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開始對馬來西亞有興趣,是因為在紐西蘭遇到許多馬來西亞華人,對他們懂得許多語言感到佩服(普通話、英文、馬來語、粵語、福建話…),不時一句話摻雜了馬來語、英文加華語的帥氣感,還有一些當地獨有的名詞,令人新鮮感,
重點是,大部分相處起來都很舒服,且工作認真,推薦的馬來西亞食物也令我們驚豔!仗著種種對馬來西亞的好奇,根據網路蒐集的資料,拼湊出我對馬來西亞最初的認識。
本文將根據筆者認知,簡單介紹馬來西亞的地理、氣候、人文、時節。
馬來西亞(馬來語、英語:Malaysia),簡稱大馬,位於東南亞的多元種族國家,國土總面積共330,803平方公里,是台灣的9.14倍大,全球排名第67名,吉隆坡為聯邦首都,是大馬的主要商業及經貿中心,也是馬來西亞的金融首都與最大都市,行政首都則為布城。
人口3394萬人(世界排名43位),官方語言為馬來語,第二流通語言為英文,法定貨幣為馬來西亞令吉(Malaysian Ringgit, MYR/Ringgit Malaysia, RM),俗稱馬幣,是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
位於赤道北部,根據地理位置分成西馬(馬來亞州屬)與東馬(婆羅洲邦屬),兩馬間隔著南海。其中州屬和聯邦直轄區是第一級行政區,共計有3個聯邦直轄區與13個州屬。
西馬位於亞洲大陸,約占全國陸地面積40%,與泰國、新加坡接壤,共有11個州屬和2個聯邦直轄區位於馬來半島上。
位於婆羅洲島,與印尼、汶萊接壤,有2個州屬和1個聯邦直轄區位於婆羅洲島上。
由於馬來西亞靠近赤道(位於北緯1至7度、東經100至119度),氣候潮濕炎熱,年平均雨量甚高,相對濕度平均高達80至85%,屬熱帶海洋性氣候。
每年4月至10月吹西南季風,10月至2月吹東北季風,平地年均溫介於攝氏25至31度,內地山區則介於22至28度。整年度平均溫度都落在20度至30度上下:
不僅四季如夏,每月平均降雨量都超過100mm以上,每月平均降雨天數至少都有10天以上,不論降雨量還是下雨天數都相當可觀:
可以說馬來西亞四季如夏,沒有所謂的冬天,且因為濕度高,跟台灣海島型氣候一樣經常感到悶熱與濕熱。
2023年總人口約為3431萬人,人口中位數落在30–34歲,以性別、年齡分佈來看如下:
以族群來看,馬來西亞(含土著)占69.8%,華人占22.4%,印度人占6.8%,其他佔1.0%。
以大馬總體來看是如此,若依各行政區來看,人口分佈又有不同的解讀方式:
國土面積占四成的西馬(包含吉隆坡與布城),就占了近八成人口,且光是雪蘭莪、柔佛兩州就占了全國三成人口,也占了西馬四成人口。
從上表不僅看出東西馬人口分佈的極度不均,也知道西馬的人口更是過度集中在少數行政區上。
若將位於雪蘭莪內的聯邦直轄區-吉隆坡(金融、商業與經濟中心)納入雪蘭莪來看,光是雪蘭莪就涵蓋大馬25%人口,抑或是西馬三成人口,可以發現人口過於集中在西馬的西岸雪蘭莪。
另外,上表也直接看到各行政區的人口族群分佈差異,部分行政區的族群有著極端組成,表示各族群間也是有著明顯區隔的社交與生活圈。
馬來西亞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仍有規定伊斯蘭教遜尼派為國教。其中,所有的馬來人被認定為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
雖然國家有法院管轄刑事或民事罪行,但只要與伊斯蘭習俗有關的事項,政府有專門的伊斯蘭法庭,專職掌管穆斯林事務,如婚姻、繼承、離婚、叛教、改宗和監護權等。
因此,回教徒在宗教事務方面,必須遵守伊斯蘭法庭的各項決定。
另外,在大馬2010年人口普查的統計數據顯示,華人有83.6%信仰佛教,其次為基督教11.1%;印度人有86.2%信奉印度教,基督教6.0%次之。
時節部分分成時區、日照時間與公有假期。
東西馬雖然跨了一個時區,但大馬時區與台灣一樣屬於GMT+8。與澳洲、紐西蘭等國不同的是,大馬沒有所謂的夏令時間與標準時間(非夏令時間)。
與紐西蘭、澳洲緯度較高的國家不同,馬來西亞四季的日照時長差異較小。以2024年整年為例,1月、12月日照時間約11小時53分鐘,6、7月則為12小時21分鐘左右,四季日照時長落差落在30分鐘以內。
馬來西亞有著多元的文化、族群與宗教,因此在節日與假日上,納入多種文化與宗教。其中,公共假日又可分為全國、各州和聯邦直轄區。
部分公共假期的日期是每年固定外,許多當地的週年紀念日,每年日期都會有所微調,會以「實際紀念日」附近的平日訂定為公共假期。
礙於宗教與各行政區過於繁雜,本文參考《2024年公共假期表出炉》,以下附上大馬2024年的公共假期供大家參考:
從上表可以發現,各地都有自己的假日,公共假期涵蓋的範圍則依當地為主,因此需要查詢各地政府公告資訊,才能進一步了解所在地區是否涵蓋在放假範圍內。
維基百科也有對大馬的公共假期與地區性做表格分類,礙於篇幅,這邊僅附上連結給大家作為參考。延伸閱讀:馬來西亞公共假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馬根據地理位置,分為東馬與西馬,四季如夏、多雨潮濕,容易感到濕熱與悶熱。
人口組成多元,造就多樣文化,仍以馬來人(含土著)與回教為主體,人口與經濟重心又以西馬為主,雪蘭莪(含吉隆坡)、柔佛(靠近新加坡)更是重中之重,也是人口族群分佈較不失衡的行政區。
有趣的是,華人社群也主要活躍在西馬的西半邊沿海一帶。
總的來說,不難看出大馬的發展重心都放在西馬上,不論是人口還是經濟,主要都圍繞在西馬,更是以沿著馬六甲海峽以及緊鄰新加坡這一塊為主要核心。
隨著國際地緣政治角力加劇,東南亞地位提升,大馬近年經濟表現亮眼,且國民年輕,意味著勞動力與消費力皆具潛力,未來有望逐漸取代中國,成為東南亞航向世界的出海口要角之一。
反之,礙於國際資金投資,可能仍會偏重在馬六甲海峽沿岸與新加坡周遭一帶,意味著「重西輕東」的趨勢,可能會因此擴大東西馬的發展落差。
未來大馬政府該如何彌平東馬與西馬的經濟落差,抑或是西馬的東海岸該如何藉國際局勢發展,考驗著政府的智慧與政策規劃。
以上就是筆者,從網路各處蒐集資料後的大馬總結,若有任何需要校正或補充之處,還請各位讀者、專家不吝指教,謝謝。
有緣人,我們下篇文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