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遇到挫折用暴力是浪費,可用「損失厭惡感」面對挫折。

失敗為成功之母,會比較想解釋為: 「所有的挫折,都是為找到更好的方法。」。 如果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就好像我們的成長是在土法煉鋼,只能從下而上,無法經由從上而下,所以現代人更願意科學,排斥宗教的原因,就是因為透過觀察->假設->實現->分析->結論,就能從中介入,往上可以發展、往下可以溯源。

而假設有直接由上而下的天使或超能力者存在,一定也支持科學方法,因為崇拜與迷信並無法幫助人們的心靈茁壯,雖然虔誠的人可以在「雷霆雨露,莫非天恩。」的心態下,用最美麗的姿態承接力量,是上可頂天、下可立地的棟樑正材。 但只要有過培育的經驗,就會發現人們更嚮往迷信,更不嚮往科學,而對我們的發展而言,科學是剛需一樣的存在,只要不讓人們以科學的方法成長茁壯,我們就會很容易在力量中迷失,只會換來培育與滋長前功盡棄。 但這並不是說迷信無法讓文明發展,而是「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時,未來才會走向永無止盡的光明。」,縱使有一個人能做到這一切,他也會想把一切給交付出去。

因為最光明的未來只是還沒來而已,而活在當下能決定最光明的未來,是否該存在於現在。

世界上還是存在很多一帆風順的既得利益者,為什麼他們不用經過挫折就能給予最好的方法? 這讓人實在無法相信失敗與挫折會通往成功的道路。 於是,本來人性中的損失厭惡感,是就為面臨挫折時,減少所付出的代價,以獲取更好的方法,現在變成遭遇到挫折就好像是被否定一樣的劣等存在感。  事事學他人,模仿他人,就好像生命不屬於自己;到處磕磕撞撞,土法煉鋼,就好像在浪費自己的生命,到底該如何前進?

答案就是「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的盡情享受生命。 靜下心來時,就把同情共理的能力開到最大,彷彿在運行極致的科學方法,在腦中進行各種觀察->假設->實現->分析->結論的路線圖,接著明天的未來,就能走向最光明路線;神采奕奕時,就用毛細孔的呼吸來盡情暢飲,宛如在控制身上的每一滴血液,在體內支撐各種開關->冥想->切換->平等->無我的馬拉松,接著現在的每一刻,就能在有我與無我的運轉中與大腦的智慧競爭。 最後聰明就會變成智慧,大腦也會相信心,而這一切居然就在於身體每一秒的有我、無我的切換當中。 感謝上天,賜與我反省的能力;感謝前賢,教導我「吾日三省吾身」的重要性。 原來當極致的同情共理,用在身體的每一部位時,身體也會感謝自己。



好用的損失厭惡。 #挫折中成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