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月8/8─從《猶太文化》─談是什麼讓猶太人願意再次回到曾是德國人、德國文化一部分的德國?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柏林大學Bebel廣場紀念碑

柏林大學Bebel廣場紀念碑



  前兩篇分別談認識德國,絕不能繞過的兩條路,即德國哲學與德語。其實還有一條路是想繞過也繞不過的,就是「猶太文化」,或者說是異文化與德國文化的共同歷史、共同文化。在二次大戰德國屠殺600萬猶太人之前,歐洲曾是世界猶太人口最多的地區(60%),其中以波蘭為最,約300萬人。德國則從戰前(1933年)的56萬5千人到戰後(1950年)的3萬7千人,減少幅度達94%。然而,現在猶太人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卻又是德國,約10萬人。是什麼讓猶太人願意再次回到曾是德國人、德國文化一部分的德國?


  本文將先介紹10個有關猶太文化的背景知識,從中反思宗教作為一種現代文明的可能,在歷史上多次亡國死而後生的猶太人,宛如二戰屠殺600萬猶太人後的德國,如何讓「反省」成為德國文化的一部分,避免歷史遭到遺忘及重蹈覆轍:


1.猶太人無法定義:


  猶太人無法用民族、宗教或地理定義。民族上,1948年建國的以色列,建國初期以歐洲及阿拉伯猶太人為主,後來接納了蘇聯、衣索比亞、拉丁美洲、美國和印度等猶太人。宗教上,信仰猶太教的不一定是猶太人、猶太人不一定就信仰猶太教,如因婚姻關係改宗、無神論者的馬克思或泛神論的愛因斯坦等。且猶太教本身又因理念不同分為許多派別,如改革派、正統派、保守派、錫安主義等。地理上,世界各地多少都有猶太人,如台灣約有300名猶太人,多居住於台北。


  依據美國猶太學者Jacob Neusner(1932-2016)的定義:(1)「信仰」猶太教的人稱為猶太教徒(Judaist)。(2)以「血統」種族的定義則稱為猶太人(Jew)。(3)猶太教的神聖獨特「民族」稱為以色列人(Israelite)。(4)以色列「國家」的公民稱為以色列國民(Israeli)。猶太人的身份必須從脈絡來定義。


2.猶太人主要分布於美國與以色列:


  猶太人佔全世界人口的0.2%(1400萬~1800萬人),其中90%集中在美國(650萬人)與以色列(604萬人)。


3.聖殿被二次摧毀的歷史:


  以色列王國(又稱希伯來王國),在歷經掃羅、大衛、所羅門三王之後分裂為南北兩國。南國定都耶路撒冷,稱為「猶大王國」;北國定都撒馬利亞,稱為「以色列王國」。第一聖殿時期,係指由分裂前的西元前970年,大衛之子所羅門王,建造了座宏偉的聖殿開始,史稱該聖殿為「第一聖殿」或「所羅門聖殿」。第一聖殿時期隨著西元前722年亞述國攻佔北國「以色列王國」及西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又稱迦勒底王國)攻佔南國「猶大王國」而宣告結束,戰後眾多猶太民族被俘虜至巴比倫,失去了原有的國土與家園。


  西元前539年,新巴比倫王國在俄庇斯之戰(Battle of Opis)中被波斯帝國擊敗,波斯帝國解放並資助猶太人,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史稱「第二聖殿」。後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國,由亞歷山大大帝部將塞琉古一世創建了塞琉古帝國(西元前312年-前63年)。公元前167年,希臘化的塞琉古帝國因頒布法令禁止猶太宗教儀式,並欲將聖殿用於祭祀宙斯,保守猶太人(相對於希臘化猶太人)在馬加比家族的領導下發起了「馬加比起義」並成功建立猶太人的獨立國家─「哈斯摩尼王朝」。王朝持續至西元前63年遭羅馬帝國併吞,直至66年,以色列地區發生飢荒,猶太人對羅馬帝國發起「第一次猶太羅馬戰爭」。最後猶太人戰敗,羅馬軍隊從耶路撒冷運回大量的戰利品並破壞大部分的建築,聖殿僅剩一部份基座擋土牆,即今日所見的「西牆」(又名哭牆),第二聖殿時期結束。


