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聽障者/聾人的溝通很辛苦嗎?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跟聽障者/聾人相處,使用的語言不一樣(文法或者手語)會不會覺得疲憊?」

 

老實說,有些時候會有點吃力辛苦。

 

豆比學習手語的歷程也三年了,隨著手語日益進步,接觸的聽障者/聾人漸漸增多,也慢慢發現所謂的聽人、聽障者/聾人之間的 「溝通不良」 絕非僅限於我們單純認知的「對方聽不清楚」、「對方聽不到」、「我們不會手語」。我們之間的溝通問題其實涉及許多層面,讓豆比主觀地由淺入深地排序原因:

 

手語能力、文字理解力、社會化程度、自身溝通能力、耐心、包容、同理、信任。

 

1.手語能力

初期(0個月~一年):豆比跟聽障者/聾人相處,視覺上跟理解上相當疲憊,因為我自身的手語非常不流利,也有聾人依然會依照他的慣用速度表達,而這有優有劣:

 

優在於這迫使我要更努力習慣這個速度,看懂對方的語言 ; 劣在於這讓我有時候真的會因為無法理解內容,而請對方再打一次或者多加解釋,有些聾人會對我過於粗淺的手語能力感到無奈、不耐煩,甚至憤怒,會直接皺著眉頭批評 「反應很慢!」、「手語要重學!」、「你要加油啦!」,剛開始很玻璃心的豆比是真的會受傷,還會以爲對方是真的討厭自己呢。

 

(如果學手語的人個性比較細膩或敏感,這真的會是一個挑戰。)

 

但這同時也考驗了聾人對於聽人的耐心、包容、同理:

對方是初學者,常犯同樣錯誤是難免的,因此對於聽人要有耐心,容錯率要再提高,避免用過於高標準的角度挑剔聽人。

要包容對方如同包容小孩一樣,你不會批評一個兩歲小孩說話的模樣,從零到一學習手語,要同理對方有自己慣用的母語,難免被自己的中文捆綁和影響,使用一個新語言如同置換一個大腦,需要時間下載。

 

2.文字理解力

初期(0個月~一年):這是豆比接觸一些聽障者/聾人後最大的衝擊,我一直以為聽人跟聽障者/聾人唯一的差別只在於「聽不清楚」與「聽得清楚」、「聽得到」與「聽不到」。

 

原來有些聽不清楚、聽不到的人在文字理解與表達上是有困難的!多虧豆比身在現代,能在LINE、Messenger、IG、Whatsapp等社群媒體上使用文字聊天,相當方便,也因此意識到有些聽障者/聾人因為聽力的受限,加上後天教育或訓練不足,文字傳達能力是有限或者不完整的,比如說:

 -文法上會有誤用的情形,例如:等你慢慢吃完了(等你慢慢吃完)

-語序上會有顛倒的情形,例如:我明天西瓜吃(我明天吃西瓜)

-語意上會有不完整的情性,例如:我無法物資怎麼跟他說?(我無法協助搬運物資,怎麼跟他說?)

-用詞上會有重疊的情性,例如:明天我跟你聊天文章內容的事可以嗎?(明天我跟你聊文章的內可以嗎?)

 

理解了這一塊後,豆比對於努力琢磨自身中文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喜歡閱讀,甚至也能有跟聽人一樣流利的中文能力的聽障者/聾人倍感敬佩。

 

3.自身溝通能力

中~中後期(二~三年):既然有了前兩者的認識和認知,也在手語能力有進步了,聽人就真的能好好與聽障者/聾人溝通了嗎?

