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8|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欣賞力——陪你到老的歡欣、撫慰與鼓勵,讓你每天領賞


    raw-image

    圖:沈哲哉《瓶花》co 1970s


    #欣賞這件事有做到的話,會喚起你內心的歡「欣」,讓你有領「賞」、得到禮物之際遇。



    平常看畫展,焦點都在畫家身上。上週末卻反受「收藏家」的吸引更多——龔玉葉與她的畫家朋友們(高美館~2024 Aug 18)。從現場的兩段錄影訪談發現,年逾九十的她仍有勃發之氣,能量盈滿,臉上常有喜不自勝的自然微笑。這樣的老者太稀有。不禁想問:她是怎麼走到這一境界的?


    她因為父親經商成功,小時候在東京受教育。但她說不曾想會成為收藏家,成人後也只是平凡地生活、上班、顧小孩。人生有一轉折是1983年她所謂的中年危機,從美國回台灣後卻「完全失敗,走投無路」⋯⋯雖未言明是何困境,但非常特別的是,莫大壓力之下她竟是跑去逛藝廊;她說,不用花錢又可以看很久。


    可是,我覺得應該不只這樣;應該還有的,是她找到了真心喜愛的這件事——賞畫。



    #真心喜愛的,定要去追求

    生活中偶遇的人事物是否曾讓你有心動之感?即使只一瞬,那都值得你去把握、去探究。因為這樣的喜愛,就是讓你能量盈滿的關鍵;也是困頓時,能撫慰、啟發你的動力源。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會算計、會發展出一套套好理由,說服你不要跟隨「心」。太費事、太花錢、別人怎麼想、我沒買這個也好好的⋯⋯結果,就是掉回日復一日的輪迴⋯⋯


    生活的路線太固定也不容易找出你真心所愛。所以,要「多移動」,甚而需要幅度較大的移動,讓自己更新。下次再遇到你真心喜愛的,別再遲疑,就走上前去一探究竟。你有往前跨一步,至少可以釐清自己的喜愛程度,並決定是否再追下去?或者先打住。


    但是,若問都不問,那就會變成永遠壓在心頭的未解之謎。



    #愉快領賞的秘密

    先有「心動」,再來就是要願意空出時間去「觀察」,就是透過你的眼、耳、鼻、舌、身去感受。「欣賞」則比觀察更深入一層。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這句話即告訴我們「欣賞力」是怎麼培養出來的。「相與析」的「析」,我解釋為「分析整理」,而「相與」是「互有往來」。請想像一下「相與析」這件事,是不是要有兩個人以上,而且他們一起做的事是促進彼此對奇文的更加「瞭解」?那是什麼呢?


    我覺得,那就是「學習」啊。欣賞他,就是能找出他值得我學習的點。


    也就是說,只觀察是不夠的。要提升到「欣賞」的層次,你要有「老師」或至少有「同學」,透過與他們互動,你的觀察才能透過更多的瞭解而看見畫作的美善,而深入到欣賞的層次,並見賢思齊,甚而能與畫作對話。


    所以,只是發現、讚嘆,嚴格說來,還不算是欣賞。然而,生活中要遇見美好,已屬難得,還要記得用學習的心態去親近;這不是難上加難嗎?


    其實,也不難的。各地都有美術館,擁有專業的人已經幫我們過濾、布展出各種美的事物,是有別於大自然,或精品百貨的另一選項。各種展出也多配備有導覽員,其實,若能抱持著學習心去聆聽,定能漸漸培養出欣賞力。


    龔女士早年即遊遍歐洲各大畫廊。若有提供導覽,她一定付費去聽,因為從導覽中可以「學習」。若有不懂的地方,因為有老師,才有可以詢問的對象。而且,她若覺得導覽老師講得好,就會給小費,這樣子老師因獲得肯定而開心,也可能會跟她多講一些。


