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你沒有看錯,是慣習,不是習慣,而這本書用的英文名字是 Habitus,英文的翻譯是「習性」,不只是做事的習慣(慣性動作),更像是一種心態,一種人格特質。


這本書是由先覺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朵莉絲.馬爾汀,他是一名德國的語言和文學博士,自從中學時期到法國交換學生,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寄宿家庭,受到上下兩階層不同生活體驗的洗禮後,開始關注到慣習這個主題。


這本書在一開始就提到,慣習是如何決定我們的生活、機會與社會地位呢?我們每個人都是從不同的條件開始一生的發展,根據一個人出生在上層、中層與下層,一個成功因子是多或寡的慣習也就形成了。


這也是造成一個人在行為、生活方式、社會地位、語言、資源、成功機會及生活期望等各方面前進的推力或阻力。


慣習是一種社會地位的結果,同樣也是一種表現,不必特別做甚麼事,他就會洩漏出我們所處的社會階層。而資產階級的慣習是衡量萬物的尺度,他享有更多的聲望,能開啟更多的機會。


這不難理解,當中產階級的父母還在幫孩子釐清甚麼是過去簡單式跟過去完成式時,當下層階級的孩子完全看不到任何幫助時,大出版商的兒子從小就在雙語環境長大,社會頂尖階層的孩子,從小便跟隨父母的腳步,身處在一個代表高尚美好的環境裡。


上層階級的小孩,可能可以在家族會議裡,一起討論企業重大決定,在球場的貴賓室中觀看決賽,甚至在歌劇表演後的晚會上向演唱家獻花。


而中產階級的家庭比較著重培養的品格是企圖心、自律,以及控制衝動。在德國的調查為例,中間上層階級父母帶給下一代的是批判能力、生態與環保意識,以及文化修養等。


中間下層階級德家庭傳給下一代的態度是積極進取、腳踏實地,以及遵守規則。成就取向及牢靠的價值觀都是這兩個階層的教養焦點,還有注重禮貌與鼓勵進取,但對社機叫巧的精進與不尋常的嗜好,大半抱持懷疑的態度。


但在低薪且工作不穩定的環境裡,求生技能的慣習發展,就會遠比在上層環境來的強勁。焦點放在生活必需品上,也會培養出不同的能力,像是務實的態度、高挫折容忍度、團結,以及嚴格對待自己等。


出身所帶來的慣習雖然是我們的一部分,但並不能阻止我們成長發展。現在受高等教育的人大增,數位化及全球化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活潑,獲得的資訊管道無遠弗屆,當你覺得生涯規劃太過狹隘時,也有權利動手改變。


這本書列出了七種資本形式讓讀者認識,無論是物質或非物質的資源,都可以有系統的擴增,並直接影響個人慣習的變化。分別是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與心理資本。


這本書不是為了前3%的高等人寫的,這本書的對象是像你我這樣的人,處在社會中等階層,認為教育很重要,能為社會貢獻較多,收入也足夠生活的人。這本書可幫助我們培養出一種慣習,能在金錢能力之外,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了解,出身成功富裕的家庭,比別人多了甚麼優勢。慣習中的哪些因素會使人堅強,又對一個人的成就、機會與影響力有甚麼意義。如何找到融入社交環境的管道。如何為小孩創造出最佳的起始條件。如何打破高人一等的談話對象與目標群體的心防。


在理財粉專,我就挑一段跟金錢有關的段落來分享。


若你不是超級富豪,不管你的經濟起點為何,我們可能都會有同樣的感覺,為什麼有錢的總是別人?


會有這種想法,原因出在於每個人所認識或知道的人當中,總會有人明顯比自己有錢很多。因此,就算自己已經經濟無虞,也沒甚麼好不滿的,但總會有某個鄰居繼承一大筆財產,某為兄弟靠創業致富,某為姊妹跟政府高官在一起。人們眼裡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看不見處在深淵的人,拿自己與有錢人相比,是無可避免的人性。


有位學者用電腦模擬了一千個虛構人物為期40年間的財富發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慧、能力與勤奮值,但擁有完全相同的經濟資本,接下來的發展就看運氣,時而碰到幸運之事,時而碰到不幸。


模擬結果顯示,財富分配就如同現實生活一樣不均,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大部分的高收入者,天分只是平常,不斷重複模擬也都是得到相似的結果,這表示,若沒有幸運之神的眷顧,就不可能累積龐大的經濟資本,但若毫無智慧、努力與成績也一樣不可能。