 

有些時候,聽人自身的溝通能力足不足夠也非常重要,因為人在溝通時往往或落入主觀的感受: 

已說明情況:「我覺得我說明很清楚了。」

未說明清楚情況: 「我覺得你已經懂了,所以我不用多做說明。」

未說明情況:「我覺得你本來就要懂,何必我說明呢?」

 

人與人溝通常常落入「『我』覺得……」的窘境。

 

過去豆比就是跟自己的團隊溝通時,遇過以上這幾種情形。

 

當然其中一個問題也在於我們「過度依賴在群組上的文字溝通」,導致有「漏看」、「誤看」、「邏輯不順」、「插人的話」、「被人插話」等等問題,因為同一時間往往有不只一人想要發表意見,你無法在群組上透過聽覺或視覺理解甚至預測對方接下來想要說什麼。

 

為何有這樣的情形呢?

 

我們團隊的組合是這樣子:

會手語口語的聽人、仰賴文字和口語溝通,不太會手語的聽障者、仰賴文字和手語流利溝通的聾人。

但後來即使豆比不太喜歡視訊會議(因為長時間盯著電腦中的手語會導致我的眼壓過高不舒服),仍與夥伴協議好只要遇上重要議題,必定統一搜集並在視訊會議中一次討論,且不是三方一起視訊,不然聽人要負責的工作會比較辛苦,同時要口手語並用,意即視訊的畫面與音量品質都要穩定,且當聽障者說話時,聽人要負責做手語翻譯。

 

有人可能會疑問:不是有語音轉文字的功能嗎?即使如此,因為聽障者說話時的口音稍微偏不清楚,加上語音偵測的功能仍舊不完美,或者說一定會有時間差:聲音先出來,文字才會慢慢跟上,因此以同步翻譯的操作似乎還是最高效,否則聽障者或聾人彼此交流時還是會難免依賴聊天室的文字訊息功能。

 

那麼不是三方的話,如何才會讓彼此最舒服也最高效呢?我們的情況是,剛好聽障者適合擔任顧問的角色,因此只有聽人跟聾人需要視訊會議討論,討論出的重點與結果再整理成檔案放到群組讓聽障者夥伴過目,有疑問再提出即可 ; 或者可以視案子負責角色比重的情況,調整為聽障者與聽人開會討論,聾人再過目文字也不妨是一種做法。

 

4.社會化程度

中~中後期(二~三年):另一個豆比發現更大的溝通問題在於 社會化 程度,或者說人與人之間的經歷差距

有些聽障者/聾人的工作經驗非常有限,接觸到的聽人不夠多,因此並不深諳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看在我眼中是過去我年輕時會常犯的毛病,簡單說就是歷練不夠深。

 

比如說豆比遇過協助辦活動時遲到,或者活動當天要協助的聾人跟我說乾脆當天取消活動,或者說表達過於直接,但是是過度直接以至於傷人的人身攻擊,並不是所謂聾人該引以為傲的「聾人文化」中的「直接」(關於這點未來可以再寫一篇文章探討),或者說做了公共場合中算是性騷擾的言論……諸如此類,明明看似是常識,但對於對方並非如此。 

 

有些聽障者/聾人長大的過程相對幸運,遇到的都是友善的聽人居多,但可能因著社會長期對於他/她的處境的諒解和包容,即使他/她或許有些越界的行為,他人也會多給予寬裕空間:「畢竟聽不清楚、聽不到已經很辛苦了嘛!」 。

可是長期下來,若聽障者/聾人本身也沒有自覺,也沒有任何聽人跟他/她反應的話,他/她不會真正成長,無法在所謂的「做自己」與「做更好的自己」兩者之間平衡,

 

5.同理、耐心、包容、信任 

講了這麼多,最根本的其實還是要回到冰山的底層:

聽人(健全人)本身對於不同族群的  同理心、耐心、包容 與 信任 深度足不足夠?

 

如何保持同理?

 

曾有一位老師說:

「教育學生時,當他/她出現或對你做出你無法理解的言語或行為時,不要馬上批判或論斷,永遠要保持著對於生命的 『好奇心』。」 

這道理其實能100%套用於與任何跟自己不一樣的族群相處時的心境。

 

豆比自認為自己算是同理心高的人,直到學習手語並接觸聾人/聽障者後,有時候會懷疑自己:「我真的能夠同理這個族群嗎?」

 

答案是無法。

 

即使我曾千百遍想像過自己戴上助聽器的感覺、聽不清楚、聽不到、被孤立、被排斥的感覺,我終究不知道什麼是 「習得性無助感」。豆比能做的只有不斷努力想像、換位思考、陪伴、支持。

 

那耐心與包容呢?

