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自我感覺可能帶了濾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談到一個我近期的小發現,就是熟人濾鏡。

如同爸媽大部分會說自己的小孩最棒,我們通常也會選擇和自己認識的人或者朋友站在一起,用盡一切正面的理解方式帶入對方單方面對於生活與職場上的各種抱怨。

如此,很容易就認為自己的熟人與朋友說的是對的,因為在知曉所有的事情之前,我們就選擇與自己認識的人站在一起了。

即使,他的遭遇我們不在場;即使他所抱怨的那些事件與事件中的每一個人,我們根本不認識;即使,唯一可用來判斷的內容,就是來自單方面的情緒、判斷與說詞。



曾經,Y小姐有一個在學生時期認識的朋友C,後來她們偶然在職場上遇見了。原先在不同部門,時常聽到C對於自己部門其他同仁或者主管的負面評價,包含與同事相處得並不愉快的遭遇、時常遭同事排擠,或者認為同事做事不可靠,常常都是自己在善後……等等。

因為Y小姐原來就認識C,且在學生時代,C的各種表現都很不錯,因此她也大致相信C所說的話,並對其遭遇表示同情。

直到某一天,Y和C成為了同一個部門的同事。突然間,Y竟瞭解了過去C的同事為什麼會「找C的麻煩」或者「不願和C合作了」。

或許,關鍵問題,其實就在C的身上哩!

好同事能有機會成為好朋友;但,好朋友不一定可以當好同事。



同樣也是Y小姐。

Y的國中同學J長得漂亮,加上脾氣好,在學校的時候最不缺的朋友了。就這樣,對於J人緣很好的印象,來自學生時代,她們在畢業之後就不常聯繫了。恰巧在一年前,雙方的公司有公務往來,於是她倆又重新接上線。

在那之後,Y便時常從J那裡聽到她對於主管與客戶的抱怨。儼然自己就是一個無辜小可憐——客戶囂張跋扈、主管不體諒,再加上大老闆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

J的這一通描述,讓Y對於和J的公司合作,感到憂心忡忡,推敲著屆時如果和J的公司有衝突,該如何好好溝通。

直到某一天,J寫了一份給Y公司的企劃提案,包含相關的郵件往來與溝通流程。在收到J的郵件之後,看了看J所提供的內容,Y霎時就明白了,為什麼J會說她的客戶囂張跋扈;也明白那些對主管老闆的抱怨是打哪來的了。

或許,最大的問題,就是在J的身上哩!

而讓Y感到最衝突與違和的是——J的實際表現,和J素日裡對於自己身為一個專業職場人士之形象的描述,實在落差太大了。

職場是公事公辦的地方,拿出實力好好做事。

能夠好好合作,再談私人關係。



今天,有位朋友和我分享如何看人。

他說,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看:首先是自我認知、其次是經驗或能力、再者為人際關係,最後是機運。不過,機運參考就好。

當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與其他方面不匹配時,那種因為落差而產生的衝突感,就會顯得很突兀。比如說,如果一個人自我感覺良好、自尊感超高,但是若是很厲害的自我認知和他的實際作為與過往經歷不相符,感覺就很違和。

「這就是一種對人的感覺,」他說。

而人際關係也是。人際關係不僅指人緣或溝通能力,還有一個人如何和他人應對進對——他對於不同的人態度有何差異。因為待人接物的方式,反映的不只是一個人的社交能力,還有其品格與同理心。

至於機運,有好有壞。不過,當一個人的前三者(自我認知、能力經驗和人際關係)無法協調得很好時,就會將遇到的事情都歸咎給機運了。機運總是卸責的最佳對象。



我們通常會站在自己認識的人的這一方,對待他人尚其如此,那對待自己呢?

