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絕命鎮》:逃得出小鎮,逃不出整個社會

《逃出絕命鎮》:逃得出小鎮,逃不出整個社會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逃出絕命鎮》:逃得出小鎮,逃不出整個社會〉2024-04-07


  《逃出絕命鎮》是那種光聽名字我絕對不會想看的電影。但由於前年《Nope》的高評價,以及《Key & Peele》節目在我心中留下的好印象,意外發現它上Netflix之後,帶著「或許是部值得一看的Cult Film」的預期點了下去。


  但與我想像的不同,它沒有什麼難以下嚥或需要電波對了才能欣賞的地方。也沒有我擔心的駭人或血腥場面(不是完全沒有,但比例很低、不是影像的重點,也不至於引發嚴重不適)。劇情非常清晰,有「看起來的樣子」、「實際的樣子」和「可以進一步思考的寓意」,但一點也不是「燒腦片」,任何人都能很直觀地看到電影「基本上要說的事情」。



  然而,這種平易近人、淺顯易懂,與「其實不怎麼嚇人」,才是整個故事最可怕的地方。它不是一部「有種族議題的驚悚片」,而就是一部「種族議題驚悚片」。它是我看過討論種族議題的電影中,數一數二深刻的(至少遠比《幸福綠皮書》深刻)。而且,它是真的直指種族議題的核心,而不只是討論「非裔美國人在美國史中的處境」。如果你願意相信我的推薦,可以先去看電影,因為接下來馬上會劇透。。



  故事的大綱非常簡單,幾句話就可以說完:黑人主角和白人女友回白人小鎮度假,發現白人家族的陰謀之後,殺死壞人、逃離小鎮。實際看下來,這個主線劇情也沒有什麼峰迴路轉。「嚇人橋段」相當老套、反轉的時機節奏不錯,但基本也沒有那種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驚喜。然而,這部片帶給人的壓抑與詭異感卻是無所不在的,尤其是,當我們發現那些角色的一切言行之詭異不在於它是謊言,而在於它是真實時。


  最初,我們聽見各角色對著主角稱讚黑人的「基因」、「體能」、「性能力」時,我們會以為那「僅僅」是一種種族主義的偏見;當我們聽到高爾夫球老人跟主角說他喜歡老虎伍茲時,會以為他只是刻板地說出一個他所知道的黑人明星。


  然而,隨著真正的陰謀被揭開時,我們會回頭意識到那些稱讚是發自內心的。他們想要獲得、佔據那些肉體。婦人想要他的丈夫換成黑人身體來得到更好的性體驗、老人想要得到他的身體來達到像老虎伍茲那樣的運動能力。而在夜裡詭異衝刺的園丁真的如他所說的是在運動,因為那具身體彌補了他(祖父)1936年奧運在希特勒面前跑輸非裔運動員傑西.歐文斯的畢生遺憾;女傭對著鏡子欣賞自己年輕的身體,也是祖母病態自戀的展現。



  然而,這個故事的巧妙並不僅僅在於它在「揭曉」之前鋪了足夠多的線索。更在於,那個「白人意識進到黑人身體」的陰謀不僅僅是一個病態的科幻點子。導演所要探討的,是白人意識型態對黑人群體的侵略,或進一步來說--主流群體對其他群體的文化傾銷。


  這個故事在探討的議題從一開始就透過主角好友的嘴巴說得一清二楚,好友勸主角不要跟著女友回白人的家。並且提醒他,不要進了白人群體之後,回來變成一個穿西裝打領帶的乖乖牌。雖然在一開始,我們會以為那只是一些讓故事顯得生活化的朋友間屁話,但看完整部電影後回頭想那段話,卻非常令人不寒而慄。


  當最後一幕,主角終於殺死那些追趕他的惡魔,即將逃出小鎮時,警車抵達。我相信在電影院裡的非裔美國人看到那一幕一定是絕望的,因為他們完全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就算導演最後在戲院版本調整了結局,但我們都知道,那只是為了給大家一點鼓舞。實際上,在那樣的社會中,主角最終就是被認定為一個瘋狂的殺人魔,畢竟,什麼催眠什麼意識控制?誰會信呢?


