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如何在工作中有效地利用iPhone的計時功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的每個工作單位是70分鐘。


其中,深度工作50分鐘以後,就要休息20分鐘。


這種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的流程,


是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的秘密。


深度工作50分鐘開始前,


我就會已經確定好這50分鐘的目標產出是什麼。


這個規定能有效幫助我的身心靈預期產出,


讓這50分鐘的知識工作更加地投入,有效進入心流。


我會使用iPhone的計時器設置50分鐘倒數計時,


接著就全身心投入當下工作單位的內容與目標。


而一但50分鐘到了,iPhone發出鈴響,


基本上我一定停下手上的工作,


即便是工作做到一半,


我也會強制自己抽離,離開座位去走一走。


休息時間有20分鐘,但走一走裝裝水後回到座位,


一般並不會把20分鐘用完,而是還有剩幾分鐘。


這時候我不會進入下一個工作階段,


而是利用剩下的休息時間,


把剛剛強制中斷的工作做個收尾。

avatar-img
53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年4月21日週日,我嘗試了一個突發奇想----在長途公車上寫作。 這次我現選擇的是洛杉磯的4號公車,從西洛杉磯的小大阪,一路坐車到洛杉磯市中心的小東京。 4號公車向東駛往聖莫尼卡大道的盡頭,接著轉向日落大道,也是駛向盡頭,最後來到洛杉磯市中心。 這條路線經過了72個公車站,
在上一期「LLM 005|大語言模型是如何利用Transformer理解語言的?」我們提到,Transformer是大語言模型理解語言的關鍵。 而Transformer架構兩個主要的後代是BERT以及GPT。 BERT是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
對於熱愛寫作的你,發現能讓文字更加生動有力的技巧總是令人興奮。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方法,讓自由書寫不僅更有結構,還能深入探索話題,那麼沿著話題關鍵字編織你的觀點將是一個突破口。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你產生豐富的內容,還能讓你從細節中挖掘更多有價值的想法。讓我們來看看如何運用這個策略,進一步提升你的寫作質量
成為Obsidian使用者已經三年多。 現在,Obsidian已經完完全全,融入我的工作與生活之中。 我用Obsidian管理學術工作需要的學術閱讀, 也用Obsidian管理日常生活需要的一般閱讀。 我將生活與工作上遇到的有價值資訊轉成文本, 接著將文本切割成一個個資
吳軍的矽谷來信專欄中分享了優秀電腦工程師需要達到的幾個階段性目標,十分有趣,於此記錄一下,並自我反思。 目標一:對電腦科學的本質有了解 目標二:對電腦科學每年的變化要掌握 目標三:對於電腦科學的工具要用得隨心所欲 目標四:對產品設計要有常識 目標五:對未知的問題要知道如何解決 目標六
現代大語言模型建構於Transformer結構。 Transformer結構是源自於2017年著名論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深度神經網路結構。 原始的Trasformer是為了機器翻譯發展,當初的任務是將英文翻譯成德文與法文。 Transformer
2024年4月21日週日,我嘗試了一個突發奇想----在長途公車上寫作。 這次我現選擇的是洛杉磯的4號公車,從西洛杉磯的小大阪,一路坐車到洛杉磯市中心的小東京。 4號公車向東駛往聖莫尼卡大道的盡頭,接著轉向日落大道,也是駛向盡頭,最後來到洛杉磯市中心。 這條路線經過了72個公車站,
在上一期「LLM 005|大語言模型是如何利用Transformer理解語言的?」我們提到,Transformer是大語言模型理解語言的關鍵。 而Transformer架構兩個主要的後代是BERT以及GPT。 BERT是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
對於熱愛寫作的你,發現能讓文字更加生動有力的技巧總是令人興奮。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方法,讓自由書寫不僅更有結構,還能深入探索話題,那麼沿著話題關鍵字編織你的觀點將是一個突破口。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你產生豐富的內容,還能讓你從細節中挖掘更多有價值的想法。讓我們來看看如何運用這個策略,進一步提升你的寫作質量
成為Obsidian使用者已經三年多。 現在,Obsidian已經完完全全,融入我的工作與生活之中。 我用Obsidian管理學術工作需要的學術閱讀, 也用Obsidian管理日常生活需要的一般閱讀。 我將生活與工作上遇到的有價值資訊轉成文本, 接著將文本切割成一個個資
吳軍的矽谷來信專欄中分享了優秀電腦工程師需要達到的幾個階段性目標,十分有趣,於此記錄一下,並自我反思。 目標一:對電腦科學的本質有了解 目標二:對電腦科學每年的變化要掌握 目標三:對於電腦科學的工具要用得隨心所欲 目標四:對產品設計要有常識 目標五:對未知的問題要知道如何解決 目標六
現代大語言模型建構於Transformer結構。 Transformer結構是源自於2017年著名論文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深度神經網路結構。 原始的Trasformer是為了機器翻譯發展,當初的任務是將英文翻譯成德文與法文。 Transforme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提升工作效率的技巧。文章建議每天僅安排四小時專注工作。每週五下午不安排會議,讓大腦休息,類似洗澡時靈感迸發的效果。持續反思與改進,尋找更有效率的方法。透過提前規劃、減少干擾和不分心,優化時間管理以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文章鼓勵讀者學會這些技巧後能更高效完成工作,享受更多生活時間。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扣掉睡覺8小時,醒來的時間共有16小時,其中又會有8小時花在工作上這麼重要的事情,我們付了多少心力去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特性能發揮的呢?每次與朋友見面第一件事情,總會用「最近工作還好嗎?」當關心的起手式,因此路編決定把自己在職涯上走過的路,化為文字分享出去...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電腦玩物站長 Esor,書中提到幾個時間管理的觀念,分享這些方法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透過健康的生活選擇和創造有利於工作的環境,是在把握每天最重要的兩小時的同時,也同步讓身心與周遭條件產生加乘效應…
Thumbnail
時間管理對許多人來說是個重要課題。這篇文章就提供了有效管理時間的五個步驟。從詳細紀錄一天、建立標準、找出拱頂石習慣、容量通道到建立好習慣的一百天,都是讓你成為時間達人的必備步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還在想盡辦法,要在一天當中,擠出更多的時間工作嗎? 但親愛的,最高效的工作,並不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工作填滿,而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好,然後最高效的在兩個小時內,完成最關鍵的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的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認為,人類並不像機器,可以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片刻。並不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提升工作效率的技巧。文章建議每天僅安排四小時專注工作。每週五下午不安排會議,讓大腦休息,類似洗澡時靈感迸發的效果。持續反思與改進,尋找更有效率的方法。透過提前規劃、減少干擾和不分心,優化時間管理以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文章鼓勵讀者學會這些技巧後能更高效完成工作,享受更多生活時間。
Thumbnail
一天24小時,扣掉睡覺8小時,醒來的時間共有16小時,其中又會有8小時花在工作上這麼重要的事情,我們付了多少心力去找到符合自己特質特性能發揮的呢?每次與朋友見面第一件事情,總會用「最近工作還好嗎?」當關心的起手式,因此路編決定把自己在職涯上走過的路,化為文字分享出去...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電腦玩物站長 Esor,書中提到幾個時間管理的觀念,分享這些方法和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透過健康的生活選擇和創造有利於工作的環境,是在把握每天最重要的兩小時的同時,也同步讓身心與周遭條件產生加乘效應…
Thumbnail
時間管理對許多人來說是個重要課題。這篇文章就提供了有效管理時間的五個步驟。從詳細紀錄一天、建立標準、找出拱頂石習慣、容量通道到建立好習慣的一百天,都是讓你成為時間達人的必備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