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為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M還在肚子裡時我看了一本關於手足關係的書,裡面形容家裡有新生兒時老大的心情幾乎等同於失戀。

想像你深愛的人帶了一個比你年輕可愛的愛人回家,還跟你說你現在太大、太老了,所以你的衣服玩具都應該讓出來給家裡的新人。請問你作何感想?

這個換位思考的練習讓我產生的深刻的同理心,對於我在處理S面對妹妹的情緒有不小的幫助。

那天在車上,baby M 又開始要哭起來了。

我從副駕彎折著身軀、伸長手臂到後座想安撫她。我用了幫她準備的奶嘴、布書、小猴子都沒辦法止住她的哭,眼看音量即將要爆了,我看到了S帶上車的小熊。

「S,妳的小熊可以借M嗎?」

「不要,我想玩!」

(深呼吸…)「喔…可是妳上次借M小熊她好像很開心耶!」

「可是我現在要玩!」

「喔…好吧…那妳玩好可以借她嗎?」(背景音量就像屁股坐到遙控器般地不斷增強)(過了兩秒)

「我玩好了,可以借M了,但是她下車要還我,因為我要和小熊睡覺。」

「嗯,一定會還妳的啊!」

識相的M,看到小熊果然停止了哭鬧。

原來嬰兒也懂別人的玩具最好玩的道理。

「M看到我的小熊就不哭了耶!」

「對啊!謝謝妳分享!妳真是個好姊姊。」

(S下車,小熊直接留在車上)(到底是有多愛?)

正向教養裡面很強調的一點是尊重孩子。

想像你交涉的對象是一個成人,而她正在使用她的東西,並跟妳說現在無法借你,你會有什麼反應呢?

