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心對話:從陶藝到人生觀的轉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回談到過年去華陶窯學做陶器,做完之後沒能即時帶回家,因為要燒製成可用的陶器。

等呀等的,終於在這個星期六拿到燒製完成的作品。作品已蛻去黏土的土色,轉為古樸溫潤的色澤。

沏入一杯熱茶,捧在手心上,有手作的溫度,有茶的香氣…感覺很是幸福。

看著那陶杯,回想起製作的過程,突然懂了一些事情,寫下來跟大家分享:

※捏陶 VS 教養小孩

捏陶大致有7個步驟:練土、塑形、陰乾、素燒、上釉、釉燒、完成作品 (Google的資訊)

在華陶窯時我們只參與了「塑形」的工作,剩下的都由熟練的匠師一手包辦了。

在參與「塑形」拉坯的過程,雙手出的力道要相當,不然很快就可看到泥坯變成左右不均等的造型。

「塑形」跟教養孩子一樣,左手是爸爸、右手是媽媽,二個人都必須投入心力,才能教養出一個得體謙恭的孩子。

教養這條路,只依靠爸爸或是媽媽單邊養成是非常辛苦的…,有很多單親的父母,他們其實比我們付出的更多,身兼二職同時扮演著爸爸和媽媽的角色…因此,當我們有幸可以與親愛的另一半共同教養孩子時,應該感到的是幸福而不是把教養孩子當成是件麻煩的苦差事,避之唯恐不及。

縮水的作品,是真實的人生

收到了陶藝作品,打開包裝一看…咦,比印象中做好的泥坯還小了一號。雖有縮水的感覺,但仍呈現出當時所捏塑的形狀,沒有失真太多。(實際值<期望值是大部份人的真實人生,少數擁有實際值>期望值的,要嘛是超乎常人的努力所得,或是上天的寵兒)

從這點,我又感受到,當我們用愛及適當的教養,培育出來的孩子,雖然不能確保他以後一定聰明伶俐,學業傲人,但可以非常肯定的是:咱們用心教出來的孩子不會變壞,因為品德已在日常點滴教養中形成…孩子未來人格的模樣,我們應該可以依稀窺見,如同陶杯燒製前後,型不會落差太多。


※捏陶VS培訓員工

相同的道理套用在員工培訓上,有些時候我們常常會說,某某國際大企業的員工,一定都具有XXX的特質。

那是一種企業文化的呈現,而如何把員工調養到具有公司文化氣息,那則是需要培訓者&受訓員工,雙方共同努力的

沒辦法只靠單邊的力量觸發,一定是一個樂於教學,一個樂於學習。

怎麼讓教與被教雙方都擁有相同的熱忱?這有賴於公司經營者的長遠規劃,如果經營者不重視培訓,那就連「練土」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談塑形(培育人才)
因為培訓是條長遠的路,就像我們教養小孩一樣,不是立竿可見影,需要長時間投入,成效卻是遞延幾年後才會呈現的

註:培訓員工曾是我過往工作的一個經歷…


後記:

