階段的重要任務。
青春期(12-18歲):身體、自我認知和社會關係的重新定義
青春期是充滿挑戰和變化的時期,包括身體的急劇變化、自我認知的深化,以及與同伴和家庭關係的重新定義。青少年開始建立自己的身份和價值觀,同時面臨著尋找愛的冲動。
父母和照顧者在這個時期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與青少年建立開放的溝通渠道,尊重他們的觀點,同時提供適當的引導和監督,有助於他們渡過這一段時期的挑戰。
總的來說,兒童成長和發展是一個綜合的過程,涉及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父母和照顧者的積極參與、適切的支持以及提供豐富的學習環境,都是確保兒童在每個發展階段都能夠健康成長的關鍵。透過理解兒童的需要,並根據他們的個性和特點提供適當的引導,促進他們全面發展,迎接未來的挑戰。
插播一段小故事
我之前在醫院候診的時候看到、聽到一對母子,奶奶間的談話。
情景是這樣的:
「媽,妳看,言言考上了,好棒喔,妳知道這多難考嗎?」媽媽滿心歡喜又興奮的說。
「喔,好棒喔。」奶奶的語氣平淡。
「言言,你好棒喔,你竟然考上了耶,哇~我要跟爸爸說。」
從媽媽的音量可以知道她愈來愈興奮,她不止打給了上班中的先生,還打給了老師,還說要開始找離學區近的房子。
「媽媽,我這樣很棒嗎?」弟弟這樣問著媽媽。
他目測也才要念國小年紀而已吧。
「對啊,你超棒的,你很努力,媽媽很開心。」
「喔,所以我這樣很棒,讓你很開心嗎?」弟弟的語氣毫無起伏,一絲開心的情緒都沒看到,連眼神都一片茫然。
「奶奶,我這樣是不是很棒?」
「對啊,很棒。」
「嗯,我這樣很棒,讓媽媽很開心,YA,我好棒。」弟弟自言自語的說著。他連說YA的時候都沒有情緒起伏,如同一個人偶。
後面就不贅述了。
我還看過一個國小妹妹大聲哭著:「我要崩潰了,我真的要崩潰了。」喔,這個是我舅舅的女兒,從小學習一堆才藝、唸書。
最後的最後
其實,有許多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夠做到自己不曾做到、卻想要做到的事」,這不就相當於他們人生的延續嗎?
「你過得不是自己的人生,而是他們的。」
有一句最常說出口的話:「我那是關心你、愛你,你為什麼都不聽話?」
然而,對孩子而言,這是他想要的愛嗎?
就算未來孩子都成龍、成鳳了,你確定「他們的心,都還好嗎?」
我發現方格子這裡聚集許多領域的成功人士。各位的身份是父母、也是孩子,不曉得各位對這個議題有什麼看法呢?
我很希望能知道大家的想法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