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好的病患家屬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年紀大了有一個好處,見多識廣,雖然不見得智慧增長,但起碼遇事不至於不知所措。

姑姑住院了,我們一直想要去探訪她,但因為狀況並不明朗,姑姑也並不總是想要被探訪,所以我們只能和表妹一直保持連絡,等到適合的時機再去探視。

到了原訂要去探訪的前一天,表妹突然傳來訊息,說姑姑昨晚「失去意識,後來有回來。」看到這句話,想著如果是三年前的我,看到「失去意識」這種關鍵字肯定大驚失色,電話馬上打過去問個究竟,姑姑失去意識到底是什麼意思。但經歷過媽媽生病,第一次進急診沒幾個小時就被醫生開出病危通知,叫我趕快跟遠在國外的家人討論後續處理之後,我慢慢理解在醫院的每分每秒都可能是生與死的交會,失去意識就是失去意識,它可能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也有可能代表著更多生命徵兆的不存在。在這種時候,大驚失色地追問家屬或醫療人員定義並沒有意義,該做的是給出空間和尊重,讓真正有能力處理事情的人去做該做的事。

或許有人會覺得驚慌失措和討債索命式的追問病情才是關心的表示,我也曾經這樣覺得。總覺得碰到狀況似乎就是該講些什麼或做些什麼才能表現出自己的在意和關心。但經歷過「病危者家屬」這個角色之後,我理解到家屬才是最驚慌失措的那一個。所有未曾經歷過的狀況都在極短的時間碰到,自己除了要在第一時間反應處理之外,還要同時趕快理解現在究竟是什麼狀況。幸運的話,醫療人員會告訴我們發生了什麼事;不幸的話,碰到醫療人員袖手旁觀、凡事都叫家屬自己處理也只能擦乾眼淚自己面對。

還記得媽媽第一次在急診室過夜,當時病因不確定,但已有譫妄的情況發生。當時我們不知道何謂「譫妄」,只知道媽媽完全無法溝通,而且突然變得力大無窮、精神百倍。在深夜的急診室,雖然不時有拍痰的、痛苦呻吟的,但大部份的病人是都沈沈睡著的。

然而媽媽不知為何,吃了安眠藥卻無法干擾她的精神絲毫,躺在行軍床式病床上的她遲遲不願也無法入睡。忙了一天疲倦的我只希望媽媽趕快睡著好讓我也能稍微休息一下,於是跟醫護人員反映了幾次,醫護表示已經吃過安眠藥了,不過是劑量較輕的,過陣子如果還是不睡就再觀察看看是否要加重劑量。

忘了後來醫院到底有沒有再給藥,只記得當夜媽媽不時喃喃自語,有時候自顧自地坐起來,壓都壓不住,整個人像中邪一樣硬是要往外走。

完全可以體會醫護人員辛苦的我並不太願意去打擾深夜急診室的輪班醫護,也相信既然是急診室,想必一切都在醫護人員的監控下,萬一病人有什麼異狀,他們應該會比我更緊張才是。於是在媽媽躁動不安的時候,完全都靠自己去壓制或約束她,直到媽媽似乎開始要到處亂闖了,實在很擔心我們會打擾到別的病人,而且她的力氣太大我已經拉不動她了,情急之下我衝到醫護站跟當班的護理人員求助。兩三位聊天聊得正歡樂的護理師聽完我的敍述只淡淡地跟我說「妳在家怎麼處理的(在這裡)就怎麼處理」,我說可是我拉不動她了,她一直要往外闖,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但對方只是冷冷地跳針式的再說一次「妳在家怎麼處理的(在這裡)就怎麼處理」。臉皮薄的我不好意思再糾纏,也感覺到自己眼框泛起水氣、一陣委屈和難過的情緒湧上,於是轉身趕快衝回媽媽身邊繼續控制她的行動。