說實在的,在職場上想要脫穎而出,與其等待公司給予培養,我可能會進一步思考,想辦法自我捏塑,強迫自己成長,這樣子當機會來臨時,我已經準備好了。

raw-image


avatar-img
48會員
142內容數
光陰很短,歲月流逝很快,但可以書寫的人生故事卻很多很精彩。 願隨時記錄生命感動的時刻,留待以後再次回味無價的青春及與愛人、孩子相聚的每一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麗溫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篇美麗的書信,書寫於 2012年,距離12年,它來自於上海的一個職場上忘年之交,是個心思細膩、感情豐厚的上海女主管,在我轉知辭意後,特意撰文予我留念。 我一直保留迄今…懷念曾經共渡的七年美好的職場人生。
捧著自己的人生劇本砥礪前行,隨歲月之流轉,過往低潮、難過、憤怒…的哪些事兒,都已化為生命的養份,讓青絲漸染銀霜的自己,比之年少更顯堅毅與通透,也因體會人間多少事,心間浸染幾分柔。
本篇小品,從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小發現,展開了關於松鼠、職場與生活的深入思考。 以輕鬆幽默的筆調,描述了孩子與媽媽在植物園的對話,並藉此引發了對職場生存智慧的探索。
有時候面對事情,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那跟我自己沖了一手不怎麼樣的咖啡,卻怨咖啡豆不好的道理相同。適時學習別人面對工作的態度、用什麼樣的方法、工具來執行。 分享自己沖泡咖啡的經驗,以及如何從失敗中學習成長。 通過比較不同泡法帶來的不同口感,自勉在職垤面對挑戰時,採取不同的方法可能產生不同的成就。
與工作忙碌相伴,我們是否放棄了成長的機會?或許我們都在追逐著不同的目標,但重要的是記得保持前進,即使我們身處不同的路途,我們依然在追求著自己的雲端。
我記下這些經歷痛苦的過程時,想記住的,不是那傷痛,是你帶給我的溫暖與扶持, 透過那沒有熱度的手機,傾注至我的心靈,為我修補那傷痕。 誠心的感謝你,如同上天派來的使者,為我重新安置好我的心,讓我更有勇氣去面對每一個未知的明天。 傷痛就要過了,明天,我應該會好好的。
這是一篇美麗的書信,書寫於 2012年,距離12年,它來自於上海的一個職場上忘年之交,是個心思細膩、感情豐厚的上海女主管,在我轉知辭意後,特意撰文予我留念。 我一直保留迄今…懷念曾經共渡的七年美好的職場人生。
捧著自己的人生劇本砥礪前行,隨歲月之流轉,過往低潮、難過、憤怒…的哪些事兒,都已化為生命的養份,讓青絲漸染銀霜的自己,比之年少更顯堅毅與通透,也因體會人間多少事,心間浸染幾分柔。
本篇小品,從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小發現,展開了關於松鼠、職場與生活的深入思考。 以輕鬆幽默的筆調,描述了孩子與媽媽在植物園的對話,並藉此引發了對職場生存智慧的探索。
有時候面對事情,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那跟我自己沖了一手不怎麼樣的咖啡,卻怨咖啡豆不好的道理相同。適時學習別人面對工作的態度、用什麼樣的方法、工具來執行。 分享自己沖泡咖啡的經驗,以及如何從失敗中學習成長。 通過比較不同泡法帶來的不同口感,自勉在職垤面對挑戰時,採取不同的方法可能產生不同的成就。
與工作忙碌相伴,我們是否放棄了成長的機會?或許我們都在追逐著不同的目標,但重要的是記得保持前進,即使我們身處不同的路途,我們依然在追求著自己的雲端。
我記下這些經歷痛苦的過程時,想記住的,不是那傷痛,是你帶給我的溫暖與扶持, 透過那沒有熱度的手機,傾注至我的心靈,為我修補那傷痕。 誠心的感謝你,如同上天派來的使者,為我重新安置好我的心,讓我更有勇氣去面對每一個未知的明天。 傷痛就要過了,明天,我應該會好好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身為女性,我們的時間管理應該考慮到生理週期對心理和工作狀態的影響。本文分享了設定年度目標、視覺化 365 天、時間區塊管理及生理週期搭配時間管理的方法。釐清自己的選擇和絕對必要活動是時間管理的重要步驟。
