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發生的六小時binge reading (癮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在政大書城拿起從來不可能拿起來讀的《費爾普斯的經濟探索》。

這就像是一隻蚊子回到研究閱讀人體圖,明明閱讀是如飲血般自然,但仍然,這也許是一個「狼人」或「巫師」的人體圖。

這個譬喻的用意在講,我從小讀萬卷書,大部分都是文學和雜書,我從《礦物圖鑑》到《布列松攝影集》到《小朋友來寫詩》到《What I Ate in One Year(Standley Tucci,美食)》到《莊子與哲學史》都讀,但總是從來不可能攬起經濟、商業這一塊。

就像有人天生不喜歡吃牛肉或蓮霧。

但今天我坐在政大書城,事實上,我本來就打算來看經濟、商業的讀物,所以我挑了三本。我花了六小時把三百多頁的《費爾普斯的經濟探索》讀完。我很帶勁的想要,基本上,從無基礎理解費爾普斯的理論,大多自述。雖然我認為用英文看應該能更融會貫通些。

事實是,我覺得不難看,尤其是他自述理論研發的「緣起」和「中心想法」時。甚至,在閱讀時會嘗試與我自己深重的哲學、人文(偏重)/自然理學,相互比較串縫。


另一個事實是仍是一種「不偏不倚的荒謬感」。


事實是,我回來坐下開始繼續寫的是名為《狙擊手的香水味》的短篇小說;

我曾經寫過的論文是以拉康的精神分析論AI的內在動機(On the Empowerment Perspectives with An Lacanian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我的代表作是融合十幾種語言和音樂的「實況詩」《旅歌--巴比倫和巴塞隆納》;

我寫過許多奇妙人士的報導,包括被兩個國家放逐的船長(【澳洲冒險人物誌系列 I】—「斐濟青蝶」)、出生在監獄和流彈裡的成功墨爾本創業家(【澳洲冒險人物誌系列 II】—「The Beekeeper」)、在澳洲草莓場過著傳統生活的寮國難民

我還以希臘神話寫英文的商賴具象詩


我幾乎什麼都寫,我的筆鋒從不離開人文學院和科學,最遠就是科技和企業組織,但從不寫特別著手「經濟/商業」。

可在今天的binge reading中,我發現普遍來講,幾乎所有重要著作,譬如《易經》、《詩學》、《小王子》、《夢的解析》、《紅樓夢》、《進化論》、《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獨立宣言》等,(尤其)包括經濟商業學著作如《國富論》,其實都八九不離十會講到人性最深處,譬如慾望道德、「應不應該」、「怎麼做最好」等。

我以為我會被「銅臭味」燻到,但事實是我在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論和研究旅途自述時,我有點像是在看學術界無聊版的《馬可波羅遊記》+毫無文筆和自述性極高的《渾沌》。裏頭有有趣的部分,尤其是講到「為何人類系統如A模型、如B計算、如這個實際支出常數和那個預測指數...會是這樣?」時,我也覺得有趣。

