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看錯,是慣習,不是習慣,而這本書用的英文名字是 Habitus,英文的翻譯是「習性」,不只是做事的習慣(慣性動作),更像是一種心態,一種人格特質。
這本書是由先覺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朵莉絲.馬爾汀,他是一名德國的語言和文學博士,自從中學時期到法國交換學生,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寄宿家庭,受到上下兩階層不同生活體驗的洗禮後,開始關注到慣習這個主題。
這本書在一開始就提到,慣習是如何決定我們的生活、機會與社會地位呢?我們每個人都是從不同的條件開始一生的發展,根據一個人出生在上層、中層與下層,一個成功因子是多或寡的慣習也就形成了。
這也是造成一個人在行為、生活方式、社會地位、語言、資源、成功機會及生活期望等各方面前進的推力或阻力。
慣習是一種社會地位的結果,同樣也是一種表現,不必特別做甚麼事,他就會洩漏出我們所處的社會階層。而資產階級的慣習是衡量萬物的尺度,他享有更多的聲望,能開啟更多的機會。
這不難理解,當中產階級的父母還在幫孩子釐清甚麼是過去簡單式跟過去完成式時,當下層階級的孩子完全看不到任何幫助時,大出版商的兒子從小就在雙語環境長大,社會頂尖階層的孩子,從小便跟隨父母的腳步,身處在一個代表高尚美好的環境裡。
上層階級的小孩,可能可以在家族會議裡,一起討論企業重大決定,在球場的貴賓室中觀看決賽,甚至在歌劇表演後的晚會上向演唱家獻花。
而中產階級的家庭比較著重培養的品格是企圖心、自律,以及控制衝動。在德國的調查為例,中間上層階級父母帶給下一代的是批判能力、生態與環保意識,以及文化修養等。
中間下層階級德家庭傳給下一代的態度是積極進取、腳踏實地,以及遵守規則。成就取向及牢靠的價值觀都是這兩個階層的教養焦點,還有注重禮貌與鼓勵進取,但對社機叫巧的精進與不尋常的嗜好,大半抱持懷疑的態度。
但在低薪且工作不穩定的環境裡,求生技能的慣習發展,就會遠比在上層環境來的強勁。焦點放在生活必需品上,也會培養出不同的能力,像是務實的態度、高挫折容忍度、團結,以及嚴格對待自己等。
出身所帶來的慣習雖然是我們的一部分,但並不能阻止我們成長發展。現在受高等教育的人大增,數位化及全球化使我們的生活更加活潑,獲得的資訊管道無遠弗屆,當你覺得生涯規劃太過狹隘時,也有權利動手改變。
這本書列出了七種資本形式讓讀者認識,無論是物質或非物質的資源,都可以有系統的擴增,並直接影響個人慣習的變化。分別是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身體、語言溝通與心理資本。
這本書不是為了前3%的高等人寫的,這本書的對象是像你我這樣的人,處在社會中等階層,認為教育很重要,能為社會貢獻較多,收入也足夠生活的人。這本書可幫助我們培養出一種慣習,能在金錢能力之外,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了解,出身成功富裕的家庭,比別人多了甚麼優勢。慣習中的哪些因素會使人堅強,又對一個人的成就、機會與影響力有甚麼意義。如何找到融入社交環境的管道。如何為小孩創造出最佳的起始條件。如何打破高人一等的談話對象與目標群體的心防。
在理財粉專,我就挑一段跟金錢有關的段落來分享。
若你不是超級富豪,不管你的經濟起點為何,我們可能都會有同樣的感覺,為什麼有錢的總是別人?
會有這種想法,原因出在於每個人所認識或知道的人當中,總會有人明顯比自己有錢很多。因此,就算自己已經經濟無虞,也沒甚麼好不滿的,但總會有某個鄰居繼承一大筆財產,某為兄弟靠創業致富,某為姊妹跟政府高官在一起。人們眼裡只有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看不見處在深淵的人,拿自己與有錢人相比,是無可避免的人性。
有位學者用電腦模擬了一千個虛構人物為期40年間的財富發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智慧、能力與勤奮值,但擁有完全相同的經濟資本,接下來的發展就看運氣,時而碰到幸運之事,時而碰到不幸。
模擬結果顯示,財富分配就如同現實生活一樣不均,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大部分的高收入者,天分只是平常,不斷重複模擬也都是得到相似的結果,這表示,若沒有幸運之神的眷顧,就不可能累積龐大的經濟資本,但若毫無智慧、努力與成績也一樣不可能。
所以,順風是一定要的,但還是得揚帆啟航,才可能真正受益。某些能讓富人更富有的成功祕訣並非秘密,只要掌握並使其變成個人習慣即可。
學習像百萬富翁一樣思考,這要先從語言開始。中等收入者習慣以月薪計算,高收入者以年薪計算,頂級收入者則是以五年合約中,加上資遣費與退休金的總收入來計算。
有錢人會以更廣大的視角計算,關注全局,做財務決策時不只是考慮當下狀況而已。中等收入者談論的個人可能性常常太小,你必須要意識到自己會有多少錢,即使目前還不在你手裡。
正視金錢的價值,很多人困在自己的矛盾中,既想致富,卻又鄙視富人。富人與金錢的關係是有建設性的,他們將財富視為盟友,能助他們實現計畫,解決問題,過有意義的生活,這樣的盟友值得他們看重。
抵抗購買慾望,比較好的習慣是,與其花錢買一時的快樂,不如享受那錢買不到的快樂,像是家人、朋友或屬於自己的時間。越用心經營日常生活,就越不需要靠消費來療育。
走上財務安全之路,決定好每月從收入帳戶轉到投資帳戶的金額比例。儲蓄為的不是下一次的消費而存下的,而是為了你的財務安全,以及長期資產累積,儲蓄利息與股票收益必須留在這個帳戶裡繼續投資,若每次加薪便自動提出一定比例放入股票型基金儲蓄計劃中,你的經濟資本增長會更快速。
將理財當成專業,富人比窮人懂錢,他們花更多的時間在理財一事上,找專家諮詢,研究市場行情與各種機會。這背後的心態是,如果見多識廣,股市就不會像賭博一樣只靠機運,而是一種嚴肅的投資形式。
與中產階級相比,他們更常為自己設定一個極具挑戰,但可行的年度財務目標,就算沒那麼有錢,有這樣的習慣也頗具幫助。比起沒有目標,或是抽象模糊的盡力就好,具體且難度高的目標能激發出更好的成果。
讓錢賺錢。快速致富並沒有安全的方法,但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慢慢花上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累積財富,關鍵是要持續並懂得自我控制。當你改變習慣,每個月省下100美元,並持續投資在股票市場上,以一般股票報酬率7%計算,30年後,你的財產將會增加12萬美元。
除了以上舉例的物質資本,你的知識學歷、家庭人脈、文化禮節、身體健康、言語措辭以及心理信念,去培養更好的慣習,都是讓自己能夠往上層階級的方向。
無論你現在處在哪個階段,也不管你追求甚麼目標,想出人頭地,突破上層階級的門檻,必須採取更高層次的思考與行動策略。如果只是抱著已經習慣的行為方式繼續精進,只會在原地打轉,持續耗損,撞得頭破血流也無法突破天花板。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