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好書閱讀-《早安,我心中的怪物》

作者 凱瑟琳‧吉爾迪娜滿懷抱負,期待自己能帶著滿滿的心理學知識來「治療」好病患;沒料到她的首位病患 羅菈 馬上就讓她遭遇挫折、打破對現實的幻想。羅菈不僅否認過往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更拒絕說出過往的家庭史,讓凱瑟琳大感挫折、也難以進入羅菈的內心。凱瑟琳逐漸明白,做為一名臨床心理師,與其期望自己能治癒病患,不如說是陪伴個案認知到問題,並引領他們理解自己;直到他們願意自發性的面對並解決內在問題。

本書中,心理諮商師凱瑟琳分享了5個案例;光只看完第一篇,濃濃的既視感,就讓我感到窒息、幾乎無法呼吸。第一個案例中:幼小的蘿拉親眼目睹母親在家中死亡(疑似為憂鬱症自縊)、羅菈當時帶著年幼的弟弟妹妹,和父親一起生活在森林中。然而,父親卻毫無預警的在某天消失、將他們拋棄在毫無任何資源的森林裡;那年,羅菈才九歲。

為了活下去,羅菈壓制住內心痛的感覺、並試圖合理化父親的拋棄行為; 她告訴自己:「我的生活跟其他小孩沒什麼兩樣」,來讓自己內心好過些。

長大後的羅菈,並沒有過得比較幸福;來心理諮商,是因為罹患皰疹(被廢柴男友傳染)卻久病不癒;原來廢柴男友背著她,和半個城市的女性都有過親密關係。但從小不知道如何被正確對待的羅菈,卻還是離不開自己的男友;廢柴男友,某種程度上,就像是爸爸所創立的舒適圈;讓羅菈深陷其中。

成長過程中,原生家庭難免都會對我們造成心理上的創傷;不管是父母無心的話語、對手足的偏愛、或是他們既定的錯誤觀念帶來的影響。

面對這些創傷,我們的大腦為了自我保護,可能會採取遺忘、忽視、或是合理化這些行為,好讓我們繼續「生存」下去。

諷刺的是,大腦的保護機制、可能也是在我們長大後,阻礙我們過得更好的牽絆機制:若我們沒有意識到自我壓抑,就很可能長大後,會出現和上一代相同的行為模式。例如:選擇和父母相似的伴侶、重複父母成癮的行為(家暴、冷暴力等等)。

這本書很值得一讀,羅菈就像我們的一面鏡子,讓我們反思: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了哪些事情是困擾我們好久,卻一直無法解決的? 也許、透過諮詢專業以及吸收更多專業的知識,我們能更清楚問題的所在。

我們的內心都有個小孩,是我們潛意識的象徵。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的形體也許會長大,但若沒有和潛意識好好對話,也許內心的小孩仍舊會迷惘與害怕、不自覺的拉住不讓前行。

最後,想跟天底下的父母說:天底下的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養小孩是件很花錢花心力的事情;你們是小孩的唯一、無人可取代;請不要辜負小孩對你們的期待與愛;也許孩子很惱人、很傷人;但他畢竟也在學習的階段,若小孩失去對父母的信任、那未來他還得要再花百倍、千倍的力氣,才能再次重建對人的信心,以及對命運的信念。

相信這絕對不會是為人父母的初衷,我們都希望下一代能更好更快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成就美好人生 #閱讀筆記 #心靈分享 #勵志成長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