 

當老師後,豆比發現自己並不缺乏耐心,在教學上,學生有不懂的,我願意複誦好幾遍,跟聽障者/聾人相處時,對方看不懂、聽不懂、聽不清楚,我可以複誦好幾遍且不愠不怒,這並不難(當然也有在自己很疲憊時,有過不耐煩的情緒)。我發現真正需要耐心的不是短暫的 「時刻」 ,而是長久的 「時期」 :

 

你願意相信他/她會進步嗎?

你願意陪伴他/她一同進步嗎?

 

我也曾經覺得自己好心給聾友建議,反被對方的固執和不聽勸狠狠拒於門外,氣到封鎖對方;

我也曾經被聾友的直接傷害過,一度以為對方是不是討厭自己………….

 

即使你明白有些聽障者/聾人的個性偏向直接,與人的交際關係時常遇到障礙,這無論是學術研究或親身經歷,我都一清二楚,但這不代表我應該要「無止盡的包容」,更別說聽障者/聾人自身的觀念調整:

「對啊!我就是直接,我就是會忍不住想要說出傷人的話啊!」

 

如果有自覺到自身的問題,那麼自己就該負起責任反省自我,成為一個更圓融表達的人 ; 如果沒有自覺,那麼聽人(或任何說話的對象)有責任適時地給予提醒,甚至教育,同時帶著包容心,但絕非縱容(=無止盡的包容),縱容很可能是已經帶著過多的憐憫心跟忍耐了,不將對方視為同等高度的人,而是低一等的生物。

 

但這樣的陪伴支持需要很大的信任,自己對於自己要足夠相信:我可以也願意協助對方成長,哪怕過程難免疲憊或受傷 ; 自己對於他人要足夠相信:相信人會不斷進步,只是每個人起點不同,需要時間跟空間。

 

當然,自己的修養也是一門學問,往往每天都要給自己一定的時間與空間,可能只是利用洗澡、閱讀、睡前的時候,與自己對話:我有需要這麼生氣嗎?會不會我的表達也太直接?會不會我自己也沒有一開始表達清楚?

 

學手語絕非只是學習手語本身,更多的是學習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關係的培養。

豆比(妳/你)會慢慢發現,對方是有進步的,我也跟著一起進步了,教學相長,彼此都在成長的!

