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早期的教會與神學的建構(1)

最近讀了很多教會史的書,因為還沒讀完(對,我同時讀好幾本,依照歷史時期主題閱讀而不是整本書讀),所以暫時沒書評好寫,但對於初代教會倒是有些東西可以談。

是這樣的,我見過太多牧者強調要跟隨初代教會的腳步,彷彿那是個無比美好的年代。

但那個年代恐怖極了,絕不是那種千人大教會還唱歌跳舞集體起乩的狀況,而是只能祕密集會,一不小心就被抓去餵獅子 的狀況……

怕有些朋友不清楚,我稍微介紹一下西元一、二世紀的狀況。

那是個羅馬帝國非常強盛,一統地中海的年代,這帶來幾個重要的環境因素,首先,西方世界有了共通語言--希臘語(這要先感謝亞歷山大),泛地中海文化圈有了可以共通使用的語言,絕大多數人都有雙語能力(像耶穌的門徒們基本上都有雙語甚至三語的基本能力,分別是亞蘭文、希臘文,有能力讀妥拉的可能還懂希伯來文)。

再來是交通與安全,因為羅國馬帝國的軍事與經濟活動建立大量交通網,也穩定了交通路線上的治安,讓那個年代成為少數人類可以自由移動遷徙的年代(世界歷史上大多數年代,一般民眾是沒有遷徙自由的)。

而這兩點讓希臘的辯論學跟著在西方世界到處渲染,造成一個很有意思的變化--宗教上的變化。

羅馬帝國跟古代很多大帝國一樣,雖然有自己的原本宗教(沒有才奇怪),但對於異族的宗教大多採用寬容政策,因為古代世界的神明,大多屬於區域神(哪怕有自然神屬性),所以就算我把這國家滅了,對於在地神明大多會予以保留,只是會收編(成為神族,宙斯的一堆私生子就這樣來的,基本上有神族概念的體系都經歷過這種事),或者納為屬下(玉皇大帝那個封建官僚體制就是這樣來的),要不然也會成為弟子或僕人(婆羅門跟佛教的升官圖就是這樣來的)。

簡單說,這是政治選擇,有實用性,是軍事行動之後的安撫政策。

猶太人的通通殺光與領土限制(應許之地以外就沒興趣)是古代特例。

偏偏希臘哲人很機車,他們對於「真假」非常在意,於是這種概念在羅馬化之後,隨著領土擴張,攻擊力也出現,針對宗教的攻擊。

簡單說,你們神就是爛,所以才會輸。

然後「爛」變成「假」。

是的,各地的神明開始退位,成為神話故事,甚至連羅馬眾神也逐漸轉型,因為凱薩本人要封神了。

這時,羅馬帝國裡面有了一個例外,就是猶太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