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隨著年齡增長的見多識廣就是這麼一回事吧。醫病比例失衡的問題也好、醫護人員的冷漠也好、病患家屬的過度緊張也好,這些事就是存在,碰到了也只能想辦法解決,急也急不來,何況急了還更容易出錯。與其要求別人不如要求自己,不管是「病患家屬」或是「探病者」,該要求自己的應該是冷靜和給出空間與尊重,讓當事人有空間和精神去做自己該做的事。至於關心的表示,其實有很多方法,最簡單的應該就是留訊息給對方,講清楚自己的顧慮和考量,表達自己的支持和能提供的協助(如果對方需要),相信明理的人都能夠理解和接受。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樣是不聞不問不夠關心,如果是這樣,可能可以自己評估看看「人情義理」和面前這個正在質問責罵你的人究竟佔你人生重要程度的幾分之幾,掂掂看,或許並不難判斷。

avatar-img
2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三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還記得分手後那些伏案痛哭的夜晚,趴在桌上一字一字寫下對方的名字,每個名字後面接著「祝福你」三個字,「xxx祝福你xxx祝福你xxx祝福你」,寫滿一張再換一張,說不上恨,但就像宗教淨化儀式一樣,希望透過自己(當下)言不由衷的祝福換得心靈的平靜。
  兩位老太太大概六、七十歲,操台語,本來以為是上市場買菜的歐巴桑(我住的這邊常有年長者拖著菜籃車不知道要去哪裡趕市集的樣子,每次都很想跟蹤去看看,但因為有自己的行程而作罷),聊天的話題也很一般,家常、兒女。但因為她們兩位的對話有著像打乒乓球一樣的節奏,所以我不知不覺被吸引過去。 「妳生幾個?」
  父母的老化,對子女而言是很難面對的事實。常常覺得照顧日漸衰弱的老人跟照顧蹣跚學步的孩子一樣,都得付出耐心和時間去「教導」和陪伴,但最大的差別在於孩子會進步並且習得,老人卻只能在緩慢(或急遽)退步中步向死亡。
  再來,就是一連串被疫情打亂的生活了。秩序常常是在混亂中建立的,不論是生活或是心理。好不容易即將過完這作戰般的一年,認真盤點了一下2021年,原本以為會很悲慘,想不到,盤著點著,突然覺得今年其實是過得還不錯的一年。
  如果可以,我會告訴37歲的小士和克柔「看場電影吧!」電影是一種療癒,它有一種神奇的魔法,讓你想起久遠前的自己。或許是一個姿態、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句類似的台詞,讓你想到當年的自己,想到早在被社會磨得稜角全無之前那個所向無敵、囂張跋扈、閃閃發亮的自己。
  身為一個一般大眾,進入電影院跟翻開一本書的理由都是一樣的「希望從中得到收穫」,不論這個收穫是知識上的滿足或是情感上的共鳴,我覺得上述的國片都有達到這個目的,《瀑布》也不例外。   種種的成因,緊扣著現代人的煩惱,最終造成品文的情緒崩潰。
還記得分手後那些伏案痛哭的夜晚,趴在桌上一字一字寫下對方的名字,每個名字後面接著「祝福你」三個字,「xxx祝福你xxx祝福你xxx祝福你」,寫滿一張再換一張,說不上恨,但就像宗教淨化儀式一樣,希望透過自己(當下)言不由衷的祝福換得心靈的平靜。
  兩位老太太大概六、七十歲,操台語,本來以為是上市場買菜的歐巴桑(我住的這邊常有年長者拖著菜籃車不知道要去哪裡趕市集的樣子,每次都很想跟蹤去看看,但因為有自己的行程而作罷),聊天的話題也很一般,家常、兒女。但因為她們兩位的對話有著像打乒乓球一樣的節奏,所以我不知不覺被吸引過去。 「妳生幾個?」
  父母的老化,對子女而言是很難面對的事實。常常覺得照顧日漸衰弱的老人跟照顧蹣跚學步的孩子一樣,都得付出耐心和時間去「教導」和陪伴,但最大的差別在於孩子會進步並且習得,老人卻只能在緩慢(或急遽)退步中步向死亡。
  再來,就是一連串被疫情打亂的生活了。秩序常常是在混亂中建立的,不論是生活或是心理。好不容易即將過完這作戰般的一年,認真盤點了一下2021年,原本以為會很悲慘,想不到,盤著點著,突然覺得今年其實是過得還不錯的一年。
  如果可以,我會告訴37歲的小士和克柔「看場電影吧!」電影是一種療癒,它有一種神奇的魔法,讓你想起久遠前的自己。或許是一個姿態、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句類似的台詞,讓你想到當年的自己,想到早在被社會磨得稜角全無之前那個所向無敵、囂張跋扈、閃閃發亮的自己。
