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表達的容易與不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是連續更新方格子的第31日。

下面簡單檢視一下過去30日的輸出嚐試:遇到什麼困難?有什麼樣的發現?


什麼樣的表達不容易?

首先,如何維持每日發文即為挑戰。中間,也一度遇到真的不知道該寫什麼主題而卡住了,後來,直接縮減了篇幅,覺得與其硬撐而在文字灌水,還不如有事說事,沒事練字。但是細細想來,或許真實的情況,並不是真的不知道該寫什麼或真的沒啥可寫,而是因為,如果想好好地寫,那必然是浩大的工程。

畢竟,當我們真的了解一件事情了解得足夠透徹時,就會知道當中的千絲萬縷與錯綜複雜,不是簡單的三五句話或者隨便的立場表達與情緒抒發可以承擔的。

這有點像是,前幾日和朋友聊天時,提到在研究所方畢業的前半年,我曾經在移工的庇護中心擔任個管師。而身在第一線的經驗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清楚地看到了在一個事件中,每一個身在其中的行動者因其角色而生立場,如何難分難解。明明那麼多衝突與掙扎,但是沒有一個人是單純的好人或壞人,更沒有一刀切開的是非善惡。

理解到真實世界的複雜性,就知道大部分的事情難以一概而論,不可輕易給人貼上標籤。畢竟發言必須負責,表達應當謹慎,輕易踩著單一立場大放厥詞不太合適。

寫到這裡,我也想到,這也就是文學作品或者小說故事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吧。

真實世界太過複雜,好好講話工程浩大。

當然,好好地釐清或辨明一件事情,和作為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行動策略之間,不完全是同一件事。達成目標有一百種方法,只要我們清楚知道起心動念是什麼、想要解決什麼問題,期望達成什麼樣的成果——身為成熟的社會人士必深諳此道。



什麼樣的說話很簡單?

話說回來,如果只是單純的發發訊息類型的內容,門檻確實不高。

過去,還在媒體業工作的時候,許多小編都是每日每日五六篇即時稿在那寫。當然,那樣的內容是灌水與衝流量用的,無所謂深度,也不是什麼認真的調查報導。畢竟,媒體從來不缺話題,網絡社群更是分分鐘的噴出各式各樣的「意見」。

歸功於社群媒體及其中的每個人,我們的生活從來不缺噪聲。

從社會話題到名人生活,乃至於與我過往職業相關的圈子內部,隨時都有各種話語與討論進行著。比如,之前對於什麼兒童教育的討論、上個月的書展,再到近幾日國語日報編輯與作者之間引發的科普編輯與寫作之爭……。

看著看著,滑著滑著,許多時候,不說話的人並非沒有看法,只是想得比較多,光是想到要好好組織、清楚交待背景與前因後果,就知道那不只需要時間,也需要專注和誠心實意的投入。這時候,如果此事缺乏迫切性,可能就暫時先放著了。

不是必須解決的事,真沒必要對著人家叨叨,更不應該簡單粗暴的隨意點評。要把一件事情真正梳理清楚、分析透徹,從來都不是簡單的發發評論或者在社群上喧鬧一波。人很複雜,社會很複雜,關係更複雜,表達立場與抒發情緒從來都是最是簡單的。

世界太嘈雜,我們身邊最不缺的就是「高見」了。


該寫什麼好?是嚐試每日發文後首先會遇到的問題。

正因為知道認真表達的不易及其需要投注的時間與注意力,所以大部分時候,我寫的是觀察、寫現象,或著寫寫日常小紀錄或小故事。最近幾日,更是夾敘夾議,因為時常邊寫邊想、邊寫邊整理。有時候,寫著寫著,就會冒出許多其實原先沒有想到的念頭、長出不同的思路,可以說,寫字也是一種小小的探險。