    願意「下成本」去學習,這就考驗著一個人真心喜歡的程度了,這也是龔女士有別於一般收藏家之處。大多數收藏家是做不到這種深度的;他們多半把藝術品當作是投資、買賣、賺錢的工具,很可能壓根兒就沒想要觸及畫作之美。


    然而,像龔女士這樣靠一己的財力去買畫,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她每一次出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限的金錢是要去購入她「真心喜愛、真正想擁有」的,那麼,連帶地她也透過做這些功課,而能窺見一位藝術家的人格與精神,進而對他們有一份真正的「尊敬」;因為她多投資台灣在世的畫家,又可與他們近距離互動;由此而來的支持或贊助便是一個真、善、美的循環。從自己的真心喜愛出發,一路走到欣賞、收藏後,最後能與喜愛的源頭有所交流了。願意主動去接近自己的真心喜愛,結果收穫了滿心歡欣,與獎賞;雖然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其實是多面向的,也讓這些台灣畫家得到堅實的後盾支持,得以安心地繼續創作。



    #收藏是拿來陪伴你的

    你真心喜愛的器物、書、畫、音樂⋯⋯這些都帶有能量,都可以陪伴你,讓你在那裡面提升到另一個維度,享受「有產值的放鬆」,得到身心盈滿的能量。


    只是,一般講到「收藏」,都會聯想到需要家財萬貫吧,因此多數人是不敢想去收藏什麼的。


    龔女士的故事或可提供你另一角度。前文提及她在中年危機時回台。與她相熟的鄰居是太極藝廊的老闆,那時正巧想收山,畫作多半價出售。其中有一批本來是要留給美術館收藏的,但預算遲遲不來。老闆知道她愛畫,又是鄰居,但是沒錢,就說她可以先拿走畫,錢慢慢還!她後來是拿陽明山的房子抵押貸款去付。


    是收藏家的氣魄嗎?我看到的仍然是在考驗「是否真心喜愛」,還有,就是這種等級的收藏似乎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的。

    不過,這世上一定有人會因為真心喜愛到很深的程度,而願意為它負債的;但這又是大腦算計會排除的,非一般行事。


    不知她本人會如何評論當年的負債之舉;但如今看來,那是一個轉負為正的契機。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並不是說願意負債就等同於真心;然而,面對自己的真心所愛時,不妨自問:我願意拿多少錢去換?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抱怨自己活得很累,羨慕別人都有閒有錢,卻死活不願意去服務好的飯店住幾天⋯⋯怕花錢是一種很要命的習性,這樣說並不誇張,真的會變成自己在害自己。如果你感覺自己有一點類似,其實不必難過,大多數人是這樣的,而且若你願意走出來,也是有方法的。可以先試:買東西時,要選擇比原本預算多一點的⋯⋯


    事實上,先不講高價藝術品喔,就一般日常用品。有人就習慣只看數字,總挑最低價的買,反正是消耗品;果真如此嗎?買進你生活裡的,其實是你的 #paraphernalia,是「你整體能量的周邊部分」。若懂得這個道理,那麼,遇到你真心覺得更好看、更好用的物品,真的要多花點錢去購入。


    想想,在漸老的一路上,若能一心與「真心喜愛」相遇,且不吝惜金錢,買來就是參與我的生活、陪伴我很久。平凡的日子會因你由衷的喜愛之情,讓靈魂受到滋養,如此,日日歡欣,即使只是日常用品的收藏,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很美了。



    #結語

    透過龔女士的慧眼與努力,台灣一些早期畫家的作品得以留存至今。其實,許多畫家都一直在學習技法、自我磨練。這次也觀賞了野獸派的、抽象畫的技法,只是內容都換成了台灣本地日常,看起來分外親切。如果我們能重視本土藝術,培養人民的美感與欣賞能力,對自己的食衣住行講究,所謂產業如觀光,才有厚實的根基。


    而這一切,正如本文之要旨,即個人願意從「自己的真心喜愛」出發!


    ——————

    《智慧瑜伽——薄伽梵歌首二章的身心靈秘密》,江信慧著,商周出版,202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江信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