  身為一個一般大眾,進入電影院跟翻開一本書的理由都是一樣的「希望從中得到收穫」,不論這個收穫是知識上的滿足或是情感上的共鳴,我覺得上述的國片都有達到這個目的,《瀑布》也不例外。   種種的成因,緊扣著現代人的煩惱,最終造成品文的情緒崩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妳能想像再也無法和媽媽說貼心話、話家常嗎?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況。」佳佳話語透著無奈,「我能理解,只要想到得了失智症的親友未來會忘記我,我將成為他生命中的陌生人,我就很難過,妹妹說,她已經不是以前的媽媽了。但後來我試著用另外的心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最近碰到幾件事情,心裏很有感覺,寫下來。   一、          小姑姑過世了,和表弟(們)重新聯繫   前一陣子想到,小姑姑很關心我們家的小孩,跟她相處很舒服、愉快,只是很久沒跟她碰面了。這幾年,哥哥弟弟們去澳底掃墓,下午回來時會去汐止跟她聊天,我都沒有跟,一方面懶,覺得沒有我的事情,
Thumbnail
今天因為弟弟工作上調度吃緊,因此早上無法至醫院探望父親。順勢邀請了Loeb媽一同進入病房探望,幫父親打打氣。
Thumbnail
20240324 入住加護病房的第二個週日,因為主治醫師沒有上班,因此數值上沒有更新。而父親退燒後一直陷入沈睡,唯獨醒來時比較喘且相當躁動。 而母親的健康狀態經過兩週的療程已無大礙,僅剩些許咳嗽以及體力尚未恢復外,其餘一切良好。但也因為逐步恢復後卻盼不到父親轉往普通病房可前往探望,便開始各個擊破
Thumbnail
一天中午,收到消息得知以前的同事因為生病住院了,於是決定約同事一起去探望他。 如果有一天能回到多年以前,我會不會有更好的建議可以給他呢?
Thumbnail
「姊,媽在家昏倒了,你能抽空回家一趟嗎?」 佩珊一接到電話,馬上請假衝回新竹老家,到家後看到母親坐在沙發上,雖然臉色有些蒼白,但看起來已無大礙,才鬆了一口氣,連忙問起怎麼一回事? 原來,佩珊的父親幾年前檢查出癌症,雖然發現得還算早,經手術後已切除病灶,但因年紀大了,住個院回來元氣大傷。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妳能想像再也無法和媽媽說貼心話、話家常嗎?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況。」佳佳話語透著無奈,「我能理解,只要想到得了失智症的親友未來會忘記我,我將成為他生命中的陌生人,我就很難過,妹妹說,她已經不是以前的媽媽了。但後來我試著用另外的心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最近碰到幾件事情,心裏很有感覺,寫下來。   一、          小姑姑過世了,和表弟(們)重新聯繫   前一陣子想到,小姑姑很關心我們家的小孩,跟她相處很舒服、愉快,只是很久沒跟她碰面了。這幾年,哥哥弟弟們去澳底掃墓,下午回來時會去汐止跟她聊天,我都沒有跟,一方面懶,覺得沒有我的事情,
Thumbnail
今天因為弟弟工作上調度吃緊,因此早上無法至醫院探望父親。順勢邀請了Loeb媽一同進入病房探望,幫父親打打氣。
Thumbnail
20240324 入住加護病房的第二個週日,因為主治醫師沒有上班,因此數值上沒有更新。而父親退燒後一直陷入沈睡,唯獨醒來時比較喘且相當躁動。 而母親的健康狀態經過兩週的療程已無大礙,僅剩些許咳嗽以及體力尚未恢復外,其餘一切良好。但也因為逐步恢復後卻盼不到父親轉往普通病房可前往探望,便開始各個擊破
Thumbnail
一天中午,收到消息得知以前的同事因為生病住院了,於是決定約同事一起去探望他。 如果有一天能回到多年以前,我會不會有更好的建議可以給他呢?
Thumbnail
「姊,媽在家昏倒了,你能抽空回家一趟嗎?」 佩珊一接到電話,馬上請假衝回新竹老家,到家後看到母親坐在沙發上,雖然臉色有些蒼白,但看起來已無大礙,才鬆了一口氣,連忙問起怎麼一回事? 原來,佩珊的父親幾年前檢查出癌症,雖然發現得還算早,經手術後已切除病灶,但因年紀大了,住個院回來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