不過,為了找題目、想角度,或許會開始特別關注在周遭發生的事情,默默在心裡多紀幾筆,同時思考如何有組織地重述、鋪陳,甚至分析整件事。

要是,當天真的沒有特別的事想要分享,或者想說的話不合適在平台上公開發表時,或許,讀書心得與各種研究報導的閱讀整理,也是一條途徑。

另外,專注在當下,也是維持穩定輸出的必要能力。書寫,非常需要集中注意力。

除此之外呢,最近還意識到,要能穩定地持續輸出,除了自我規範與形成紀律之外,還要有明確的「對象感」。下回再聊聊對象感。

avatar-img
71會員
105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熟齡文青-avatar-img
2024/03/17
1
最後這段提的對象感我很認同,期待分享。
1
Sylvie的移動城堡 的其他內容
前幾天提到和教練Wisdom的對話: 偶然還想起一事。 在去年七月的工作坊中,中間Wisdom穿插了一個小活動:他告訴大家,稍早他在教室裡藏了一個價值數千的東西,誰先找到,就是誰的。 東西是什麼,Wisdom沒有說。 找尋這個「寶物」的時間一開始,現場的15位學員,開始到處翻找。教室裡除了桌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部分的人多是很容易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比如說,今天報告沒做好或東西遲交,可能許多主管的第一個反應是卸責給下屬:「因為那個誰的工作能力有狀況」、「那個誰沒有把控好時程」或「那個誰如何如何」……總之,總有「那個誰」可以成為最適切的背鍋俠。
去年七月在教練的工作坊中,曾經討論到關於生命模式的迭代。 生命模式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更多甚至是沿襲自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及其造成行為背後的思維慣性。 要迭代或改變,首先要能夠辨識出這個模式。 而,通常會意識到自身有其慣性,或者需要、想要改變的時候,就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最近偶爾在臉書上會看見有認識的長輩在某些新聞或話題的粉絲專頁底下留言。比如,某新聞網可能發布了某新聞的貼文,然後長輩就會在底下認真回覆她/他對於該新聞話題的想法,很認真的那種。 作為曾經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我在離開業界之後幾乎沒再看過新聞了,頂多就是在滑Line時,點到了NEWS的欄目,快速翻過標
前幾天提到和教練Wisdom的對話: 偶然還想起一事。 在去年七月的工作坊中,中間Wisdom穿插了一個小活動:他告訴大家,稍早他在教室裡藏了一個價值數千的東西,誰先找到,就是誰的。 東西是什麼,Wisdom沒有說。 找尋這個「寶物」的時間一開始,現場的15位學員,開始到處翻找。教室裡除了桌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部分的人多是很容易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比如說,今天報告沒做好或東西遲交,可能許多主管的第一個反應是卸責給下屬:「因為那個誰的工作能力有狀況」、「那個誰沒有把控好時程」或「那個誰如何如何」……總之,總有「那個誰」可以成為最適切的背鍋俠。
去年七月在教練的工作坊中,曾經討論到關於生命模式的迭代。 生命模式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們的成長環境與家庭背景,更多甚至是沿襲自我們的父母輩,他們的生活習慣、做事方式,及其造成行為背後的思維慣性。 要迭代或改變,首先要能夠辨識出這個模式。 而,通常會意識到自身有其慣性,或者需要、想要改變的時候,就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最近偶爾在臉書上會看見有認識的長輩在某些新聞或話題的粉絲專頁底下留言。比如,某新聞網可能發布了某新聞的貼文,然後長輩就會在底下認真回覆她/他對於該新聞話題的想法,很認真的那種。 作為曾經的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我在離開業界之後幾乎沒再看過新聞了,頂多就是在滑Line時,點到了NEWS的欄目,快速翻過標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位學生曾問我:該怎麼創作內容? ​ 這問題,讓我想起 村上春樹 的「寫作秘密」 ;村上春樹,早期開始寫小說,一直有個困擾,他腦中畫面太多,情緒也太滿,結果一寫下去——卻是密密麻麻的形容詞、冗長的對白、複雜的句子...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有位學生曾問我:該怎麼創作內容? ​ 這問題,讓我想起 村上春樹 的「寫作秘密」 ;村上春樹,早期開始寫小說,一直有個困擾,他腦中畫面太多,情緒也太滿,結果一寫下去——卻是密密麻麻的形容詞、冗長的對白、複雜的句子...