所以,順風是一定要的,但還是得揚帆啟航,才可能真正受益。某些能讓富人更富有的成功祕訣並非秘密,只要掌握並使其變成個人習慣即可。


學習像百萬富翁一樣思考,這要先從語言開始。中等收入者習慣以月薪計算,高收入者以年薪計算,頂級收入者則是以五年合約中,加上資遣費與退休金的總收入來計算。


有錢人會以更廣大的視角計算,關注全局,做財務決策時不只是考慮當下狀況而已。中等收入者談論的個人可能性常常太小,你必須要意識到自己會有多少錢,即使目前還不在你手裡。


正視金錢的價值,很多人困在自己的矛盾中,既想致富,卻又鄙視富人。富人與金錢的關係是有建設性的,他們將財富視為盟友,能助他們實現計畫,解決問題,過有意義的生活,這樣的盟友值得他們看重。


抵抗購買慾望,比較好的習慣是,與其花錢買一時的快樂,不如享受那錢買不到的快樂,像是家人、朋友或屬於自己的時間。越用心經營日常生活,就越不需要靠消費來療育。


走上財務安全之路,決定好每月從收入帳戶轉到投資帳戶的金額比例。儲蓄為的不是下一次的消費而存下的,而是為了你的財務安全,以及長期資產累積,儲蓄利息與股票收益必須留在這個帳戶裡繼續投資,若每次加薪便自動提出一定比例放入股票型基金儲蓄計劃中,你的經濟資本增長會更快速。


將理財當成專業,富人比窮人懂錢,他們花更多的時間在理財一事上,找專家諮詢,研究市場行情與各種機會。這背後的心態是,如果見多識廣,股市就不會像賭博一樣只靠機運,而是一種嚴肅的投資形式。


與中產階級相比,他們更常為自己設定一個極具挑戰,但可行的年度財務目標,就算沒那麼有錢,有這樣的習慣也頗具幫助。比起沒有目標,或是抽象模糊的盡力就好,具體且難度高的目標能激發出更好的成果。


讓錢賺錢。快速致富並沒有安全的方法,但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慢慢花上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累積財富,關鍵是要持續並懂得自我控制。當你改變習慣,每個月省下100美元,並持續投資在股票市場上,以一般股票報酬率7%計算,30年後,你的財產將會增加12萬美元。


