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與成功有約》讀後感(下)

習慣四:雙贏思維

人生並非零和賽局,無須事事爭奪輸贏。之前閱讀過《華頓商學院的情緒談判課》,書裡也說到,就算是在談判桌上,也並非「非贏即輸」,事實上,最好的談判結果應該是「雙贏」。只不過,在人際互動中,要達成「雙贏」共識並不容易。於是,在習慣四「雙贏思維」篇章中,作者認為人若具備三大品格修養,則愈能做到「利人利己」的人際互動模式。

三大品格特質:

  1. 真誠正直:誠實並堅持有意義的承諾及使命。
  2. 成熟:勇氣與關懷兼備而不偏廢,亦即「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感情與信念,又能顧及他人的感受與想法」。
  3. 富足的心態:源於厚實的個人價值觀與安全感,由於相信世間有足夠的資源,人人得以分享,所以不怕與人共享名聲、共財勢。

習慣五:知彼解己

要做到習慣五,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同理心」,並避免成為自以為是的人。自以為是的人常以四種反應傾向造成無效溝通:

  1. 價值判斷:對旁人的意見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2. 追根究柢:依自己的價值觀探查別人隱私。
  3. 好為人師: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
  4. 想當然耳:根據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為與動機。

作者認為,正確的溝通方式應該是同理心的傾聽,至少包括四個階段:

  1. 複述語句,專心聆聽
  2. 加入解釋
  3. 摻入個人感覺,體會對方心情
  4. 帶有感情的加以解釋

讀到這裡,不免想起已過世的父親,想起我和爸爸之間的溝通有多麼糟糕。以我自己的認知,我從來不覺得爸爸有想過要跟我們母女三人「溝通」過,他一貫的態度就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聽我的就對了」,每每想跟他分享生活,最後都會被他逮到可以說教的把柄,令人很是無奈。

既然自己厭惡這種溝通模式,那麼我又能做到正確的溝通嗎?自我省思,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自己其實也時常抱持著自以為是的四種傾向,不僅不善於傾聽,還急著發表自己的意見。總以為以自己的經驗出發,可以讓他人有所參考,可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他人的感受。

現在只想提醒自己,就算還做不到同理心的溝通,至少要盡力避免無效溝通的四種反應傾向。

習慣六:統合綜效

書中重點

統合綜效的觀念源自一種自然現象:全體大於部分的總和。

達成統合綜效的五個步驟:

  1. 確定所面對的問題或機會
  2. 別人的看法(先設法了解別人的想法)
  3. 我的看法(設法讓別人了解你的想法)
  4. 腦力激盪(創造新選項、新構想)
  5. 高明方案(找出最佳解決之道)

心得啟發

當人們困於眼前方案都不是最佳解時,若能跳出既有框架得出更有利的解決之道,即是「統合綜效」的展現。但是,要跳出既有框架何其容易?習慣六倒是可以用來提醒自己,陷入兩難僵局時,或許與他人共同腦力激盪可以得到更有利的解套方案。

書中劃線內容

  • 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從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
  • 你可以忽視外在的侮蔑,拒絕接收負面能量,找出對方的優點並加以利用,強化自己的見解,擴展自己的視野;你還可以在互賴的狀況中,鼓起勇氣、開放心胸,表達意見與感受,而你的態度也能鼓勵他人保持敞開。

習慣七:不斷更新

書中重點

  • 從四個面向磨練自己:1.生理層面:適當運動有助健康2.心靈層面:確立與堅持價值觀3.心智層面:不要停止自我教育4.社會情感層面:歷練待人處事之道
  • 良性循環使人成長學習能持續培養良知,促使我們步向個人自由、安全、智慧與能力的道路。順著這個良性循環,我們學習、堅持、實踐,並且不斷提升。

心得啟發

其實習慣七也就是終身學習的概念,終其一生都要不斷學習,讓自己在各方面都能持續成長,每天成就更好的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