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學會「被拒絕」就能變強數十倍,男人學更有用|高階情商技巧

拒絕,不會是針對個人的。

拒絕,不會是針對個人的。

學會「被拒絕」是人生前三重要的課題之一,我們常在感情、工作、人際中被拒絕,只要能學會將拒絕視為常態,就能省下大量用來憤怒、難以專心甚至是報復的時間,將挫折視為無物,心理素質變得超強。

這幾天在網路上又有個男女話題爆紅-Man or Bear
「如果你獨自走在森林裡,你會選擇遇到一頭熊,還是一個陌生男人?」
有趣的是,大多數女性寧可選一頭熊,也不想遇到陌生男人,原因是熊可能會攻擊你,但牠不會對你說教、威脅,不會在你拒絕牠後對你拳打腳踢、糾纏、跟蹤,不會說是因為你穿得太暴露引誘牠,甚至是性侵後還說你們是合意,或質疑你為什麼當下不反抗。

這樣的文章當然引起爭論,女人說超過九成施暴者都是男性,也有不少男人說用單純山難事件連結女權實在過於牽強,底下男女互相攻擊、沒有共識。

不論正在讀此篇文章的你是男人還是女人,容我逆風發言一下,
我認為雙方都有道理,但雙方的感受都不能忽視。女性確實有在生活中處處暴露於危險的感受,不少男性也曾感受過女性的指責或惡意,儘管那些錯不是他們犯的。

那麼重點就很明顯了,重點並不是「女人在森林中應該相信男人不是熊」,而是「女人不選你、拒絕你,男人們為什麼要不開心?」

既然這些女性指責的是那些施暴的男人,如果不是那些施暴、騷擾者,又何必替他們辯解?原因就是,看到男人兩字,就感覺自己也被拒絕了-「沒做到被拒絕的課題分離」

我從直男行為研究社、演員阿布學到的課題分離

臉書上有個「直男行為研究社」專門揭露許多異性戀男性在交往、追求中種種死纏爛打、騷擾的言行,我曾對這個社團很感冒,因為該社團藉由公審異性戀男來達成衝流量、業配的行為,我認為會加劇群體對立。

然而,我也觀察到非常有趣的一點,直男行為研究社直接用男演員阿布周詠訓的劇照作為頭像,那是他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扮演媽寶男金鼎凱的劇照,阿布本人知道後並沒有生氣,還覺得很有趣。

IG也是用阿布的劇照

阿布有權力要求社團下架他的肖像,讓他的形象不和那些過當追求、騷擾的言行沾上邊,不和該社團扯在一起,但他為什麼沒這麼做?

我認為是因為,他打從心裡不把那些事和自己連結在一起。
他完全做到課題分離。他不覺得那和自己有關,又或者他早就學會看淡那些事情。

學會「課題分離」,能讓別人施加的負面情緒不往心裡去

我還記得大學時有次和朋友去夜店,我們和女生搭話聊天,才說一句「嗨,你喝什麼酒,好喝嗎?」對方就翻白眼加一句「是喔,啊關你什麼事?」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沒來由的惡意,覺得非常惱火,也很挫折。

年輕時你會很容易認為那是自己的錯,你會覺得是自己長得不好看、穿得不好看、身材夠好,所以才被冷眼看待,有了歷練後你會知道很多惡意是沒來由的,她可能因為酒很難喝、音樂太吵、等的人沒出現、被太多人搭話、出門前被父母規定幾點回家,各種原因讓她不開心,剛好就發洩在你身上。

儘管你不符那些主流條件,也沒理由承受這類的冷暴力,
反之,對女性也是一樣,沒有一個女生該被叫作恐龍。

再進一步追溯,
從還是學童時,我就人際關係處不好犯了許多錯誤,這些錯誤導致我在感情裡非常缺乏安全感,在高中時我又因為缺乏安全感親手毀掉自己的感情,種種挫折一步步深化「別人不高興,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這種念頭,我花了很多年時間才剝離這個等號。

為什麼我看到直男行為研究社那種公審男人的內容時,我會感到非常不舒服?

