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CA 能帶你達到80分的合格標準,
但有了生成AI,
DCPA 能帶你達到120分的創造性!」
這段有趣的論點,摘錄自日本作者伊藤羊一[1]與尾原和啟[2]於2024年5月22日出版的著書,
《努力革命 ラクをするから成果が出る! アフターGPTの成長術》[3]的第132頁。
這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心態!
在ChatGPT問世以前,用PDCA做事是很有效率的!
PDCA分別代表四件事:
Plan 計畫
Do 實行
Check 評價
Action 改善
透過PDCA循環,每一個循環我們都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但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卻說這只能帶給你80分的品質。
你應該活用AI,把PDCA的心態轉為 DCPA。
DCPA的第一步就是 Do 執行,
也就是說,用生成式AI,
先「做」出許多的雛形,許多個草稿,
接著進行DCPA的第二步 Check 評價,
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說我們在評價AI的雛形與草稿,
要抱著一種找「SSR (Super Special Rare)」[4] 的心態,
一直嘗試一直嘗試。
嘗試大量以後,就會遇見讓你心動的雛形與草稿,
這時候進入DCPA的第三步 Plan 計畫,
來擬定自己真的要從哪裡開始行動。
而計畫都設定好後,進入DCPA的第四步 Action 行動,
你就能從80分保底出發,發會自己120分的創造性。
這樣子活用AI的方式,
我不能說是認同,而是已經早就結合進我的日常知識工作流了。
而的確,有了ChatGPT,許多蠻廢腦力的事情,
例如給文章取標題,給段落做翻譯,
都可以交給ChatGPT代勞,
而我只需要從ChatGPT的答案裡面,
挑選出品質最好的答案就可以。
不過,我能選出最好的答案,
也是因為我自己背後有一套對好答案的審美。
我想ChatGPT在未來,可以成為另一種照妖鏡,
從一個人選擇的ChatGPT答案,
就可以看出他的水準,背後的文化累積。
就像有了社群網路,才知道社會各式各樣的人日常怎麼過;
有了生成式AI,就可以進一步觀察到社會各式各樣的人心裡怎麼想。
觀察起來最有意思的,果然還是人。
Reference
[1] https://www.youichi-itou.net/
[2] https://obarakazuhiro.jp/
[3] https://www.amazon.co.jp/dp/4344042409/
[4] https://kknews.cc/game/oxqzg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