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上面大雪大雨 V.S下面大地震 ?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還記得一個月前的403大地震嗎? 應該很難忘,因為直到5月現在還是餘震不斷,包括規模5.0以上的地震,如423搖得人心惶惶。然而,大家是否記得403前一連串的大雨特報、高溫特報? 舉幾個例子: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08 字、5 則留言,僅發佈於科學不科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5會員
193內容數
愛因斯坦: "所有的科學都只不過是日常思維的提煉。” 對於A.H.而言,每個人的內在都住著一個好奇的小孩, A.H.藉著寫科普,提煉日常的觀察與理解, 期待科學其實也能成為大家閒話家常的有趣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H.科普(pScience) 的其他內容
根據最新2024年5月7日的《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最新研究警告,司機和他們的乘客每次旅行時都會吸入有害和潛在的有毒化學物質。綠色科學政策研究所(Green Science Policy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報告說。。。
地球日才剛發了「它」的文,誰料傍晚、深夜到凌晨一直響不停的地震警報,的確擾動了一些小小的恐慌。驚魂稍定後,又燃起凡事問科學的精神,查找了一下人類大腦的「警報中心」科學進展,又有了新發現。過去研究表明,大腦通路就像一個中央警報系統,收集威脅線索並將其轉化為恐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杏仁核。。。
“早上花幾分鐘時間思考並寫下家人對你在家所做的事情說「謝謝」的時刻,可以激勵你作為更好的領導者,此舉不僅能幫助你適當回應員工的工作需求,並能讓員工在工作中的重要決策中擁有發言權”在2024年4月18日《應用心理學期刊》發表的新研究為。。。
思考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就是靠這方法成為科學家的。2024年4月17日發表在《神經病學》(Neurology)的一項新研究發現[1]: 你的大腦在工作中越努力,你以後出現認知和記憶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標題: 常規的工作,使認知能力下降風險增加66%,失智風險增加了37%
史丹佛大學的AI指數2024報告(2024 AI Index Report)歸納了10大重點: 人工智慧(AI 在某些任務上擊敗了人類,但並非在所有任務上都擊敗了人類。AI在許多方面已經超越了人類基準,包括圖像分類、視覺推理和英語理解方面的一些基準。。。。
長期觀察長新冠腦霧的研究與影響,其中之一「易怒」似乎也在台灣社會隱隱浮現。好消息是,《自然科學報告》中的最新研究(2024/04/09)發現,通過處理一個物體來中和主觀憤怒,可通過認識到物理實體(如一張紙)的消失,從而導致原始憤怒情感也消失來實現。簡單的說,生氣了,寫下來,撕碎或丟掉那張憤怒紙。。。
根據最新2024年5月7日的《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最新研究警告,司機和他們的乘客每次旅行時都會吸入有害和潛在的有毒化學物質。綠色科學政策研究所(Green Science Policy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報告說。。。
地球日才剛發了「它」的文,誰料傍晚、深夜到凌晨一直響不停的地震警報,的確擾動了一些小小的恐慌。驚魂稍定後,又燃起凡事問科學的精神,查找了一下人類大腦的「警報中心」科學進展,又有了新發現。過去研究表明,大腦通路就像一個中央警報系統,收集威脅線索並將其轉化為恐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杏仁核。。。
“早上花幾分鐘時間思考並寫下家人對你在家所做的事情說「謝謝」的時刻,可以激勵你作為更好的領導者,此舉不僅能幫助你適當回應員工的工作需求,並能讓員工在工作中的重要決策中擁有發言權”在2024年4月18日《應用心理學期刊》發表的新研究為。。。
思考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就是靠這方法成為科學家的。2024年4月17日發表在《神經病學》(Neurology)的一項新研究發現[1]: 你的大腦在工作中越努力,你以後出現認知和記憶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以標題: 常規的工作,使認知能力下降風險增加66%,失智風險增加了37%