4.禁止一夫多妻、任意休妻的規範來自猶太經典:


  第二聖殿被毀後,以法利賽人(當時猶太教的四大派別之一)及經學教師為主的民間宗教領袖,發展出拉比系統,成為猶太教的主流,稱為拉比猶太教(Rabbinic Judaism, 70-630年)。由於聖殿被毀,神聖性的核心轉為人的生活,以禱告代替獻祭,以會堂取代聖殿。以「聖潔的生活」保持靈魂的永恆,並期盼死人的復活。  過去透過獻祭來服事上帝,而今轉為透過研讀妥拉來服事上帝。拉比猶太教的基本信念為「雙重妥拉」,即成文妥拉(《他納赫》)與口傳妥拉(《塔木德》)。《他納赫》(Tanakh)=《妥拉》(Torah)+《先知書》(Neviim)+部分的聖卷(Kekuvim)。《塔木德》(Talmud)=《米示拿》(Mishneh)+《革瑪拉》(Gemara)。


  《妥拉》主要的內容為一連串的故事。(1)創世記(以色列家族透過約瑟進入埃及)。(2)出埃及記(毀約與重新立約)(3)利未記(4)民數記(5)申命記(摩西過世前最後的叮嚀)。《妥拉》包含了613條誡律(mitzvot,包括有名的十誡)。  


  《先知書》分為前先知書與後先知書。前先知書敘述以色列王國的歷史,王國的建立與瓦解。而後先知書,則記述歷代的先知呼籲以色列君王與人民,歸向「阿多乃」(YHWH Adonai意思是「我的主」),找尋生命。


  《米示拿》引用《他納赫》裡面簡短的經文,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說明故事。並將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做出適當的歸類、位置與名字。目的在重複仿效上帝對世界的創造,塑造出一個聖化的新世界。透過思考《米示拿》引伸的意義,找尋救贖之道,將彌賽亞時代視為以色列將會經歷的歷史終點和意義。


  《革瑪拉》則為對《米示拿》的討論與註釋。


5.基督教起源於猶太教:


  基督教所稱上帝(God),猶太教所稱雅威(Yahweh,或稱耶和華),伊斯蘭教所稱阿拉(Allah),名稱雖不同,所指的確都是同一位真神。基督教最早為猶太教的一支,基督教的《舊約聖經》即是猶太教的《他納赫》,基督教的復活節即是猶太教的逾越節。故彼此信仰內容有許多相似的之處,如宣稱自己代表以色列、期盼彌賽亞、相信死人復活。然而,猶太教與基督教最大的差異在於,猶太教拒絕接受耶穌基督為彌賽亞。認為世界並沒有因耶穌的來臨而變得和平與完美,至今猶太教仍期待真正的彌賽亞來臨。


6.不只德國人,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奧地利、義大利、俄羅斯、甚至梵諦岡等國皆有迫害猶太人的歷史:


  中世紀,歐洲各地逐漸興起的反猶太人浪潮,造成猶太人受到嚴重的迫害、驅逐、遷徙。如1306年,法王菲利普驅逐10萬猶太人離開法國。1348年,猶太人被控將瘟疫傳染給全歐洲,在史特拉斯堡有2000名猶太人被燒死,美茵茲則有6000名猶太人被殺。1492年西班牙將30萬拒絕受洗的猶太人遭驅逐。1516年第一個猶太人隔離區(Ghetto)在威尼斯設立。


7.周休一日的觀念來自猶太教的妥拉:


  在猶太文化的時間觀,一天是從太陽下山、天空出現肉眼可辨的三顆星光開始,至隔天太陽下山時結束。相較於西曆的一天,猶太曆的天是跨天的(約西曆往前推6小時)。如2020年為猶太新年為9月19日~ 9月20日。同樣的,月份亦是跨月的,如猶太曆的新年月「提示黎月」(Rosh Hashanah)為西曆的9~10月之間(秋分,紀念上的在西乃山上頒布律法)。年亦是跨年的,西元元年為猶太年曆3760-3761年。而今年西元2020年即為猶太年曆5780-5781年。