你會說「怎麼這麼小氣?」還是「這是我買送妳的耶!」

當孩子有讓我們不方便的回應時,我們常常會用大人的權威來迫使他們迎合我們。

但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不公平與不被重視。

雖然我在忙亂的育兒日常裡也常常很希望孩子直接回我 Yes Sir,但我知道這樣養出來的孩子不會成為我期待她成為的大人。

所以遇到狀況時只好先咬住自己的舌頭、閉著眼睛翻個白眼再加個深呼吸、收起外露的殺氣,再把正向教養的台詞丟出來。

雖然不是每次奏效,但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小驚喜。

而這些小驚喜則是讓我想繼續下去的動力。

raw-image


avatar-img
3會員
36內容數
::媽媽n :: //設計人//美國正向教養認證家長講師// 這裡有我用圖文記錄了關於正向教養的實踐、衝突和心得,還有一些美國的教養資訊分享,當然還有一些育兒的五四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媽媽恩 的其他內容
剛出月子時我們花了點時間適應。 產後身體的不適、M住院和SM接連感冒等狀況讓我陷入了煩躁地獄。 那陣子看到S時就反射性的想唸她。叫她收玩具、叫她輕聲細語、叫她動作快點。 基本上就是要她當個大人。 我把生活的壓力發洩在她身上。 而我的煩躁也影響了S,那陣子她也極難相處;拖拖拉拉、哭哭鬧鬧、
妹妹是在2021年出生的。 雖然美國這兒已經有了疫苗,但我們還是不敢太鬆懈。 我們每天都嚴格要求S回家一定得先洗手才能靠近妹妹,而且不能摸她的臉。 前陣子,不知道S哪來的靈感,又開始愛彈嘴唇(就是嘴巴閉著,然後發出ㄅㄨ的聲音,嘴唇就會震動)。 我每次看到她這樣玩都會請她停。
我們有一對好朋友,是我們搬來西雅圖的第一對朋友。 後來他們在S出生的前夕搬到了東岸,所以S並沒有機會好好認識他們。 但往後的幾年間,我們彼此都有機會拜訪對方的家,再加上偶爾的視訊,S也認識了他們。 在這一兩年因為該死的疫情,我們沒有機會再見面。而彼此忙碌的生活也讓我們減少了視訊的機會。
那天全家一起去了華盛頓大學附近的一個戶外的大型商場,那裡有一個小小的兒童遊戲區可以讓孩子放電。 在S進去前我就注意到有個大約兩歲的孩子不知什麼原因在媽媽身旁上演了崩潰劇。 S進去玩一陣子之後便邀請我進去一起玩,但我說我站在外面看就好。
別人家裡有長輩會把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叫起來逗弄,我們家則是有S。 她就像一隻拉布拉多幼犬,只有吃東西和睡覺時會靜下來。其他時候就會不間斷的在家裡每個角落巡邏,找事情忙。 偏偏我夢想領養的動物是有著白鬍子的老狗,每天除了吃和睡以外就是窩在主人旁邊什麼都不做,這樣才符合我的能量。 生過小孩都知道,這
剛出月子時我們花了點時間適應。 產後身體的不適、M住院和SM接連感冒等狀況讓我陷入了煩躁地獄。 那陣子看到S時就反射性的想唸她。叫她收玩具、叫她輕聲細語、叫她動作快點。 基本上就是要她當個大人。 我把生活的壓力發洩在她身上。 而我的煩躁也影響了S,那陣子她也極難相處;拖拖拉拉、哭哭鬧鬧、
妹妹是在2021年出生的。 雖然美國這兒已經有了疫苗,但我們還是不敢太鬆懈。 我們每天都嚴格要求S回家一定得先洗手才能靠近妹妹,而且不能摸她的臉。 前陣子,不知道S哪來的靈感,又開始愛彈嘴唇(就是嘴巴閉著,然後發出ㄅㄨ的聲音,嘴唇就會震動)。 我每次看到她這樣玩都會請她停。
我們有一對好朋友,是我們搬來西雅圖的第一對朋友。 後來他們在S出生的前夕搬到了東岸,所以S並沒有機會好好認識他們。 但往後的幾年間,我們彼此都有機會拜訪對方的家,再加上偶爾的視訊,S也認識了他們。 在這一兩年因為該死的疫情,我們沒有機會再見面。而彼此忙碌的生活也讓我們減少了視訊的機會。
那天全家一起去了華盛頓大學附近的一個戶外的大型商場,那裡有一個小小的兒童遊戲區可以讓孩子放電。 在S進去前我就注意到有個大約兩歲的孩子不知什麼原因在媽媽身旁上演了崩潰劇。 S進去玩一陣子之後便邀請我進去一起玩,但我說我站在外面看就好。
別人家裡有長輩會把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叫起來逗弄,我們家則是有S。 她就像一隻拉布拉多幼犬,只有吃東西和睡覺時會靜下來。其他時候就會不間斷的在家裡每個角落巡邏,找事情忙。 偏偏我夢想領養的動物是有著白鬍子的老狗,每天除了吃和睡以外就是窩在主人旁邊什麼都不做,這樣才符合我的能量。 生過小孩都知道,這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家人將車子緩緩開進台中的光復新村,早晨綿柔的微光從車道兩旁的綠樹隙縫間,輕輕灑落,在老眷村的紅磚牆上印下細細碎碎的影子。繞了一圈找好停車位後,我們合力將裝箱的嬰兒鞋、手作包和各式的布雜貨搬到指定的攤位上,鋪上藍白相間的桌巾,將陽傘展開固定好⋯⋯
記得第一次見到陰陽海這個奇景時,就想著以後要幫他畫個小故事。後來參加了台灣漫畫基地的活動,有了個契機創作這個極短篇。 盛產黃金的城市已不若過往繁華,但連綿的金色海浪仍訴說著地底依然埋藏的寶藏。
  前陣子因為看台灣的嘻哈比賽節目,裡面有一位選手寫了一首關於茶室文化的歌。   這項文化猶如人心在光明以外的黑暗,那些孤獨、慾望被隱藏或難以訴說的一面,在此聚集、顯化,漸漸的成為黑暗中的燭火,看似微不足道,卻燃起了一部分人們再次感受到活著的溫暖。
這次方格子徵文主題「Hi Taiwan X 方格插畫家點點名」讓我想起臺灣很多名勝古蹟、特有的自然風貌,但最後我仍選擇離我生活最貼近的捷運為主題,因為這樣的文化,不再僅是遙遠而追念,而是共同依賴著、創造著的進行式,提醒著我們通常身在其中而不自覺,也不要忘記珍惜。
  稠密的都市中,我曾找不到一個狹小的隙縫投放心情。假定,將滿溢的惆悵壓縮為言語,亦不見得能換得相等的共感,為防止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深心理的疼痛,明哲保身的我選擇憋著整瓶苦水。比如,這份失戀的痛楚。