avatar-img
17會員
46內容數
112年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10天,搜羅全台評價正面的自行創業的聾人/聽障者的餐飲業店家,或是雇用聾人/聽障者的友善的餐飲業店家,將它整合成一張「全台聾人與手語美食地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豆比手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盲點 「手語譯者應該作為一個中立的角色,如同一台機器。」 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持續閱讀了香港手語翻譯員陳意軒所著作的《 #手語譯者的育成筆記》,第四章《怎樣準備手語傳譯工作?傳譯是妥協的過程》當中提到手語翻譯員不可能完全是與聾人跟對話者毫無關係的第三方中立的一台機器
豆比很感恩又有機會參與如此盛大的研討會,二度參與 台灣手語翻譯協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手語研討會 的簡短心得分享如下: 1.看見各個手語、特教領域的專家的分享,再次深深認為台北的手語資源真的好多元豐富,讓人欣羨,但這樣巨大的北中差異也讓豆比想要努力在台中注入更多資源。
台灣的聾人已經非常習慣「免費」的活動,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免費也是一種「價格」,一種「成本」。
2023/11/25 凌晨4:00左右,豆比又想起昨日發生的事情,感動到難以再次入眠,擁抱願景的我再次被湧面而來的、五味雜陳的情緒弄得睡不著覺。 🟣 #因使命感而起的計畫 今年感動地圖計畫,234隊入圍120隊,又入圍37隊,最後來到這場決選,結果沒想到「豆比手語」會得金獎...
連彰化生活美學館的組長都說:「只有我們這些文化專業領域的人才比較知道什麼是是『文化近用權』吧!」 可見文化近用權雖然近在生活周遭,處處可見,但這樣的概念在台灣尚未普及。 更別說要將這有點複雜的概念帶給啟聰學校的高中生!? 因此這次豆比將文化、近用權兩個概念先拆開來個別引導學生認識了解。 一、
課堂上,豆比最享受的是與人的互動,無論是與學生和老師,只要是在台下參與的每一位,對我而言都是滋養課程重要的養分。ee若看到學員因為課程的設計和豆比給予的回應而享受其中,那更是一種「有機肥料」。
#盲點 「手語譯者應該作為一個中立的角色,如同一台機器。」 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持續閱讀了香港手語翻譯員陳意軒所著作的《 #手語譯者的育成筆記》,第四章《怎樣準備手語傳譯工作?傳譯是妥協的過程》當中提到手語翻譯員不可能完全是與聾人跟對話者毫無關係的第三方中立的一台機器
豆比很感恩又有機會參與如此盛大的研討會,二度參與 台灣手語翻譯協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手語研討會 的簡短心得分享如下: 1.看見各個手語、特教領域的專家的分享,再次深深認為台北的手語資源真的好多元豐富,讓人欣羨,但這樣巨大的北中差異也讓豆比想要努力在台中注入更多資源。
台灣的聾人已經非常習慣「免費」的活動,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免費也是一種「價格」,一種「成本」。
2023/11/25 凌晨4:00左右,豆比又想起昨日發生的事情,感動到難以再次入眠,擁抱願景的我再次被湧面而來的、五味雜陳的情緒弄得睡不著覺。 🟣 #因使命感而起的計畫 今年感動地圖計畫,234隊入圍120隊,又入圍37隊,最後來到這場決選,結果沒想到「豆比手語」會得金獎...
連彰化生活美學館的組長都說:「只有我們這些文化專業領域的人才比較知道什麼是是『文化近用權』吧!」 可見文化近用權雖然近在生活周遭,處處可見,但這樣的概念在台灣尚未普及。 更別說要將這有點複雜的概念帶給啟聰學校的高中生!? 因此這次豆比將文化、近用權兩個概念先拆開來個別引導學生認識了解。 一、
課堂上,豆比最享受的是與人的互動,無論是與學生和老師,只要是在台下參與的每一位,對我而言都是滋養課程重要的養分。ee若看到學員因為課程的設計和豆比給予的回應而享受其中,那更是一種「有機肥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小學三年級時寫的詩 | 〔你〕 是從一位聽不見,殘障的人 的角度去敘述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的包容和愛 希望你們喜歡🥰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提高日語聽力的三個問題及解決方法,包括耳朵不習慣、不太會使用助詞和連詞、使用太多流行語。提供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和建議。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圍繞聽障者、手語和懸疑發展而成的小說。書中探討了聽障者的不同特點和生活背景,並將手語的正統與非正統、過去與現在進行了對比。作者通過這本書巧妙地展現了人生溫暖和苦痛的碰撞,以及聽障者生活的議題。整體作品評價非常高,極大地發揮了題材張力。