  安息日為每周五太陽下山至周六太陽下山之間。在安息日前的周五下午,猶太人便會事先打掃房間、沐浴、更衣、擺設最好的餐盤碗碟、預備節慶餐食。甚至卸下冰箱裡的燈泡(因為開燈是安息日禁止的動作)。在安息日時,本國人或外籍勞工,甚至是參與工作的動物牲畜皆可享一日的安息。猶太人會一起讀妥拉、聊天、散步或進行休閒活動。  安息日在神學上具有雙重意義,即創造與解放;有充足而優質的休息,才有良好的健康,而健康就是送給阿多乃最好的奉獻。


8.猶太團體中有主張重建以色列的錫安主義,也有主張重新定義「以色列」是文化、而非民族,讓猶太人能夠融入當地社會的改革派:


  傳統猶太教沒有回應時代問題,即可以容許政治(民族國家)和宗教(妥拉)同時並存的雙重角色嗎?因應此問題,猶太教產生了許多派別,如英語系國家中(英、美、加)便出現3個主要的團體,改革派(佔1/2)、正統派、及保守派(佔1/3)。以及促使以色列建國的錫安主義。


  改革派(Reform Judaism)起源於19世紀初的德國,認為口述跟文字的律法是透過人寫下來的,非永恆的。律法應該反映時代、與時俱進。信仰應從實踐禮俗的自身經驗而得,而非從律法而來,並重視兩性平權,如1935年於德國出現第一位女拉比Regina Jonas(1902-1944)。


  正統派(Orthodox Judaism),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德國,因反對改革派的理念與行動而起,認為任何的改變都是背離傳統,會帶來無可挽回的後果。


  保守派(Conservative Judaism)起源於1886年的德國,為改革派與正統派的折衷。既認為猶太經典皆由人所寫,非上帝口述,故傳統可以隨時代改變,亦認為要遵守傳統猶太禮儀。思想上類似改革派,行為上則類似正統派。被戲稱:「口裡吃kosher食物,頭腦裡卻想猶太律法禁止的食物(traif)」。後於1955年分支出「重建派猶太教」(Reconstructionist Judaism),認為猶太教不只是宗教,更是積極的現代文明。  


  錫安主義(Zionism)又稱為猶太復國主義,起源於1897年的瑞士巴塞爾 (Basel),主張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1948年5月14日於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國。為了重建「有用的歷史過去」,著手重新解釋《他納赫》和歷史書,並藉由考古,重建以色列現在與過去的歷史(關連性),作為合理化政治現況的證據。


9.歷屆諾貝爾獎中有高達1/5是猶太人:


  放學回家的孩子,猶太家長第一句話問的是:「你又提問題了嗎?」猶太家庭從小鼓勵孩子思考、質疑和對求知執著。猶太社群透過「家庭—父母、學校—老師、會堂—拉比」的教育方式代代相傳。


10.遷徙至中國的猶太人─開封猶太人:


  由於猶太教與同時期(北宋)進入中國的伊斯蘭教同樣不食豬肉,因此當時的中國人將兩者混淆,稱其宗教為:「藍帽回回」、「挑筋教」(源自猶太教宰殺牛羊時,有剔除腳筋的習慣)等。開封猶太人則稱為「一賜樂業」人,當時在中國不但沒有遭受歧視,還能參加科舉考試、做官。開封猶太人與國外的猶太人沒有任何聯繫,逐漸在中國通婚後,現已完全融入漢族之中。

柏林Grunewald死亡火車站

柏林Grunewald死亡火車站



  綜上,是什麼讓猶太人願意再次回到曾是德國人、德國文化一部分的德國?筆者提出以下三理由:


1.因為猶太教不只是宗教,更是積極的現代文明:


  猶太教中許多進步的觀念,如一夫一妻、周休一日的安息日、從經典中詮釋男女平權等,放諸當代依然適用,可見其文化的普遍性、共通性。猶太文化亦是多元文化的體現,各派別各有各的價值立場,即便彼此差異、矛盾卻彼此包容。