許多時候,大部分的人,沒有辦法接受自己其實沒有自以為的優秀。

自己通常是自己永遠的支持者。

所以我們是以自己的標準為正解,去看待世界或評判他人的,要能夠反求諸己,或者回過頭來看見自己的問題與缺點,或承認自身的侷限與過失,真的不是太容易。

個體並不容易看見自己的缺點與過失。

所以,能有個什麼都會直接告訴你的朋友真好,老熊維尼

raw-image


今天其實是3/21,但我到3/22的凌晨零點過了一分鐘才發文,日期晚了一天)
avatar-img
70會員
99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上週三,也是和教練Wisdom的對話中,聊到對於未來的想法還是人生的期許時,我提到一件事,我說:我希望我的朋友們都好好的,平安快樂、一切順利。 心裡想的也是,我認為自己的日常狀態與身邊親近的友人息息相關,狀態與氣場都是彼此影響的,所以只有我在乎的人是好的,我才會是好的。 但教練說,我們無法左右他
前面提到如何透過多拉A夢的道具增加體驗的機會,想從「體驗」延伸一下。 昨天早上在得到頭條聽到「悅己經濟學」,講的是「體驗經濟」的興起: 作者首先談到了近年演唱會特別紅紅火火的狀態,並說明了演唱會的本質,指出演唱會是一種渴望的實現,需要積累觀眾的渴望才能真正爆發。接著提及演唱會在文化旅遊經濟中的重
如果多拉A夢是你朋友,你最想借的道具是什麼? 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飢腸轆轆騎著車,然後一路都是紅燈,一下遇到清潔車,一下遇到馬路在維修;回到家之後發現常常停的位置在不應該有太多車的時間點卻被停滿,轉過身就發現電梯被按到了最高的樓層,中間還停好幾次…… 如果有任意門就好了。 卡在車陣裡,覺得好餓好
好好地釐清或辨明一件事情,和作為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行動策略之間,不完全是同一件事。達成目標有一百種方法,只要我們清楚知道起心動念是什麼、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其往達成什麼樣的成果——身為成熟的社會人士必深諳此道。
前幾天提到和教練Wisdom的對話: 偶然還想起一事。 在去年七月的工作坊中,中間Wisdom穿插了一個小活動:他告訴大家,稍早他在教室裡藏了一個價值數千的東西,誰先找到,就是誰的。 東西是什麼,Wisdom沒有說。 找尋這個「寶物」的時間一開始,現場的15位學員,開始到處翻找。教室裡除了桌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上週三,也是和教練Wisdom的對話中,聊到對於未來的想法還是人生的期許時,我提到一件事,我說:我希望我的朋友們都好好的,平安快樂、一切順利。 心裡想的也是,我認為自己的日常狀態與身邊親近的友人息息相關,狀態與氣場都是彼此影響的,所以只有我在乎的人是好的,我才會是好的。 但教練說,我們無法左右他
前面提到如何透過多拉A夢的道具增加體驗的機會,想從「體驗」延伸一下。 昨天早上在得到頭條聽到「悅己經濟學」,講的是「體驗經濟」的興起: 作者首先談到了近年演唱會特別紅紅火火的狀態,並說明了演唱會的本質,指出演唱會是一種渴望的實現,需要積累觀眾的渴望才能真正爆發。接著提及演唱會在文化旅遊經濟中的重
如果多拉A夢是你朋友,你最想借的道具是什麼? 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飢腸轆轆騎著車,然後一路都是紅燈,一下遇到清潔車,一下遇到馬路在維修;回到家之後發現常常停的位置在不應該有太多車的時間點卻被停滿,轉過身就發現電梯被按到了最高的樓層,中間還停好幾次…… 如果有任意門就好了。 卡在車陣裡,覺得好餓好
好好地釐清或辨明一件事情,和作為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行動策略之間,不完全是同一件事。達成目標有一百種方法,只要我們清楚知道起心動念是什麼、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其往達成什麼樣的成果——身為成熟的社會人士必深諳此道。
