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不想只是上班,我可以怎麼做?—應用《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

1.如何找到優勢

詢問自己過去喜歡擔任何種身分(例如學生或籃球隊隊員)、人生發生過的重大事件、想成為怎樣的人等等的事蹟,探究這些所需要的能力,以及自己具備其中的哪些能力,以找出喜歡且擅長的事情。


我過去雖然是在課堂上令老師頭痛的學生,但對於課後在服務業的打工卻做得興致高昂,這就是我喜歡的角色。詳細列出幾個角色後,我發現自己喜歡和人聊天與交流,擅長縝密的規劃,因此後來對於專案管理、業務等工作都產生濃厚的興趣。


2.如何設定目標

用「以終為始」的概念,先期望自己10年後會是什麼模樣,再回推現在應該如何制定短中長目標。另外也可以找一個理想的楷模,拆解他的成就與努力的方向作為參考。


我曾經在另一本書上看過一個說法,強調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單一的結果,而是培養出一個系統。例如我在設定目標時,與其期望「減肥5公斤」,不如預計「養成每週運動3次的習慣」,或是「每天五蔬果」等。這和多數人的主張可能有所違和,但事實上,培養出一個系統才能讓這件事持續做,而不是達成目標後就成為過去式。


將這兩個原理結合,我訂出「希望自己十年後,能擁有工作和生活平衡的人生」的目標,並詳細寫下十年後的自己會持續進行哪些事情。


3.如何回顧檢討

每次的回顧視為改造失敗的機會。在開始之前,先將選擇分為A/B Test,以利回顧時分析哪一種更好,或是要更換哪一個策略,並且學會適時的拒絕。


我想特別分享「適時拒絕」,一開始我覺得這件事很難做到,因為我感興趣、想做的事實在太多了。所以我開始運用專案管理的思維,將每件事個別規劃成一個小專案,並且在執行時,仔細評估利弊。例如這件事是否真的是我的興趣?我願意持續這件事3、5年嗎?能否和我目前的生活結合?會不會使我壓縮到其他事情?我的能力是否有優勢?會不會做起來很吃力?在這些反覆評估後還能夠完成的專案,才會納入我長期的目標規劃裡。




「我太忙了,雖然我很想閱讀,但我有更重要的工作,這個我只能放棄。」許多人生活裡充斥著這樣先放棄的心態,但我認為拒絕是先嘗試過、仔細分析才會做得事,況且在執行的過程中,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例如閱讀了一本對工作有益的書,反而讓工作變得更加省時省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問題學生到熱愛閱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