  在號稱周休二日的台灣,我們休假真的有在「休息」嗎?不只讓自己休息、讓他人休息、甚至讓電腦休息、手機休息。唯有休息,思考才會清楚。


2.因為歷史是跨宗教、跨民族、跨地域的:


  關於歷史,現在我們常讀的「某某國家史」的「國家」概念,是近代才有的,在沒有法定的國家概念前,國家彷彿沒有邊界、可縮小放大或放大縮小,隨朝代更迭,一下是文化的歷史、一下是民族的歷史、一下是宗教的歷史、一下又是地域的歷史。故即便同個地區、同個事實,也能有不同的詮釋。


  如在當代的德國,談論納粹成為一種禁忌。然而,公開反猶、支持希特勒的人們並未消失。有一說,認為二戰時納粹政府並沒有「計畫性」地殺害猶太人。戰爭傷亡不可免,但並沒有所謂「計畫性」地殺害600萬猶太人。此派人士認為集中營就是現代的工廠,從門口的標示「勞動帶來自由」(Arbeit macht frei)即可看出。而毒氣室並非散發毒氣,是工人進入工廠前清潔身體的房間,並認為以當時的焚化爐,就算沒日沒夜的燒,也不可能燒掉600萬人。


  德法曾是同一個國家,如今卻發展出不同的文化、傳統與歷史。歷史不只是「某某國家史」,更是世界史的一環,而生為世界公民,必須具有世界史跨宗教、跨民族、跨地域的思維。


3.因為德國從二戰的屠殺到戰後的反省已成為了現代文明、猶太文化不可抹滅的一頁:


  戰後,德國透過政治上的認罪,如1945-1949年的紐倫堡大審判;外交上的懺悔,如1970年西德總理到波蘭的華沙猶太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廣設紀念碑,如柏林大學Bebel廣場紀念碑;蓋博物館,如柏林猶太博物館;保存相關的文化資產,如柏林Grunewald死亡火車站。並於1949年5月23日通過德國基本法(憲法)。第一條即為:「人之尊嚴不可侵犯,尊重及保護此項尊嚴為所有國家權力之義務。」為何過去犯的錯要由現在的德國人承擔,因為透過紀念、紀念、再紀念,將這段慘痛的歷史經驗不斷延續並成為德國文化的一部分,歷史才有不再重演的可能。

參考資料:

曾宗盛,《猶太文化》

2020/11/24

avatar-img
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要在短時間內對德國文化有一深入淺出的認識,非本書莫屬。作者為苔雅‧朵恩(2017年起為廣電文學節目「文學四重奏」之主持人)與理查‧華格納(羅馬尼亞裔德國作家、詩人),藉由闡述64個涵蓋德語世界的歷史、社會、科學、藝術、文學、醫學、宗教、語言等面向的詞彙,傳達了德國文化、德國人對其普遍的看
  「一個國家的強大與道德程度,端看它對待動物的態度。」─甘地   到一個陌生的國家,要知道此國是否強大、值得學習,除了看該國對無障礙設施是否具系統性的設置之外,亦可從路上是否有流浪動物得知,該國在生命教育中對人命之外是否包含對其他生命的尊重。   本書作者劉良威女士,中山護理系
  經濟學是當代的「通識」,是每個人、每個專業都會碰到的知識。不管政治體制為何,資本主義已然讓經濟的市場供需成了世界語言。然而,大學建築系卻沒有一門「通識建築經濟學」的課,導致初出社會的建築新鮮人,不知道為什麼辛辛苦苦念了5年的建築系,到頭來在建築師事務所的起薪卻只有區區2萬6,為理想燃燒生
  作者蔡慶樺現任職於外交部,曾派駐德國。很佩服他在公務之餘,還能介紹德國法蘭克福的思想、文化、語言、政治、文學、社會議題等給國人,讓我們在想到法蘭克福時,不再只有刻板的機場、車展、書展、商業高樓。或甚至如當初去德國時領隊所說的,法蘭克福沒什麼、很少人會來此觀光(跟附近的科隆比的話)。蔡慶樺
  在談職場的腥風血雨之前,我想先談談我在德國看到的「奇景」。遊覽車的捷克籍司機,在空閒的時候,竟然是在看書而不是滑手機。先不管他看得是《理想國》還是《哈利波特》,光是看紙本書,在台灣除了在圖書館看到學生讀參考書外就很少看到了。為什麼這位司機大哥不是用滑手機克服無聊,而是用閱讀書籍呢?或許面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要在短時間內對德國文化有一深入淺出的認識,非本書莫屬。作者為苔雅‧朵恩(2017年起為廣電文學節目「文學四重奏」之主持人)與理查‧華格納(羅馬尼亞裔德國作家、詩人),藉由闡述64個涵蓋德語世界的歷史、社會、科學、藝術、文學、醫學、宗教、語言等面向的詞彙,傳達了德國文化、德國人對其普遍的看
  「一個國家的強大與道德程度,端看它對待動物的態度。」─甘地   到一個陌生的國家,要知道此國是否強大、值得學習,除了看該國對無障礙設施是否具系統性的設置之外,亦可從路上是否有流浪動物得知,該國在生命教育中對人命之外是否包含對其他生命的尊重。   本書作者劉良威女士,中山護理系
  經濟學是當代的「通識」,是每個人、每個專業都會碰到的知識。不管政治體制為何,資本主義已然讓經濟的市場供需成了世界語言。然而,大學建築系卻沒有一門「通識建築經濟學」的課,導致初出社會的建築新鮮人,不知道為什麼辛辛苦苦念了5年的建築系,到頭來在建築師事務所的起薪卻只有區區2萬6,為理想燃燒生
  作者蔡慶樺現任職於外交部,曾派駐德國。很佩服他在公務之餘,還能介紹德國法蘭克福的思想、文化、語言、政治、文學、社會議題等給國人,讓我們在想到法蘭克福時,不再只有刻板的機場、車展、書展、商業高樓。或甚至如當初去德國時領隊所說的,法蘭克福沒什麼、很少人會來此觀光(跟附近的科隆比的話)。蔡慶樺
  在談職場的腥風血雨之前,我想先談談我在德國看到的「奇景」。遊覽車的捷克籍司機,在空閒的時候,竟然是在看書而不是滑手機。先不管他看得是《理想國》還是《哈利波特》,光是看紙本書,在台灣除了在圖書館看到學生讀參考書外就很少看到了。為什麼這位司機大哥不是用滑手機克服無聊,而是用閱讀書籍呢?或許面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介紹了舊約聖經對於猶太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抽象事物的詮釋和觀點。文章中談及了舊約聖經對於統治權力和家庭價值的看法,以及猶太人經歷的國家興衰。透過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Thumbnail
這些犯下殺害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的士兵,在他們百年之後,何有顏面面對曾經死在德國集中營的先祖:我們的犧牲為你們博得全世界的同情與幫助,經歷兩千年的顛沛流離,終得以完成建國的心願,你們卻和納粹一樣,犯下連禽獸都不如的罪行。
Thumbnail
本文抨擊某方人士的"加薩人道危機"乃認知戰說,將之歸類於納粹餘孽的“猶太大屠殺否認說”、日本右翼的“南京大虐殺の虚構”論、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亞美尼亞人大屠乃謊言"說。無人能捏造出加薩正在發生人道危機,是以色列將反戰、反殖民、反強凌弱等人道主義抗議都說成"全球反猶陰謀",才催生了這個全球性反以陣線。
猶太教成為例外,是因為猶太人真的非常堅持自己的信仰,但他們也不會要別人信,因為猶太人自認為是選民,所以絕不改宗,逼他們改就跟你拼命,是你不會想惹的對象(倒不是不會贏,而是代價很高划不來),而且猶太人還是古代世界難得識字率很高的民族,又很會做生意,對帝國貿易大有幫助。 因此猶太人與猶太教成為一種特例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人受到了苏联人什么样的对待呢?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苏联控制了德国的东部地区,也就是东德。虽然说战争已经停止了,但是苏联人并未因此就对德国人手下留情。苏联将数百万的德国人赶出了东欧,并严格控