史丹佛大學的AI指數2024報告(2024 AI Index Report)歸納了10大重點: 人工智慧(AI 在某些任務上擊敗了人類,但並非在所有任務上都擊敗了人類。AI在許多方面已經超越了人類基準,包括圖像分類、視覺推理和英語理解方面的一些基準。。。。
長期觀察長新冠腦霧的研究與影響,其中之一「易怒」似乎也在台灣社會隱隱浮現。好消息是,《自然科學報告》中的最新研究(2024/04/09)發現,通過處理一個物體來中和主觀憤怒,可通過認識到物理實體(如一張紙)的消失,從而導致原始憤怒情感也消失來實現。簡單的說,生氣了,寫下來,撕碎或丟掉那張憤怒紙。。。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地震後感覺一直還在遙😣…到底是真的震還是假的…」最近很多人反應說,在頻繁地震之後… 睡不好 會有恐慌覺得不安穩的狀況
等了好久的雨,終於下了,但是豪雨卻也帶來不少的傷害,連著 二十多日的花蓮地震,又被偶然的餘震,嚇得連山上都不敢回,年後種的菜,就只能自生自滅,沒什麼事也沒勇氣面對,有落石的危機,記得921地震,爸媽還在山上,我隔了有半年以上才有勇氣回家,現在沒這動力,能避就避吧,幾日的雨,也下的人也blue 了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98 本日書寫主題: 回想本週看見的人事物,找尋有印象或有感覺的事情並寫下來。 ✍️這一週最有感覺的就是「地震」。 從4/3週三早上開始,一直到4/7週日清明連假,每天都有搖晃著,中央氣象署統計至晚間7時許,累計餘震達710次。 一開始不時發生大小餘震,身體不時暈眩感出現
Thumbnail
本文分析0403花蓮大地震的餘震情況,共超過700次餘震,並提供近年同期數字供參考。
Thumbnail
容我記錄一下4/3。 回想那天早上的地震太驚人了,剛好是平常要起來準備上班的時刻,直想到我1月時在臉書貼的,地質學家的強震預警:【台灣NEXT】獨家!專家預警2025大地震 北市15層以下大樓 要小心!,難道傳說中的大地震要來了嗎?😳😱 混亂中抓起眼鏡跑到房門口,腦袋有點空掉,從密集的上下
標題很不要臉; 不是,因為我發現有很多有的沒的書,都叫××現象學, 但好像也跟現象學沒什麼關係。 於是我也來用。 403地震那時候,我正在桌機前, 然後, 就開始搖了。 一開始,嗯,地震。好。 然後,等一下,好像沒有要停。 等等,好像有點大…… 不對,這次地震很大!
Thumbnail
今天早上又來一個震撼全台的地震。如果要數數難忘的地震回憶有哪些呢?
Thumbnail
漫長的夏季後會下雨 也許伴隨幾個地震 然後忽然吹起冷風 冬天便一陣大風吹地坐定了位置
「地震後感覺一直還在遙😣…到底是真的震還是假的…」最近很多人反應說,在頻繁地震之後… 睡不好 會有恐慌覺得不安穩的狀況
等了好久的雨,終於下了,但是豪雨卻也帶來不少的傷害,連著 二十多日的花蓮地震,又被偶然的餘震,嚇得連山上都不敢回,年後種的菜,就只能自生自滅,沒什麼事也沒勇氣面對,有落石的危機,記得921地震,爸媽還在山上,我隔了有半年以上才有勇氣回家,現在沒這動力,能避就避吧,幾日的雨,也下的人也blue 了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98 本日書寫主題: 回想本週看見的人事物,找尋有印象或有感覺的事情並寫下來。 ✍️這一週最有感覺的就是「地震」。 從4/3週三早上開始,一直到4/7週日清明連假,每天都有搖晃著,中央氣象署統計至晚間7時許,累計餘震達710次。 一開始不時發生大小餘震,身體不時暈眩感出現
Thumbnail
本文分析0403花蓮大地震的餘震情況,共超過700次餘震,並提供近年同期數字供參考。
Thumbnail
容我記錄一下4/3。 回想那天早上的地震太驚人了,剛好是平常要起來準備上班的時刻,直想到我1月時在臉書貼的,地質學家的強震預警:【台灣NEXT】獨家!專家預警2025大地震 北市15層以下大樓 要小心!,難道傳說中的大地震要來了嗎?😳😱 混亂中抓起眼鏡跑到房門口,腦袋有點空掉,從密集的上下
標題很不要臉; 不是,因為我發現有很多有的沒的書,都叫××現象學, 但好像也跟現象學沒什麼關係。 於是我也來用。 403地震那時候,我正在桌機前, 然後, 就開始搖了。 一開始,嗯,地震。好。 然後,等一下,好像沒有要停。 等等,好像有點大…… 不對,這次地震很大!
Thumbnail
今天早上又來一個震撼全台的地震。如果要數數難忘的地震回憶有哪些呢?
Thumbnail
漫長的夏季後會下雨 也許伴隨幾個地震 然後忽然吹起冷風 冬天便一陣大風吹地坐定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