總地而言這是個很久沒有的閱讀體驗了,「而且是這個讀物」。


內容總結
費爾普斯的經濟探索
3
/5
這是實驗室,歡迎各位Homeless Cosmopolitans,意指「無家可歸的國際客」。在文字裡無家可歸是很正常的,就如同我自己從不喜歡有家可歸。這是一種人生狀態、這是一種生活模式、這裡只在乎:【不做選擇跟做出選擇有著同等的高尚】。 這裡是我個人創作工作室Studio WKL--走吻學工作室--的一部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設定了Studio WKL官方網站的訂閱制,基於我用的是英文,我不曉得中文的意思是什麼。我將之命名為:Modern Day Life's Adventurer Inner Ration,【現代冒險者的內在糧食】。這是我寫的介紹:
在課程設計上,我往往會以客層設計教學的系統。但我逐漸發現只同一個用系統,除了貼近我自己的成長進程,更方便學習者記得。沒有一個系統是不會隨著人的成長和狀態一起演化的。我在設計新的系統時將以往常用的「四層系統」以及「3+1系統」重新簡單在課程設計筆記中介紹。
太空園藝的源起: 2014第一次有人找我創業,是一位一樣讀中山大學的高中同學,項目是極小單位農業技術,可以上太空的那種。這也是此專欄名的靈感。不過這號人物會在接下來的某輯出現,也許是「如果愛迪生與特斯拉一起做實驗」或是「如果畢卡索與達利一起開畫廊」。目前有七期專欄,每期都會以幾位中心人物講個性兩極
如果你覺得自己快不行了,我要讓你知道還有我這種瘋子跟你存在同一個世界。永遠要相信自己,我要用我前幾天的親身故事說服你: 兩天前我應翻譯社的約,準備去幫花蓮縣政府做口譯,對方是以色列駐台辦事處代表。 我因為快沒錢了所以接了下來。出發前原本要動用加拿大朋友的錢來買一整套新的西裝,以及交通和住
許久未寫了。在台南的咖啡催促下,簡單回憶一下這些日子。昨天喝得多,與加拿大朋友和海地的朋友聊政治和夢想。早些在語言交換上認識一位一半巴拉圭血統的漂亮日本女生。我學了點福岡道地話。今天一位日本阿伯問我三個最推薦的東西,去花園夜市可以吃的。他確實試了炸蝦,但不是蝦捲。而且最後還是...
或上Studio WKL官網聆聽! 本集將我與一位「東飄花蓮」的台中人間的談話剪成一集。我們從人際關係聊到「東飄」,原來我們都想找回自己,而我們雖殊途同歸,但過程一樣精采。 我將這段原本2.5小時的錄音前半段作成part 1。對話過程,我一邊喝伏特加一邊與她聊天,這也是我在花蓮的最後一天
今天設定了Studio WKL官方網站的訂閱制,基於我用的是英文,我不曉得中文的意思是什麼。我將之命名為:Modern Day Life's Adventurer Inner Ration,【現代冒險者的內在糧食】。這是我寫的介紹:
在課程設計上,我往往會以客層設計教學的系統。但我逐漸發現只同一個用系統,除了貼近我自己的成長進程,更方便學習者記得。沒有一個系統是不會隨著人的成長和狀態一起演化的。我在設計新的系統時將以往常用的「四層系統」以及「3+1系統」重新簡單在課程設計筆記中介紹。
太空園藝的源起: 2014第一次有人找我創業,是一位一樣讀中山大學的高中同學,項目是極小單位農業技術,可以上太空的那種。這也是此專欄名的靈感。不過這號人物會在接下來的某輯出現,也許是「如果愛迪生與特斯拉一起做實驗」或是「如果畢卡索與達利一起開畫廊」。目前有七期專欄,每期都會以幾位中心人物講個性兩極
如果你覺得自己快不行了,我要讓你知道還有我這種瘋子跟你存在同一個世界。永遠要相信自己,我要用我前幾天的親身故事說服你: 兩天前我應翻譯社的約,準備去幫花蓮縣政府做口譯,對方是以色列駐台辦事處代表。 我因為快沒錢了所以接了下來。出發前原本要動用加拿大朋友的錢來買一整套新的西裝,以及交通和住
許久未寫了。在台南的咖啡催促下,簡單回憶一下這些日子。昨天喝得多,與加拿大朋友和海地的朋友聊政治和夢想。早些在語言交換上認識一位一半巴拉圭血統的漂亮日本女生。我學了點福岡道地話。今天一位日本阿伯問我三個最推薦的東西,去花園夜市可以吃的。他確實試了炸蝦,但不是蝦捲。而且最後還是...
或上Studio WKL官網聆聽! 本集將我與一位「東飄花蓮」的台中人間的談話剪成一集。我們從人際關係聊到「東飄」,原來我們都想找回自己,而我們雖殊途同歸,但過程一樣精采。 我將這段原本2.5小時的錄音前半段作成part 1。對話過程,我一邊喝伏特加一邊與她聊天,這也是我在花蓮的最後一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7月 讀者 雜誌: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這兩種猛獸不是整天都忙忙叨叨的,而是只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吳伯凡 湖北荊州 哲學碩士作家 著“能量管理”“冬吳相對論”。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英 小說家 威廉 薩姆賽特 毛姆(1874 ~1965)著作:人性枷鎖 月亮與六便士……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最近覺得自己太懶,剛好出清一批看完的書,就來簡單推廣一下幾本自己有興趣的~ 《千萬別吸死人的手》、《離開叢林太多年》、《動物的武器》、《一看就懂森林之島》和《圖解昆蟲學》。這些書籍範疇包括前CSI的故事、動物及昆蟲科普故事以及昆蟲學知識。如果你對這些主題有興趣,這些書籍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
