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9|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讀書筆記、對照]【以母愛之名 Ch.6】從自愛到成熟的愛自己──鍛鍊愛的三種途徑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要與依賴,他為何不願意長大;」

 

這個我懂,所謂的「自己愛自己」(應該是「自愛」吧!),是將「自己」分成幾個角色,

如:A、B、C等,然後以一個角色去愛另一個角色,這樣就很清楚了。

 

以前講到「自己愛自己」時,應該是囫圇解讀,囫圇愛的吧!只記得要「愛自己」,喔!只有那個被愛的自己,至於是「誰」去愛,「哪個自己」去愛的呢?就無暇顧及了。

 

回想一下,我將自己的「角色」分得那麼清楚,應該是學了諮詢之後。老師說,諮詢師在諮詢的時候,同時有幾個角色,一個在聽個案講,一個在幫她開配方,一個在幫她看投射,一個在幫自己看投射,一個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需要……,這些角色是同時進行的。

 

那時候有分「花精諮詢師」和「身心靈諮詢師」,前者是聽個案說,幫她開配方,關心她有沒有好好使用花精;後者要出現上面說的多個角色才行,而且要會看個案目前處在哪個成長階段?給她需要的。我的多個角色自然出來,老師給我的證書是「身心靈諮詢師」。

 

從此以後,不論是看個案或看自己,就很清楚了。有時候我們會碰到周圍的人說的話前後不一(剛剛說的,上午說的,或前幾天說的),因此生氣,甚至吵架,我聽得出來那是不同的角色在說話。這麼一來,對於許多事情就分辨得很清楚了。像:自己愛自己,自己怪自己,還有像:期望、誇獎、遺棄等等通通明白了。

 

「(2)對自身的愛的教育與昇華。如果愛自己就等同買iphone、吃大餐、去約炮,那這種「愛自己」註定會走向某種偏執的心理,而無法讓自己成長──因此,我們需要新的認同,一些能帶領我們成長的學問、組織、朋友等;」

 

要做什麼「愛自己」呢?


我之前,對朋友或來參加活動的人說,我們知道要「愛自己」,只是做哪些事是愛自己呢?一般人想到的喝咖啡、吃飯、看展覽、旅遊等,很好沒錯,是對自己好,只是那還不夠,每天找一點時間,和自己單獨相處,想一想今天做了哪些事?寫在日記上,這是進一步的做法;

 

再來是來參加座談會、花語課,每週為自己留一段時間,來這裏坐下來,說說自己,聽聽別人的,培養另外一個獨立於自己之外的角色來看自己,這是愛自己最實在的做法—這是學諮詢和自我療癒時,老師教的方法,我覺得很好,就這麼用下去。

 

「(3)對自己有所不滿,同時努力為自己建立理想。如果我們十分自戀,則把自己當作神或完美的人,就沒有改變的需要,因此對自我不滿是必需的(但又不能太超過)成長成份;同時我們要為自己建立理想,去為之努力,因為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鹹魚一樣,這不論對年輕人,還是對老人來說也是一樣(他們要學會自我完善,達到靈性與人性上的滿足)。但這代表,人類的自愛是需要修身與鍛鍊的。
如此,「自愛」就不再是對「母/父愛」的原初認同,而成為了心理學上一個成熟個體的那種自愛:愛不滿、愛自己、愛努力、愛檢視、愛成長……愛成為更成熟的人類。」

 

對自己不滿、有理想,真的是改變,還有讓自己更好的動力。

 

之前,當碰到了比較麻煩的問題,或是在學習頗難的事情時,自己在想,等到這個問題解決了,或我學會之後,等於到達一個目的地,就沒事了。

 

當真的做到之後,怎麼沒有那個「沒事了,天下太平了」的感覺呢?因為馬上又有事情接著而來。這麼重覆多次之後,我才明白,生命是不斷往前走的,沒有目的地,沒有終點,有的話,就是我死亡的那一刻。

 

記錄重要的事情也是這樣,當下覺得這事很重要,要記在「重要」的本子上,「永遠」保存。但是當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接著記錄的重要事情一長串,原來那件就一點也不重要了,實際上時間過了,這事忘記了,或找不到記在哪裏也無所喟了。

 

「不斷變化的過程」,和「定點」、「固定的成果」的概念真的很不同。我想到,多年前,我陪我媽去台北榮總做全身的健康檢查,當時要住一天,前一天下午住進去,經過各種詢問、調查,第2天做了一天的檢查。

 

那份檢查報告我媽珍藏著,是一份成果,永遠保存的,時不時說一說,拿出來給人看一下(沒人去看它一眼)。這些年,我自己生病,也不時做一些檢查後,才知道,檢查是要看自己當下的狀況,看要做哪些調整?下次再檢查時,才知道那些調整有沒用?要不要再調整,或改變方法?總之是為了看自己的眼睛看不到的身體狀況而做的,不是一個「成果」或「成績單」擺在那裏供奉起來的。媽媽的每個人生狀況都是停滯的,發生了一事,只是提供她日後不斷敘說的材料,至於有從中學到什麼嗎?我不知道。

 

前幾年,我參加了一個群組,叫做「離開長期關係」這種失戀情況的女同志群組。不久後聚會,那位主招人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是:「都這個年紀了,為什麼還要分手呢?」好奇怪的問題,我一時也不知道要怎麼回答她?不是有伴侶「就好了」,要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或滿意的啊!忘了有沒這麼回答她了。她自己也是啊!原來想相守一生的,分手了。

 

我一直在學習,學自己想學的東西,也不斷在探尋自己未來的方向,我要做什麼?要過什麼樣的日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最近去做諮商,談想談的事情。我心裏在等著有一個歐巴桑或歐吉桑跟我說:「都這個年紀了,還去做諮商。」其實不只中老年人會這麼說,年輕人也可能會,會說這話的人和年齡無關。

 

原來,我這麼做是在「愛自己」啊!呵呵!

這麼一來,那些「母愛」、「父愛」、「子愛」等等就不再糾纏,自動退位了,自己長大、成熟了。

 

附費限定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紀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