  當主角的朋友第一時間報警時,那些嘲笑他的那些黑人警察,就是導演所要談論的那種「被白人意識型態佔據了的黑人身體」。他們已經不自覺地認同白人文化,自願將自己連同自己原有的文化壓縮在小小的「深陷處」。主角逃得出小鎮,但最終逃不出整個社會的催眠、壓迫與佔有。



  在電影中,那些赤裸裸的,對黑人身體素質的強調一點也不是讚美,而是貪婪的覬覦。而在電影之外,做這些事情的不是某個活生生的瘋狂科學家或富豪,而是「白人意識形態」,這些文化滲透到了所有群體之中,一點一滴地在侵蝕其他人的文化。故事中那名盲人所說的「其他人太膚淺」,談的也是這件事。劇中角色所謂的「過去流行白皮膚、現在流行黑皮膚」不只是對於政治正確的調侃、更是那種侵略性的意識形態將魔爪在統治了白人之後,現在要展開對黑人的統治之意。


  在這個意義上,父親角色對歐巴馬的推崇也不是謊言,因為對他們來說,歐巴馬就是一個「意識夠白」的黑人,是主流意識形態在當前時代的完美答案,是「進步白人」心目中理想的新「家族成員」。



  本作的另一個可貴之處,在於它結合了「意識覺醒」和「反類型」。劇中的主角和他的友人一直都是完全清醒的。他們一直都「知道」威脅的存在,並且冷靜地面對。主角去之前先打給這個有相關能力的朋友,朋友也在確定出事的第一時間去報警。他們並不像典型的恐怖片角色那樣「作死」,一點也不傻並且隨時抱持警惕。而這也是這部電影最瘋狂且可怕之處,因為,這種恐怖與驚悚,是黑人在美國社會的真實處境。


  裡頭的那些乾癟的「驚悚片老梗」無論是否是刻意做的突兀,都凸顯出了「真正的恐怖」並不在那。這是一部包含了諷刺、些許黑色幽默的作品。它絕對不是一部喜劇,但卻和真正好的喜劇一樣,讓人在痛苦中笑、在笑中更加認識痛苦。


  如果想看喜劇,你也可以看看《Key & Peele》的《Negrotown》,就在YouTube上。短短幾分鐘的音樂喜劇。同樣是喬丹皮爾,同樣將種族問題談得極為深刻。





延伸閱讀: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節日的全球化--資本主義化與美國化〉

〈兩部「司機電影」:商業影視作品中的本國史關懷〉

〈「魔族是不可溝通的」〉

〈自願的「平庸之惡」:「過剩服從」與「積極的怠惰」〉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2會員
851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
相信這部影集大家十分熟悉。導演用一件未成年人的殺人案件,從家庭、校園,乃至社會這三個不同層面,引發觀眾思考犯案動機從何而來。簡潔有力的4集,卻在我心中留下感慨與無奈。這次的分享會拆成上下兩篇,會聊聊各集的內容以及我獲得的想法,若有興趣的話,請繼續看下去吧~會提及劇情,若還沒看過影集的人,請斟酌觀看。
全劇沒有血腥,沒有答案,只有一顆少年的心在一鏡到底的壓迫中慢慢崩塌,他不是冷血,只是學會了偽裝;不是無情,只是從沒被好好對待過。這部劇沒有喊話,卻像一記慢慢滲進皮膚的警告,當一個孩子從沒學會如何被愛,他最終會學會怎麼傷人。與其說這是一部驚悚劇,不如說是對我們自己視而不見最大的控訴。
《離線找真愛》是Netflix 2025年初推出的日本戀愛實境節目,節目找來個性和氛圍不同的5位男女,記錄他們在法國尼斯度過的10天旅程,呈現人與人相會、邂逅,認識彼此和留下深刻印記的美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