因為我將自己和他們連結在一起,是內心最深處的「被拒絕、被遺棄的恐懼」,這種恐懼會將自己和過往牢牢地綁在一起,直到深刻了解到自己原來不需要再對號入座,才真正開始解救自己。

特別要對男性們說,我們得了解女人為什麼這麼憤怒,因為確實有很多人事物值得他們發飆,他們頂多酸你幾句不會少塊肉,但男性的暴力報復是真的會讓他們少塊肉。

被罵真的不會少塊肉,處理得好會多塊肉

缺乏自信還有一個特徵,就是不被認同、被反駁的時候,特別容易保護自己、為自己辯護,因為這樣的人缺乏安全感,覺得不保護自己就會有壞事發生。

但是這在職場中是很危險的,上司會覺得這下屬一說他就要長篇大論,日理萬機的上司還有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根本沒時間了解員工的情緒,即使下屬是對的,聽久了也就煩了、疏遠了。(更別說在古代是會動殺意的。)

我過去在職場就發生過這樣的事,上司、前輩的情緒沒處理好,讓我吃了虧。
有個資深前輩對我有意見,不時挑我工作上的毛病,那時我很不喜歡他。
但我處理的方式也不對,我遇到這種不請自來的人際問題時,我的觀念總是「想抹去它」,認為這個人不存在、他不刁難、我不在這崗位上,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也就是這樣的觀念讓我常受挫折,因為"抹去"這些麻煩事原來是不切實際的,而試圖"抹去"的動作也加深了對立,前輩刁難,我要不就躲,要不就擺臉色。

前輩是針對我的嗎?不是,他對很多人都這樣,但負面的處理方式就真的讓他"記住我"了。同樣的,夜店女孩是針對我的嗎?也不是,她會輕易對我這麼做,那她就會對其他人也這樣。

對前輩、上司、客戶就更要學會淡化衝突,不急著保護自己、沉穩處理事情,往往能贏得信任。被感興趣的對象擺臉色、感受到沒來由的惡意時也先別覺得自己被傷害,說不定一句:「什麼事讓你心煩了?」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

我覺得溝通真沒有什麼魔法,最強絕招就是「不要生氣」。
金凱瑞在《Yes Man》裡莫名其妙被韓裔店員不耐煩地回答一句:「你還有更多問題嗎?我沒辦法跟你耗一整天!」一般人可能早就回她一句:「你有什麼毛病啊?」而金凱瑞卻用韓文問她:「有什麼讓你心煩嗎?」韓裔店員這才說出真心話,原來她看著來來去去的新人,自己卻八字不著一撇,讓她情緒潰堤。這片段看似荒誕,卻真實無比。

真正的放下-被拒絕是常態,被接受是驚喜

老伯替你弄,欸不是,勞勃‧狄尼洛就曾在紐約大學蒂施藝術學院的畢業典禮上說過:
Rejection — it isn't personal. You go here, You go there.
拒絕,不會是針對個人的。這裡不行,就換那裡。

被拒絕也不需要和自尊連結在一起,有些人可能在拒絕你同時順便嘲笑、羞辱幾句,但那樣的個人、公司也往往存在很多風險,不用當一回事,不要連別人的問題一起扛。

當然,想起來會超不甘心,我為什麼要被這樣對待,我要報復對方、讓對方怕我!
這樣就會越錯越多了!

每次被拒絕的經驗都是獨立且隨機的,不需要和過往的挫折做連結,曾有個人嫌棄你的外貌,不代表這個人的不接受是同一個原因,更何況你不了解對方拒絕的理由,你可能只是剛好長得像他討厭的人。

拒絕才是常態,但不當一回事就都小事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是我啦,我好學啦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