Thumbnail
之前提到我自初中開始,亂讀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小説,猶如神農嘗百草,我才深切體會到小説的水準可以如此參差。 當我意識到手上的小説無法令我投入,我就會開始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這本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抽離?(所以我不時會看爛片去練習批判思考💩)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Thumbnail
最近在看的其中一本書是《僧人心態》,僅兩天的時間就已經看完半本書;我的大學摯友曾經說過一段一直到現在都令我印象深刻的話:muchu你看的書很多,但記起來的好像沒有幾本欸一針見血,但卻是事實 因此這一年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看書的同時做筆記,也把之前看過的書再重看一遍
​我很喜歡書裡談到為什麼要讀書,「在人生的黃金時間,如果每天不讀書,就是吃、睡、玩、混日子,真的是你要的人生嗎?」
Thumbnail
年初才收到的書,很意外自己蠻快就讀完的,起初只是翻一翻,結果就這樣順讀下去,最近似乎蠻常這樣的,我想,主要原因是作者推廣閱讀的理念與我此刻的想法非常接近,再加上,近期心理的狀態實在是很需要透過閱讀來發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7月 讀者 雜誌: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這兩種猛獸不是整天都忙忙叨叨的,而是只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吳伯凡 湖北荊州 哲學碩士作家 著“能量管理”“冬吳相對論”。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英 小說家 威廉 薩姆賽特 毛姆(1874 ~1965)著作:人性枷鎖 月亮與六便士……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最近覺得自己太懶,剛好出清一批看完的書,就來簡單推廣一下幾本自己有興趣的~ 《千萬別吸死人的手》、《離開叢林太多年》、《動物的武器》、《一看就懂森林之島》和《圖解昆蟲學》。這些書籍範疇包括前CSI的故事、動物及昆蟲科普故事以及昆蟲學知識。如果你對這些主題有興趣,這些書籍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先生和我都喜歡看書買書。不過我們是一般讀者,純粹買幾本自己想要的書,無心追逐珍稀書籍。隨著年歲增長,閱讀的範疇逐漸轉變,我近來喜歡非虛構作品,比如探討飲食文化的《第三餐盤》、《雜食者的困境》,以野生動物為核心的《復仇與求生》、《跟大象說話的人》,或自傳《絕望者之歌》之類。 我們財力不足,欠
Thumbnail
之前提到我自初中開始,亂讀一大堆毫無營養的小説,猶如神農嘗百草,我才深切體會到小説的水準可以如此參差。 當我意識到手上的小説無法令我投入,我就會開始一邊閲讀,一邊思考這本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我會如此抽離?(所以我不時會看爛片去練習批判思考💩)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Thumbnail
最近在看的其中一本書是《僧人心態》,僅兩天的時間就已經看完半本書;我的大學摯友曾經說過一段一直到現在都令我印象深刻的話:muchu你看的書很多,但記起來的好像沒有幾本欸一針見血,但卻是事實 因此這一年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看書的同時做筆記,也把之前看過的書再重看一遍
​我很喜歡書裡談到為什麼要讀書,「在人生的黃金時間,如果每天不讀書,就是吃、睡、玩、混日子,真的是你要的人生嗎?」
Thumbnail
年初才收到的書,很意外自己蠻快就讀完的,起初只是翻一翻,結果就這樣順讀下去,最近似乎蠻常這樣的,我想,主要原因是作者推廣閱讀的理念與我此刻的想法非常接近,再加上,近期心理的狀態實在是很需要透過閱讀來發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