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應該要有專職收入比較穩定。他們說,中年人,職涯不要太冒險,要小心。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這些話。
預留半年的時間,試著給自己機會去探索,盡量嘗試想要的工作型態和類型,生計部分以持續接兼職來支付生活費。但,昨晚竟然翻來翻去兩小時多才睡著,早上吃飽,隔十幾分鐘後就拉肚子(確定不是吃到壞東西)。
半年職涯探索期,目前兼職總體收入平均下來可負擔每個月吃住生活,想存錢就需要很省才擠得出一點。翻開行事曆,接下來有幾個月是工作較少,每每翻到那幾頁,就會心微涼,好像沒有達到業績的業務般心虛。
等等,現在是要算業績嗎?這是這段期間的目標嗎?
前面那些他們說,可能已經被我吸收進去,更驚人的是,我身邊的人根本沒有這樣說。只要能照顧好自己,親友們是支持我去走自己的路,也就是,沒有人管我想怎樣去嘗試。吼~我又再畫框框給自己,真的是畫框框大師無誤。經濟框框,嘴巴上說生活無虞,心裡面卻想要每個月可以存多點錢,預防未來的不確定風險。效率框框,早上六點起床,八點開工,時常檢討這兩個小時做的事情太少。發展框框,期許自己可以每天都學習課程、做工作、運動,多方向成長,半年後看見大幅成長。
天啊,寫到這內心大喊,真是受夠這個人。好煩!好碎念!好多要求!想做就去做,說這麼多做什麼幹嘛,光被念就覺得壓力好大,好想逃。
可是發展需要具體目標,有助於前進的動力與方向,不是嗎?框框和具體目標有差別嗎?
仔細想想,具體目標是針對想要成為的自己,包括特質、能力、狀態等,接著列下清楚可以執行的事項。框框呢?框框提出的點也是我在意的,可是框框出自於擔憂,它會不管當下狀態,只看見沒做到的部分,開啟一連串疲勞轟炸,只差沒說出我是為你好(拳頭都硬了)。好像小時候被父母無差別關心的反感,父母希望小孩好,想到什麼隨時就會叮嚀,久了我們自動將這些當耳邊風,認為那是他的擔心,我知道在做什麼就好。
成年後,發現無論是否熟悉我工作的領域,爸爸總是會一直給意見,勉強給到很怪令人想笑的地步,知道他是關心,也就順著接納。有天忍不住,好奇問爸爸,如果他單純就是聽我分享,或是聽完讚美我,如何呢?爸爸突然坐直,很正經地說∶「你要知道,單純讚美是虛偽的,爸爸要多提醒鞭策你,你才會成長!!」忽然領悟到,我爸是用他對待自己的方式,試著想幫我。從貧困家庭努力奮發翻轉為中產階級的爸爸,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
近幾年爸爸早已放心我對人生的規劃,沒想到換成我對內的無差別鞭策。十幾年來,極力在調整與療癒自我,想超脫原生家庭的影響,再次遇到挑戰。方框、圓框,真心想要的框就是好框。手上的框明顯不是我想要的,是擔憂所創造出來的框,產來源頭是我可能會做出不利於自己的作為或不作為,因此它要反覆提醒我才行。它,不相信我。
過去希望父母相信我,如今換我被問,那你相信自己嗎?多相信?
我...相信自己...60%(抱頭),儘管如此,想要走向更相信自己。人生路上最親近的夥伴就是本人,不相信自己要相信誰。現在就開始,練習並成長為值得我相信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