繼打戲要怎麼寫?(一),第二三篇注重在打戲最常出現的問題點,這些問題對打戲的危害巨大,所以接下來的兩篇不是「要怎麼寫」,而是「不要怎麼寫」。 打戲寫得好,通常成功的因素是難以模仿的,因為那是大師高手們花了無數檯面下的工夫打磨後的成果。但是,有些因素會讓打戲變得很爛
今天收到方格子的通知信:錄取了 2025/2 的方格子本月新星!首先一定要大聲感謝方格子的厚愛,也留言給每一位有幸一起獲得本月小幸運的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繼續創作。不過回顧自己的文章,發現原來我已經寫文一個月了!不藏私直接公佈後台,你猜猜大家都喜歡什麼類型的文章?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哈佛商業評論》的 podcast 討論過一個很多人會遇到的職場問題: 「如果工作很認真,但功勞都沒被看到該怎麼辦?」 針對這個尖銳的問題,兩位主持人跟一位來賓「輪流提出想法」... (image credit: Dear HBR b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在紫微斗數合參論法的研究中,以下是將幾的充滿感性特質的星曜,他們展現出來的特徵,根據星曜特性,做出特徵歸納
學習寫議論文:用自己的觀點說出道理 最近學年接獲家長投訴,希望中午不要讓孩子收看動畫。家長提到,中午應該讓眼睛休息,另外有些動畫有暴力的情節,認為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例如聽音樂或是聽知識性節目來取代中午的動畫。但午餐的『動畫』已經成為班上同學每天心心念念的活動,是班上同學最期待的時光,因此大家有些沮
Thumbnail
客戶經常 get 不到你講的重點嗎? 開了一天的會,但感覺沒有什麼討論成果嗎?
Thumbnail
如果想要「快速寫作」,絕對不是只有打字速度快這回事,而是要從「如何有效率寫這篇文章」開始談起。
Thumbnail
堅持寫作,有多難? 上周六我心想著,想把寫文的更新頻率變成每天更新。 一天方格子,一天IG發文,卻不想這難度其實蠻高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Thumbnail
好好地釐清或辨明一件事情,和作為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行動策略之間,不完全是同一件事。達成目標有一百種方法,只要我們清楚知道起心動念是什麼、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其往達成什麼樣的成果——身為成熟的社會人士必深諳此道。
Thumbnail
透過這些人演繹的生活知道社會規則很無趣,也沒有讓有所遵循的人過出思考自己是什麼的生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哈佛商業評論》的 podcast 討論過一個很多人會遇到的職場問題: 「如果工作很認真,但功勞都沒被看到該怎麼辦?」 針對這個尖銳的問題,兩位主持人跟一位來賓「輪流提出想法」... (image credit: Dear HBR b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在紫微斗數合參論法的研究中,以下是將幾的充滿感性特質的星曜,他們展現出來的特徵,根據星曜特性,做出特徵歸納
學習寫議論文:用自己的觀點說出道理 最近學年接獲家長投訴,希望中午不要讓孩子收看動畫。家長提到,中午應該讓眼睛休息,另外有些動畫有暴力的情節,認為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例如聽音樂或是聽知識性節目來取代中午的動畫。但午餐的『動畫』已經成為班上同學每天心心念念的活動,是班上同學最期待的時光,因此大家有些沮
Thumbnail
客戶經常 get 不到你講的重點嗎? 開了一天的會,但感覺沒有什麼討論成果嗎?
Thumbnail
如果想要「快速寫作」,絕對不是只有打字速度快這回事,而是要從「如何有效率寫這篇文章」開始談起。
Thumbnail
堅持寫作,有多難? 上周六我心想著,想把寫文的更新頻率變成每天更新。 一天方格子,一天IG發文,卻不想這難度其實蠻高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Thumbnail
好好地釐清或辨明一件事情,和作為應對和解決問題的行動策略之間,不完全是同一件事。達成目標有一百種方法,只要我們清楚知道起心動念是什麼、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其往達成什麼樣的成果——身為成熟的社會人士必深諳此道。
Thumbnail
透過這些人演繹的生活知道社會規則很無趣,也沒有讓有所遵循的人過出思考自己是什麼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