台啤是台灣生產的,應該能代表台灣吧??還有就是台灣的火鍋店可能跟超商的數量一樣,在全球名列前茅,這表示台灣人一定很愛吃火鍋!! 火鍋文化在華人文化圈好像也不禁相同,這又得從小時候開始說起了,我們家其實沒有吃火鍋的
家人將車子緩緩開進台中的光復新村,早晨綿柔的微光從車道兩旁的綠樹隙縫間,輕輕灑落,在老眷村的紅磚牆上印下細細碎碎的影子。繞了一圈找好停車位後,我們合力將裝箱的嬰兒鞋、手作包和各式的布雜貨搬到指定的攤位上,鋪上藍白相間的桌巾,將陽傘展開固定好⋯⋯
記得第一次見到陰陽海這個奇景時,就想著以後要幫他畫個小故事。後來參加了台灣漫畫基地的活動,有了個契機創作這個極短篇。 盛產黃金的城市已不若過往繁華,但連綿的金色海浪仍訴說著地底依然埋藏的寶藏。
  前陣子因為看台灣的嘻哈比賽節目,裡面有一位選手寫了一首關於茶室文化的歌。   這項文化猶如人心在光明以外的黑暗,那些孤獨、慾望被隱藏或難以訴說的一面,在此聚集、顯化,漸漸的成為黑暗中的燭火,看似微不足道,卻燃起了一部分人們再次感受到活著的溫暖。
這次方格子徵文主題「Hi Taiwan X 方格插畫家點點名」讓我想起臺灣很多名勝古蹟、特有的自然風貌,但最後我仍選擇離我生活最貼近的捷運為主題,因為這樣的文化,不再僅是遙遠而追念,而是共同依賴著、創造著的進行式,提醒著我們通常身在其中而不自覺,也不要忘記珍惜。
  稠密的都市中,我曾找不到一個狹小的隙縫投放心情。假定,將滿溢的惆悵壓縮為言語,亦不見得能換得相等的共感,為防止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加深心理的疼痛,明哲保身的我選擇憋著整瓶苦水。比如,這份失戀的痛楚。
台啤是台灣生產的,應該能代表台灣吧??還有就是台灣的火鍋店可能跟超商的數量一樣,在全球名列前茅,這表示台灣人一定很愛吃火鍋!! 火鍋文化在華人文化圈好像也不禁相同,這又得從小時候開始說起了,我們家其實沒有吃火鍋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在孩子長大後感到失落和落寞的心情。雖然過去期待孩子長大,但現在卻希望時間能慢下來。作者透過從事一些動作來暫時跳脫這種思緒漩渦。這篇文章描述了許多家庭可能都會面臨的情況,讓讀者感受到共鳴。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時候,跟家裡的人吵架,於是逃家朋友家一兩天晚上不睡大發牢騷,朋友或是朋友的家人,明著暗著,拐彎抹角的勸,不著痕跡將我們勸回去,回家時,心中帶著滿滿的歉意,覺得自己太敏感、太小題大作了。 當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時跟公婆不合,有時看小姑小叔白目,有時很想打妯娌,種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Thumbnail
明明帶著一些渴望想著要幹嘛幹嘛,但身體就懶在那邊只想放空,像個賴在地上不想收拾玩具的小孩,但這幾次就漸漸也不責備了,就是無奈地把那些渴望醞釀清單給延後進行,超像新手爸媽的修煉。發現自己總在想著可以/應該要如何如何,可也無形中讓本來的那個我(本質/小孩),增添慌亂和無法選擇的狀況,我的腦袋真的好強勢和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生產後,一開始還有辦法認真地執行瘦身和運動計畫,還記得當媽媽外,我還是我自己,也是我先生的太太。 但,照顧孩子哪有那麼容易? 我們連照顧自己都來不及了 遑論照顧關係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在孩子長大後感到失落和落寞的心情。雖然過去期待孩子長大,但現在卻希望時間能慢下來。作者透過從事一些動作來暫時跳脫這種思緒漩渦。這篇文章描述了許多家庭可能都會面臨的情況,讓讀者感受到共鳴。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越看越覺得,「母愛」其實是很複雜的,比其他任何的愛都複雜,尤其隨著時間的過去,孩子的長大,一直變化著,母親有沒意識到那種變化呢?意識、心理及行動上有沒有跟著改變?在在都影響著孩子、母親本身,還有親子關係的本質啊!   誰說生了孩子後就自然會當爸媽了呢?那是古時候的人沒意識到人生中什麼都需要學習,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些時候,跟家裡的人吵架,於是逃家朋友家一兩天晚上不睡大發牢騷,朋友或是朋友的家人,明著暗著,拐彎抹角的勸,不著痕跡將我們勸回去,回家時,心中帶著滿滿的歉意,覺得自己太敏感、太小題大作了。 當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有時跟公婆不合,有時看小姑小叔白目,有時很想打妯娌,種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Thumbnail
明明帶著一些渴望想著要幹嘛幹嘛,但身體就懶在那邊只想放空,像個賴在地上不想收拾玩具的小孩,但這幾次就漸漸也不責備了,就是無奈地把那些渴望醞釀清單給延後進行,超像新手爸媽的修煉。發現自己總在想著可以/應該要如何如何,可也無形中讓本來的那個我(本質/小孩),增添慌亂和無法選擇的狀況,我的腦袋真的好強勢和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生產後,一開始還有辦法認真地執行瘦身和運動計畫,還記得當媽媽外,我還是我自己,也是我先生的太太。 但,照顧孩子哪有那麼容易? 我們連照顧自己都來不及了 遑論照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