Thumbnail
「你在說什麼,我聽不懂。」 「好好講話。」 「你五十音都看不懂嗎?」 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由於我摔斷了腿,行走困難,小學入學典禮後不久,我便休學了兩個月。第一次上學那天,同學們對我說的話就是這樣的。
Thumbnail
我也會滔滔不覺 常常一個人獨處習慣以後,面對人際互動,會出現自己停不了現狀,然後對方感覺像是受氣包。 面對這樣思考,只好多聽多學,尤其是這種模式只有幾種版本,加上很多人習慣說話方式,容易牽動對方情緒,很自然就會變成,一種容易學習模式。 我自己在身障協會裡面 擔任學員 看到很多說話會引起倒垃
Thumbnail
高中老師說,聽力必須從小時候就開始聽,長大後再練通常沒有用。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聽障求職者在職場所面臨的孤獨感、職場八卦和狀況外等困擾,並提出應對策略,包括建立自然支持者和尋找正面盟友。
Thumbnail
聽障求職者在工作維持上面臨著溝通不良、人際互動、所得資訊與推論的溝通歧異等問題,提供了多種建議以協助其積極溝通、管理情緒、完整掌握事情、接受職場知識並多元互動。
Thumbnail
為了有效地服務聽障求職者,溝通和建立關係至關重要。文章分享瞭如何以文字描述、手語描述,並提供輔助選項表達來有效溝通。此外,建議用詞要禮貌、理解回饋、尊重聽障者的選擇。在追求有效服務的同時,也要注意是否過於急切直白,出言命令或指責,影響關係。
Thumbnail
仰望著同一片藍天 前幾天有兩位聽障人士來店裡買東西,雖然她們主要都打手語,但還是有稍微用簡單的口語溝通。 可能我是聽障的關係,她們走後,同事跑來跟我討論。 「剛那兩位好像不會說話?」 「不會說話?怎麼說?」 「我看她們都打手語啊!」 「這樣說不對,聽障不等於不會說話......」
Thumbnail
!我小學三年級時寫的詩 | 〔你〕 是從一位聽不見,殘障的人 的角度去敘述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的包容和愛 希望你們喜歡🥰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提高日語聽力的三個問題及解決方法,包括耳朵不習慣、不太會使用助詞和連詞、使用太多流行語。提供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和建議。
Thumbnail
這是一本圍繞聽障者、手語和懸疑發展而成的小說。書中探討了聽障者的不同特點和生活背景,並將手語的正統與非正統、過去與現在進行了對比。作者通過這本書巧妙地展現了人生溫暖和苦痛的碰撞,以及聽障者生活的議題。整體作品評價非常高,極大地發揮了題材張力。
Thumbnail
「你在說什麼,我聽不懂。」 「好好講話。」 「你五十音都看不懂嗎?」 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由於我摔斷了腿,行走困難,小學入學典禮後不久,我便休學了兩個月。第一次上學那天,同學們對我說的話就是這樣的。
Thumbnail
我也會滔滔不覺 常常一個人獨處習慣以後,面對人際互動,會出現自己停不了現狀,然後對方感覺像是受氣包。 面對這樣思考,只好多聽多學,尤其是這種模式只有幾種版本,加上很多人習慣說話方式,容易牽動對方情緒,很自然就會變成,一種容易學習模式。 我自己在身障協會裡面 擔任學員 看到很多說話會引起倒垃
Thumbnail
高中老師說,聽力必須從小時候就開始聽,長大後再練通常沒有用。這是真的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聽障求職者在職場所面臨的孤獨感、職場八卦和狀況外等困擾,並提出應對策略,包括建立自然支持者和尋找正面盟友。
Thumbnail
聽障求職者在工作維持上面臨著溝通不良、人際互動、所得資訊與推論的溝通歧異等問題,提供了多種建議以協助其積極溝通、管理情緒、完整掌握事情、接受職場知識並多元互動。
Thumbnail
為了有效地服務聽障求職者,溝通和建立關係至關重要。文章分享瞭如何以文字描述、手語描述,並提供輔助選項表達來有效溝通。此外,建議用詞要禮貌、理解回饋、尊重聽障者的選擇。在追求有效服務的同時,也要注意是否過於急切直白,出言命令或指責,影響關係。
Thumbnail
仰望著同一片藍天 前幾天有兩位聽障人士來店裡買東西,雖然她們主要都打手語,但還是有稍微用簡單的口語溝通。 可能我是聽障的關係,她們走後,同事跑來跟我討論。 「剛那兩位好像不會說話?」 「不會說話?怎麼說?」 「我看她們都打手語啊!」 「這樣說不對,聽障不等於不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