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兩位世界級大師的《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

raw-image

透過兩位世界級影響力的大師「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的刻意相遇與約定對談,說好只談喜悅,但談的是更多的苦難與慈悲。

像是所有哲學對談的基礎,總是能從「對立面」看到「相似處」

參透苦難,理解喜悅

或許,這就是人生的課題,從「影子」的位置,判斷「光源」的方位

究竟,喜悅藏在哪裡呢?

 

#一切美好都伴隨著痛苦

Nothing beautiful comes without some suffering.

以下摘錄書中片段

我們如何面對人生中看似最陰暗的阻礙,才會決定我們成為怎樣的人

我很不想這麼說,但找到更多的喜悅並不能讓我們倖免於人生中必然的困苦和心碎……

事實上,我們還可能更容易哭,但也更容易笑。也許應該說,更真實地活著。

我們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態接受磨難。即使困苦,也不會因此變得更冷酷;

雖然心碎,卻也不會因為崩潰。

外在的成就無法為內心帶來真正的歡喜。我們必須向內心探看。

快樂是一種感官的享受;喜悅是一種心靈層次的充實 。

承認自己會痛,我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感受。情緒本來就會自然冒出來。

 -----------------------------------------------------------------------------------

🧠打造快樂腦的四種迴路

書中也提到神經科學家理查.大衛森(Richard Davidson)的快樂腦研究,透過神經造影(neuroimaging)的研究發現,大腦中的四種迴路激活狀態會影響長期情緒健康。

1.保持積極樂觀的能力:這是最直接影響一個人能否感受到快樂或喜悅的能力

    透過調整觀點、付出、感恩、幽默和接受,都是很好的練習與增強

2.從消極狀態回復的能力:特別說明這與”保持積極樂觀”是獨立的兩個迴路

   也就是說,你有多積極樂觀,跟你能不能從消極或低谷回彈,是兩回事!

3.專注的能力:另一個大腦迴路,對1&2迴路有輔助效果,專注能帶來平靜

    透過冥想、專注呼吸、誦經祈禱或迴向等都是專注的練習曲

4.慷慨付出的能力:這就是Be A Giver的力量,當你能給予,大腦會感覺良好

   透過合作、助人或原諒等,感受自己的能力或付出有價,是喜悅的另一種形式

 

 💌喜悅的八大支柱

#心智理性:觀點、謙卑、幽默和接受

#心靈感性:原諒、感恩、慈悲和付出

非常喜歡這八大支柱的說明與解釋,特別摘錄並自己歸納了一些<練習>與<提醒>

希望透過這個分享,能讓大家更有感的練習、時常激活快樂腦的四大迴路

 

 1.觀點:遠近高低各不同

人的痛苦大多是自己造成,關鍵在於我們的觀點,以及隨之而來的想法、感受與行動。

你能不能對現實有更全面的認識, 後退一步看,超越有限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利益之後。

<練習>回憶過去發生的一件壞事,再仔細回想那件事帶來的好處。

<提醒>自己有限的觀點並非事實。

 

2.謙卑:我盡一切努力柔軟

謙卑humility字源來自拉丁文的大地或土壤。它能讓我們回到地面,可能是透過重摔。

謙卑並不是一個人能自稱就有的,謙卑的人不會說自己謙卑,這是一種日常的實踐或態度

<練習>承認自己的極限或弱點,明白自己在某些地方還不足, 仍須努力,而不是都很好

<提醒>我們有時會把謙卑跟懦弱搞混, 智慧如雨水,都在低處匯集

 

3.幽默:大笑、開玩笑最棒了

幽默在喜悅方程式中具有核心份量,humor跟謙卑、人性humanity擁有相同字根

說穿了,要擁有謙卑的心才懂得自嘲,懂得自嘲會讓彼此意識到我們有共同的人性

<練習>笑看自己的短處、弱點或怪癖,能否用詼諧的方式表達

<提醒>幽默很吃情境或文化,不要讓人覺得被冒犯或是被挖苦

 

4.接受:一切改變的起點

許多煎熬來自抗拒現實。你能不能坦然接受人生中所有的痛苦、遺憾與美好?

接受,不是聽天由命,也不是消沉挫敗。接受現實後的態度與行動才是重點

<練習>思考最近讓你心生抗拒的一件現實或一項改變,請用另一種方式詮釋它並接受它

<提醒> 不用完美才能開始,你要開始才能接近完美;改變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不是終點

 

5.原諒:把自己從過去解救出來

原諒時常會讓人聯想到”寬恕”,寬恕是選擇不怨恨,但不代表不去伸張正義或避免受罰

我們可以寬恕”行為人”,但對於錯誤的行為,有必要採取適當的行為去阻止再次發生

<練習>這部分的練習請小心服用,最好有專家陪同,往往最難原諒的人,也是最親近的

<提醒>原諒不等於遺忘;也別等到來不及原諒變成遺憾

 

6.感恩:感謝我還活著

感恩是感謝,讓我們得以擁有此刻生活、經歷當下這一刻的種種人事物的心境。

人們不是因為過得快樂才懂得感恩,是因為懂得感恩才使人快樂,珍惜當下的快樂。

<練習>我快樂,是因為我選擇快樂

<提醒>選擇,也是一種觀點的改變,我們擁有的一切都與其他人息息相關

 

7.慈悲:但願能成為那樣的人

慈是”與樂”,是給予快樂也是與他一起同樂,是一種同理

悲是”拔苦”,能夠引導對方看見痛苦的根源並協助拔除苦痛

一個人花越多時間想著自己的苦,越會覺得痛苦;如果我們能想著如何緩解別人的痛苦

自己的痛苦也會跟著減輕。人類天生是群居動物,對同伴的關懷與陪伴,就能產生喜悅

<練習> 先從對自己仁慈開始,充足睡眠、適度休息、定期運動、吃得健康才有能量給予

<提醒> 慈悲是所有行為動機中最困難也最需要勇氣的,但治癒提升的作用也是最大的

 

8.付出:滿心歡喜

付出跟慷慨有點像,往往是由慈悲心自然發展而來,當你開始付出,就會越來越樂在其中

另外,精神上的慷慨,則包含了胸懷大肚、寬宏慈愛,有耐心、懂得原諒且待人和善

<練習>練習分享一些你擁有的東西給需要的人。是他人急需或有需要的物資/時間/建議

<提醒>慷慨不僅限於物資或金錢,你願意花時間聆聽、讓人覺得被需要,也是一種慷慨

 


彙整筆記至此,還有好多沒說完的The Book of Joy,但我得提醒自己打住於此。


以上的四種大腦迴路跟喜悅的八大支柱,都是很好的練習與提醒,希望對你有insights

書籍的最後章節,是關於『喜悅的練習』,摘錄了更多具體練習與提醒,可自行參閱

最後,想要謝謝這本書的刻意安排與編排,透過兩位大師的對談,我看到也感受到喜悅


#外在的成就無法為內心帶來真正的歡喜,必須向內心探看

#更真實地活著。即使困苦或心碎,也能更堅定接受與面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知書答理,透過閱讀與書寫來整理自己、透過分享期待也聽到你的觀點,讓1+1>2。著眼於;稍稍理論派的讀書心得整理 from 物理系的寫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