Thumbnail
殘缺歲月已成過往 二戰結束後,猶太人已不可能成為Odessa主要族群之一了,蘇聯官方的心態仍是反猶的,加以限制他們從流亡地回來。在1968~1980年之間,有兩萬四千名猶太人永遠離開了Odessa,佔猶太人總數的¼。在Gorbachev統治時期到蘇聯解體之後,那就更多人選擇離去。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当纳粹占领了波兰以后,具体对波兰做了哪些事情?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9月,德国军队入侵波兰。纳粹进入波兰以后,遂决心将波兰转变为一个奴隶国家。所有波兰人都将为德国军工所使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纳粹在1
Thumbnail
普魯士是德國前身嗎?撰寫德國史的人都會遇到幾個十分惱人的問題,德國史應該從什麽時候開始寫起?對歐洲史稍微有認識的讀者都知道,普魯士在1870年統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的万湖会议究竟都讨论了关于犹太人的哪些细节内容。这次的会议,其中讨论得比较多的就是对犹太人进行移送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混血儿”。最关键一点是,在这次会议之后,落实了有系统的犹太大屠杀。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在1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探討了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介紹了舊約聖經對於猶太人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抽象事物的詮釋和觀點。文章中談及了舊約聖經對於統治權力和家庭價值的看法,以及猶太人經歷的國家興衰。透過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
Thumbnail
這些犯下殺害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的士兵,在他們百年之後,何有顏面面對曾經死在德國集中營的先祖:我們的犧牲為你們博得全世界的同情與幫助,經歷兩千年的顛沛流離,終得以完成建國的心願,你們卻和納粹一樣,犯下連禽獸都不如的罪行。
Thumbnail
本文抨擊某方人士的"加薩人道危機"乃認知戰說,將之歸類於納粹餘孽的“猶太大屠殺否認說”、日本右翼的“南京大虐殺の虚構”論、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亞美尼亞人大屠乃謊言"說。無人能捏造出加薩正在發生人道危機,是以色列將反戰、反殖民、反強凌弱等人道主義抗議都說成"全球反猶陰謀",才催生了這個全球性反以陣線。
猶太教成為例外,是因為猶太人真的非常堅持自己的信仰,但他們也不會要別人信,因為猶太人自認為是選民,所以絕不改宗,逼他們改就跟你拼命,是你不會想惹的對象(倒不是不會贏,而是代價很高划不來),而且猶太人還是古代世界難得識字率很高的民族,又很會做生意,對帝國貿易大有幫助。 因此猶太人與猶太教成為一種特例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人受到了苏联人什么样的对待呢?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苏联控制了德国的东部地区,也就是东德。虽然说战争已经停止了,但是苏联人并未因此就对德国人手下留情。苏联将数百万的德国人赶出了东欧,并严格控
Thumbnail
殘缺歲月已成過往 二戰結束後,猶太人已不可能成為Odessa主要族群之一了,蘇聯官方的心態仍是反猶的,加以限制他們從流亡地回來。在1968~1980年之間,有兩萬四千名猶太人永遠離開了Odessa,佔猶太人總數的¼。在Gorbachev統治時期到蘇聯解體之後,那就更多人選擇離去。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当纳粹占领了波兰以后,具体对波兰做了哪些事情?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9月,德国军队入侵波兰。纳粹进入波兰以后,遂决心将波兰转变为一个奴隶国家。所有波兰人都将为德国军工所使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纳粹在1
Thumbnail
普魯士是德國前身嗎?撰寫德國史的人都會遇到幾個十分惱人的問題,德國史應該從什麽時候開始寫起?對歐洲史稍微有認識的讀者都知道,普魯士在1870年統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的万湖会议究竟都讨论了关于犹太人的哪些细节内容。这次的会议,其中讨论得比较多的就是对犹太人进行移送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混血儿”。最关键一点是,在这次会议之后,落实了有系统的犹太大屠杀。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