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很久不知道什麼是睡到自然醒的感覺了,回想以前週末可以囂張的睡到近中午再去吃個早午餐,然後再慵懶的抱怨一天時間怎麼那麼短。然後轉身繼續放肆地浪費我們的週末。
現在不管是週末、國定假日或是旅行時,都一樣得早起。
熟識我的人都知道,我視睡眠如命,能睡就不會醒,清醒於我如浮雲。
所以當我決定為了孩子提前在6點半醒來準備早餐時,我為我自己感到驕傲。
但這一切來得並不自然,是用好多個暴怒的早晨換來的覺悟。
孩子是最活在當下的一群人。他們就是你每天靜坐冥想時要練習的生活方式—不去擔心未來、不被過去困住,只專注在眼前這一個時刻。
正向教養裡有一招是制定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早上或是睡前的作息表。把那段時間該做的事全部寫或畫下來,和孩子一起討論先後順序來讓她有參與感。然後一起貫徹執行作息表。
而爸媽的工作就是當孩子迷失在當下時,問他們作息表上下一件該做的事是什麼。
使用作息表一陣子後我們的早上開始順利的運作了;她起床會自己先穿好衣服,吃完早餐後會去刷牙上廁所。如果時間超前還可以看一小段卡通。
有時會順暢到讓我人生頓時失去重心。
但孩子總是不會忘記他們的使命,一定會在其他地方弄你一下來確保我們不會太過安逸。
孩子大約在五歲以後才開始學會有目的性的做某件事。在那之前,他們就是會盡情的享受當下每個片段。
在我了解孩子的發展後,我才意識到我之前都是以大人為中心,覺得S應該要更加配合在出門前加快動作。但這不是他們發展階段中合理的要求。
所以我決定給她足夠的時間讓她在早上享受她的人生,並引導她跟隨作息表。
並在前一晚讓她早點上床,而我也得早起做早餐。
在這一切的改變之前我就是很軟爛的等她起床後才急急忙忙地催促她更衣然後我去弄早餐。從一睜開眼就是一個不斷在和時間賽跑的荒謬的、成人的節奏。
對於一個還想當個軟爛少女卻已成了中年大媽的我,期許自己能在不被逼瘋的範圍內盡力幫她保有那神奇的、沒有壓力的活在當下的能力。
希望當她未來要面對非自願性早起的人生時,可以運用這個超能力來渡過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