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 Again 01|如何察覺並利用習慣化來改善自己的舉手投足?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Look Again: The Power of Noticing What Was Always There》是2024年2月27日於美國出版的新書,目前台灣還沒有中文版。


這本書的中心話題是討論「習慣化 (Habituation)」,


也就是我們的大腦,對於重複的刺激,會逐漸失去反應。


我們經常談論「習慣」,但習慣究竟是什麼?


平時讀談論「習慣」的書籍,都是在講如何培養好習慣,戒除壞習慣;


而Look Again這本書討論的「習慣化」,


更像是動詞的概念,描述我們人類對事情變得麻木的過程。


的確,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會逐漸對一些事情習以為常,


逐漸不再感到意外。


討論「習慣化」這個現象很有趣也很有意義,


因為它提醒你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之中,


形成了對環境的適應,然後就被環境帶走了。


我得到的啟發是,其實,


習慣化,是一種學習的成果。


當我們對某件事情的反應變得淡然,


那意味著我們已經熟悉並內化了這種經驗。


如同我在台大數學系與應用數學所度過的六年時光,


已經讓我讀各種數學都不再害怕,


我已經「習慣」數學的出現。


透過思考這本書的內容,理解習慣化背後的原理,


我感覺會得到更新奇的角度去看待什麼是習慣,


進一步我可以更有效辨識自己的行為模式,


進一步調整,往更加高效的生活風格迭代。

avatar-img
531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神速時短的第48頁提到, 開示(Output)有三種方式:寫,說,問。 這答案看是簡單,但其實很有啟發,因為他體現出Output的多樣性。 寫的時候,你可以看著你寫的東西, 你可以慢慢寫,而你的身體,你的大腦會展現給你, 你現在是怎麼想的,邏輯是怎麼樣。 而寫的文
神速時短的第40頁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名詞「承認欲求」。 承認欲求表達的是, 你要找到你現在想要做怎樣的事情, 你想要追求怎樣的價值。 當我們有了某些想法或問題時, 如果只是在腦海中反覆思考, 往往難以把握其清晰度和深度。 因此,透過具體的輸出——無論是寫作
「認真休息就可以認真工作」 這個理念我十分有共鳴。 我自己現在原則上是週日到週四認真做UCLA統計機器學習博士後的研究員工作, 而週五週六就會安排休息,去洛杉磯市區逛逛,或者讀讀各種閒書。 透過這樣把工作與休息分開, 能保持我在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心智狀態, 對我的
神速時短的第30頁有個很有趣的觀點。 這個觀點主要是說,一個任務如果要完成的快,就要讓許多人都牽涉在裡面。 的確,例如平常我所參與的研究計畫,如果計畫參與者很多, 就會有很多正式的規律會議,會有很多文件被產出, 而研究計畫也就更快能夠成文,成為結果。 以這個點去延伸,其
神速時短的第26頁提到, 「決斷力」是決定「什麼不需決定」「什麼不需掌握」的能力。 這個定義很有意思,因為我們對「決斷」的理解常常是「下定決心要做什麼」, 而不是往避免做決定與避免學習的角度去理解。 其實,真正的決斷力,不是快速做出選擇, 而是「辨識出什麼事情真的需
選擇的核心,其實是你選擇不做什麼。 我們常常會認為選擇,是關於我們想要什麼的決定, 但其實選擇的真正藝術,在於選擇不做什麼。 每天你都有24小時的時間可以使用, 但每一個時間片斷你的精力是不均衡的。 同樣的一段時間,你可以用精力做不同的事情,拿到不同的成果。 而這
神速時短的第48頁提到, 開示(Output)有三種方式:寫,說,問。 這答案看是簡單,但其實很有啟發,因為他體現出Output的多樣性。 寫的時候,你可以看著你寫的東西, 你可以慢慢寫,而你的身體,你的大腦會展現給你, 你現在是怎麼想的,邏輯是怎麼樣。 而寫的文
神速時短的第40頁提到一個很有趣的名詞「承認欲求」。 承認欲求表達的是, 你要找到你現在想要做怎樣的事情, 你想要追求怎樣的價值。 當我們有了某些想法或問題時, 如果只是在腦海中反覆思考, 往往難以把握其清晰度和深度。 因此,透過具體的輸出——無論是寫作
「認真休息就可以認真工作」 這個理念我十分有共鳴。 我自己現在原則上是週日到週四認真做UCLA統計機器學習博士後的研究員工作, 而週五週六就會安排休息,去洛杉磯市區逛逛,或者讀讀各種閒書。 透過這樣把工作與休息分開, 能保持我在不同的日子有不同的心智狀態, 對我的
神速時短的第30頁有個很有趣的觀點。 這個觀點主要是說,一個任務如果要完成的快,就要讓許多人都牽涉在裡面。 的確,例如平常我所參與的研究計畫,如果計畫參與者很多, 就會有很多正式的規律會議,會有很多文件被產出, 而研究計畫也就更快能夠成文,成為結果。 以這個點去延伸,其
神速時短的第26頁提到, 「決斷力」是決定「什麼不需決定」「什麼不需掌握」的能力。 這個定義很有意思,因為我們對「決斷」的理解常常是「下定決心要做什麼」, 而不是往避免做決定與避免學習的角度去理解。 其實,真正的決斷力,不是快速做出選擇, 而是「辨識出什麼事情真的需
選擇的核心,其實是你選擇不做什麼。 我們常常會認為選擇,是關於我們想要什麼的決定, 但其實選擇的真正藝術,在於選擇不做什麼。 每天你都有24小時的時間可以使用, 但每一個時間片斷你的精力是不均衡的。 同樣的一段時間,你可以用精力做不同的事情,拿到不同的成果。 而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你沒有看錯,是慣習,不是習慣,而這本書用的英文名字是 Habitus,英文的翻譯是「習性」,不只是做事的習慣(慣性動作),更像是一種心態,一種人格特質。 這本書是由先覺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朵莉絲.馬爾汀,他是一名德國的語言和文學博士,自從中學時期到法國交換學生,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寄宿家庭,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一個人所累積形成的個人習慣必須要經過頻繁不斷的接觸、甚至訓練至嫻熟境界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你沒有看錯,是慣習,不是習慣,而這本書用的英文名字是 Habitus,英文的翻譯是「習性」,不只是做事的習慣(慣性動作),更像是一種心態,一種人格特質。 這本書是由先覺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朵莉絲.馬爾汀,他是一名德國的語言和文學博士,自從中學時期到法國交換學生,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寄宿家庭,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一個人所累積形成的個人習慣必須要經過頻繁不斷的接觸、甚至訓練至嫻熟境界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