除了以上舉例的物質資本,你的知識學歷、家庭人脈、文化禮節、身體健康、言語措辭以及心理信念,去培養更好的慣習,都是讓自己能夠往上層階級的方向。


無論你現在處在哪個階段,也不管你追求甚麼目標,想出人頭地,突破上層階級的門檻,必須採取更高層次的思考與行動策略。如果只是抱著已經習慣的行為方式繼續精進,只會在原地打轉,持續耗損,撞得頭破血流也無法突破天花板。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1379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在做選擇,不管是自己做的決定,或是別人為自己做的決定,然後承擔著這些選擇帶來的影響與後果。到底該如何做對選擇, 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富足、幸福與美好,或許了解經濟學理論可以幫助我們。 這本由天下文化所出版的選擇經濟學,作者是埃里克.安格納,擁有匹茲堡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科學
步入40歲後,大概會開始想關於退休的事情,第一個念頭大概就是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退休。然而,屆退年齡要煩惱的事情,可遠不只有退休金這件事而已。 除了錢,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另一個重點,再來是長輩的健康與遺產爭議,可能還有小孩的養育與未來發展煩惱,都可能是在邁入50歲後會陸續需要面對。
上個禮拜分享了一本書,說的是如何能有效率的做事,如何改善做事的效率。在做事的時候也常需要與他人或團隊溝通,你在溝通的時候,也能夠有效率的溝通嗎? 溝通也就是提問跟回答的過程,說話做事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想要做到精準表達,說話時就必須要有重點。不少人問問題根本沒有重點,沒有實質的內容,
多數人都想成為成功的人,而我們在工作場合中,或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圈裡,應該會察覺,有些人做事情快又有效率,有些人拖拖拉拉,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成效,這些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有人覺得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有的人認為應該要有天賦與熱情,甚至包含一些運氣。但作者認為,成功絕對不是更努力就好,而是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展現出非常強的能力,但他的生活卻很痛苦,有些人看似平凡,卻又常有明顯的成長,勇於嘗試不同的挑戰。許多偉大的企業並不是由頂尖學府畢業的人所創立,反而是一些沒有強大背景的人所創造,但你卻又可以發現這些人通常很積極,並且樂意接受新的挑戰。這些人到底有甚麼樣的不同? 這本書是由
不管是電子錢包裡的錢,還是白花花的現金,你的生活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覺得,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事實上,錢本身也有七情六慾,會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道德水準。 這本書是由如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欣悅,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與行銷系主任,他的研究聚焦於複雜情緒。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在做選擇,不管是自己做的決定,或是別人為自己做的決定,然後承擔著這些選擇帶來的影響與後果。到底該如何做對選擇, 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富足、幸福與美好,或許了解經濟學理論可以幫助我們。 這本由天下文化所出版的選擇經濟學,作者是埃里克.安格納,擁有匹茲堡大學的經濟學博士、科學
步入40歲後,大概會開始想關於退休的事情,第一個念頭大概就是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退休。然而,屆退年齡要煩惱的事情,可遠不只有退休金這件事而已。 除了錢,自己的身體健康更是另一個重點,再來是長輩的健康與遺產爭議,可能還有小孩的養育與未來發展煩惱,都可能是在邁入50歲後會陸續需要面對。
上個禮拜分享了一本書,說的是如何能有效率的做事,如何改善做事的效率。在做事的時候也常需要與他人或團隊溝通,你在溝通的時候,也能夠有效率的溝通嗎? 溝通也就是提問跟回答的過程,說話做事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想要做到精準表達,說話時就必須要有重點。不少人問問題根本沒有重點,沒有實質的內容,
多數人都想成為成功的人,而我們在工作場合中,或甚至是自己的朋友圈裡,應該會察覺,有些人做事情快又有效率,有些人拖拖拉拉,或甚至花了很多時間卻沒有成效,這些人的差別在哪裡呢? 有人覺得想要成功就必須要努力,有的人認為應該要有天賦與熱情,甚至包含一些運氣。但作者認為,成功絕對不是更努力就好,而是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展現出非常強的能力,但他的生活卻很痛苦,有些人看似平凡,卻又常有明顯的成長,勇於嘗試不同的挑戰。許多偉大的企業並不是由頂尖學府畢業的人所創立,反而是一些沒有強大背景的人所創造,但你卻又可以發現這些人通常很積極,並且樂意接受新的挑戰。這些人到底有甚麼樣的不同? 這本書是由
不管是電子錢包裡的錢,還是白花花的現金,你的生活離不開錢,你可能會覺得,錢只是一種交換工具,事實上,錢本身也有七情六慾,會影響你的愛情、親情、友情,甚至是道德水準。 這本書是由如何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周欣悅,現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與行銷系主任,他的研究聚焦於複雜情緒。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打給赫、泰嘎賀, 次女最近閱讀了一本書「慣習」,在此與大家分享自己粗糙的心得與想法。 該書作者表示,之所以會想寫此書的原因在於過往的一次寄宿下,他發現不同階級的人除了財富上的不同,在生活上的慣習(Habitus)也有著大大的不同,因此根據他多年來的探究,他認為以下的幾個慣習........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一個人所累積形成的個人習慣必須要經過頻繁不斷的接觸、甚至訓練至嫻熟境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人類行為的模式與影響,以及合作的策略。書中從古代到現代,探討了人們行為的背後邏輯,以及模式與合作的重要性。正常方式行動也可能帶來出乎意料的後果,在社區裡人們會自動分開,而文明國家的出生率會因為互相模仿急遽下降。
Thumbnail
日常生活發現習慣容易中斷,後來發現自己中斷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不知道這習慣是為了什麼?只因看到大家都說這是好習慣,所以才執行。」
Thumbnail
打給赫、泰嘎賀, 次女最近閱讀了一本書「慣習」,在此與大家分享自己粗糙的心得與想法。 該書作者表示,之所以會想寫此書的原因在於過往的一次寄宿下,他發現不同階級的人除了財富上的不同,在生活上的慣習(Habitus)也有著大大的不同,因此根據他多年來的探究,他認為以下的幾個慣習........
Thumbnail
本書的書寫主軸其實是習慣,內容在其他書中也都大略提過,所以今天這篇你可以當成是習慣的複習!用以檢視你自身的習慣與工作狀況。
Thumbnail
職場上,善用習慣的力量持續增值,本書分享習慣養成知識:心態的建立、瞭解大腦、打造習慣的祕訣。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一個人所累積形成的個人習慣必須要經過頻繁不斷的接觸、甚至訓練至嫻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