前幾天提到和教練Wisdom的對話: 偶然還想起一事。 在去年七月的工作坊中,中間Wisdom穿插了一個小活動:他告訴大家,稍早他在教室裡藏了一個價值數千的東西,誰先找到,就是誰的。 東西是什麼,Wisdom沒有說。 找尋這個「寶物」的時間一開始,現場的15位學員,開始到處翻找。教室裡除了桌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身邊的人以自身做為我的鏡子,讓我看見自己的自以為是。
Thumbnail
前幾天在女人迷podcast聽到一段話,明確的揭示了一段關係怎麼樣挖掘出真實的內在自我。 「我原本以為自己是沒什麼情緒的人,直到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我才發現自己的快樂可以很極端,悲傷也可以很極端」
對我來說 濾鏡就像是你的眼睛欺騙了我的眼睛 因為那並不是你真正看到的 比起矯飾的美麗 我更能接受不加修飾的真實
Thumbnail
長輩介紹的對象,出於義務交換LINE後聊了一兩個月,即使從對話中就發現彼此不太合,但不見面就會被家人說「沒見過怎麼知道」,但見過後沒什麼感覺,卻又會被說「才見一次怎麼知道」,就是知道喔,不管是第六感也好,合拍程度也好,這種心如止水的感覺,好不療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看待他人評價自己的兩種角度,提到了人們在他人身上看到的特質其實是自己的內在反映,並且強調了重視自我認知不受外界評價左右的重要性。文章內容深入並具有啟發性。
Thumbnail
我跟小涼是從國小三年級同班認識的朋友 不知不覺到了現在已經好久好久~
大家都知道對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就會有不過視角,不同視角就會有不同視野,進而產生不同感受。 電影同個腳本,運鏡方式不同,拍出效果也完全迥異。是長鏡頭背景入戲亦或人物表情特寫,同是發生一樣的事情,觀眾接收到的訊息肯定不同。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曾體驗過,你跟朋友在談論同一個人時,而對方口中描述的人,跟你認知中的人卻全然不同?這樣的覺察是來自於生活中尤感而發的小啟發,某次我拜訪了父親的一位朋友,在聊天過程中,他所描述的父親跟我所認知中的父親完全截然不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身邊的人以自身做為我的鏡子,讓我看見自己的自以為是。
Thumbnail
前幾天在女人迷podcast聽到一段話,明確的揭示了一段關係怎麼樣挖掘出真實的內在自我。 「我原本以為自己是沒什麼情緒的人,直到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我才發現自己的快樂可以很極端,悲傷也可以很極端」
對我來說 濾鏡就像是你的眼睛欺騙了我的眼睛 因為那並不是你真正看到的 比起矯飾的美麗 我更能接受不加修飾的真實
Thumbnail
長輩介紹的對象,出於義務交換LINE後聊了一兩個月,即使從對話中就發現彼此不太合,但不見面就會被家人說「沒見過怎麼知道」,但見過後沒什麼感覺,卻又會被說「才見一次怎麼知道」,就是知道喔,不管是第六感也好,合拍程度也好,這種心如止水的感覺,好不療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看待他人評價自己的兩種角度,提到了人們在他人身上看到的特質其實是自己的內在反映,並且強調了重視自我認知不受外界評價左右的重要性。文章內容深入並具有啟發性。
Thumbnail
我跟小涼是從國小三年級同班認識的朋友 不知不覺到了現在已經好久好久~
大家都知道對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就會有不過視角,不同視角就會有不同視野,進而產生不同感受。 電影同個腳本,運鏡方式不同,拍出效果也完全迥異。是長鏡頭背景入戲亦或人物表情特寫,同是發生一樣的事情,觀眾接收到的訊息肯定不同。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曾體驗過,你跟朋友在談論同一個人時,而對方口中描述的人,跟你認知中的人卻全然不同?這樣的覺察是來自於生活中尤感而發的小啟發,某次我拜訪了父親的一位朋友,在聊天過程中,他所描述的父親跟我所認知中的父親完全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