本文就女性的典範、三八婦女節的歷史追溯,探討了DEI與婦女意識的三個連結點、DEI相關的五大挑戰和人資工作者在DEI中的重要角色。引用了管理學家約翰·科特和聯合國前祕書長潘基文的話,強調性別平等不僅是基本人權,也是和平、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並呼籲男性積極參與推動性別平等。
身為女性,我們的時間管理應該考慮到生理週期對心理和工作狀態的影響。本文分享了設定年度目標、視覺化 365 天、時間區塊管理及生理週期搭配時間管理的方法。釐清自己的選擇和絕對必要活動是時間管理的重要步驟。
本文就女性的典範、三八婦女節的歷史追溯,探討了DEI與婦女意識的三個連結點、DEI相關的五大挑戰和人資工作者在DEI中的重要角色。引用了管理學家約翰·科特和聯合國前祕書長潘基文的話,強調性別平等不僅是基本人權,也是和平、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並呼籲男性積極參與推動性別平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記得以前小時候也好喜歡玩黏土!最近文化中心的免費手作體驗,剛好是利用輕黏土來做出筆筒。想說小朋友應該會很喜歡,所以這次特別帶兒子去體驗一下,一起做他第一個手作作品!
Thumbnail
如果,用人來比喻陶土,最適合塑型的階段自然是新鮮的時期了,最早可以推溯自嬰幼兒時期,而後,在接下來的幾個「變乾」的人生階段裡逐漸打磨成一位理想的人類,就好比年紀越大皮膚也越乾燥?
我以為離職之後我就會投入我的陶藝發展
Thumbnail
喝茶,要有「杯」,或是「盞」,以前只知道釉彩,但如何製作一個釉製的器皿,沒什麼概念。這次進到慈心園,在孝笑陶坊實際體驗製作的過程,還有感受遇林龍窯的開窯儀式。
Thumbnail
最近對將畫的東西「立體化」感到莫名的憧憬,加上各種天時地利,開啟了我的陶土捏塑之旅。
Thumbnail
在工作坊中的療癒過程可以幫助人們觸動內在的議題,並為生命注入更多的能量。重要的是要確立參加工作坊的目標,並專注於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內在相處,而非追尋療癒的效果。
Thumbnail
之前上蝦皮與亞馬遜找手工陶水彩調色盤, 都沒看到喜歡的, 樣式不是土裡土氣,就是尺寸太大,畫桌放不下。 想來想去,乾脆自己捏幾個來用好了。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孩子有從頭到尾參與的田園趣、食農教育體驗,明年可以考慮參加這個基金會舉辦的焢窯。坊間的焢窯常常是為了節省時間讓孩子參與半套,到現場時窯都蓋好了。但是傳統的焢窯讓孩子從頭到尾參與,是種扎實的體驗、也更能將食農教育深植於孩子的心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記得以前小時候也好喜歡玩黏土!最近文化中心的免費手作體驗,剛好是利用輕黏土來做出筆筒。想說小朋友應該會很喜歡,所以這次特別帶兒子去體驗一下,一起做他第一個手作作品!
Thumbnail
如果,用人來比喻陶土,最適合塑型的階段自然是新鮮的時期了,最早可以推溯自嬰幼兒時期,而後,在接下來的幾個「變乾」的人生階段裡逐漸打磨成一位理想的人類,就好比年紀越大皮膚也越乾燥?
我以為離職之後我就會投入我的陶藝發展
Thumbnail
喝茶,要有「杯」,或是「盞」,以前只知道釉彩,但如何製作一個釉製的器皿,沒什麼概念。這次進到慈心園,在孝笑陶坊實際體驗製作的過程,還有感受遇林龍窯的開窯儀式。
Thumbnail
最近對將畫的東西「立體化」感到莫名的憧憬,加上各種天時地利,開啟了我的陶土捏塑之旅。
Thumbnail
在工作坊中的療癒過程可以幫助人們觸動內在的議題,並為生命注入更多的能量。重要的是要確立參加工作坊的目標,並專注於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內在相處,而非追尋療癒的效果。
Thumbnail
之前上蝦皮與亞馬遜找手工陶水彩調色盤, 都沒看到喜歡的, 樣式不是土裡土氣,就是尺寸太大,畫桌放不下。 想來想去,乾脆自己捏幾個來用好了。
Thumbnail
如果你喜歡孩子有從頭到尾參與的田園趣、食農教育體驗,明年可以考慮參加這個基金會舉辦的焢窯。坊間的焢窯常常是為了節省時間讓孩子參與半套,到現場時窯都蓋好了。但是傳統的焢窯讓孩子從頭到尾參與,是種扎實的體驗、也更能將食農教育深植於孩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