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1|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女人上班,其實是近一百年來的事。」- 讀蔡蕙頻《好美麗株式會社》

二十世紀初的台灣,跟隨著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腳步,捲入了工業時代的巨輪裡,出現了女性上班族。


促成女性就業的因素很多,除了當時日本明治維新後,產業發達造成人口快速增加,家庭經濟壓力使得女性必須外出工作;另外,外在條件也是女性得以就業的助力,例如交通建設、以及各種新式機械或技術的發明,當然也包含基礎教育的普及、以及民間觀念日益開放等推波助瀾。


此外,也有一些令人沮喪的原因,例如因為女性薪資低於男性,因此女性成了許多需要大量低廉勞動力的企業首選;又或者是因為本來該職業錄用男性的效果不佳,才考慮進用女性,例如電話接線生,曾經聘用男性,卻經常和顧客吵架,因此才改為聘請聲音甜美、性格上忍耐力較高的女性。


這本書介紹了幾種當時多數女性就業所從事的職業,例如車掌、電話接線生、老師、百貨公司店員、產婆、藝妲與女給、女工等,作者敘事筆觸十分流暢易讀,不會讓讀者迷失在各種年代與史料中,讀起來輕鬆有趣,同時也對當時的台灣女性的就業有了更清楚的認識。


以下分享其中三個職業:


車掌

隨著客運路線與班次的增加,車掌也成了新興的熱門職業。車掌的工作內容繁雜,除了收票售票,還要報站名、管理車內秩序、協助司機注意路況等。


雖然一身漂亮的洋服制服看起來光鮮亮麗,但車掌的工作一點都不輕鬆,除了必須輪早晚班、長時間站立,不時還得應付奧客,安撫乘客情緒。車掌薪水不高,但由於入職門檻低,對學歷要求也不高,小、公學校畢業即可應徵,因此仍然競爭激烈。


產婆

在日治時期正式名稱叫做助產士,需要經過「產婆養成所」的專業訓練,並取得執照(日文「免許」)才得以替人接生。1906年,第一批台籍女學生接受近代產婆訓練;1923年,為了解決產婆的人才荒,擴大認定民間產婆養成所培育的產婆。1930年,全台產婆共有1290位,到了1940年,成長為2045位,平均每萬人有3.4位產婆,人數還是偏少。


產婆是日治時期少數不用和男性競爭的行業,並且也沒有因為年紀大或已婚就無法從事的限制。即便有照產婆人數增加,但令人意外的是,多數產家還是習慣在家生產,而不願意請產婆,除了請產婆要花錢以外,可能和傳統上對於生產這件事不喜歡張揚有關。


產婆除了幫忙接生以外,更肩負衛生教育的重責大任;諸如產前檢查、產後的婦幼保健常識普及等等,也都是產婆的服務範圍,畢竟舊時代裡,對於生產充斥著各種迷信,除了無效,更有可能造成產婦或胎兒的生命危險;產婆代表著新時代、西方醫學的傳播者,對抗這些迷信

產婆檢定試驗(圖片來源: 國家文化記憶庫


電話接線生

當時打電話並無法直接撥通至受話方,必須先撥至電話交換局,電話接線生詢問要通話的對象「請問幾番?」,並將線插入插孔中,雙方才能通話。


最初,電話接線生由男性擔任,但由於男性接線生經常和顧客吵架,後來才改雇用心思細膩、容忍度高、聲音甜美的女性擔任接線生。


電話接線生採輪班制,依時間的差異,平均一天轉接80-170通電話。相較於日本的接線生,台灣接線生薪水普通,且對於學歷要求不高,小學畢業即可應徵;接線生多由十七、八歲的女性擔任,並且大多一年多就因結婚等因素而離職了。


1930年代,自動式電話逐漸普及,不再需要專人轉接電話,電話接線生也成為夕陽產業,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台中郵便局內電話交換室,電話交換手工作情形(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 評分(個人主觀意見)

▸ 推薦度: 5 / 5

▸ 易讀度: 5 / 5



📖 書籍資訊

▸ 書名:好美麗株式會社:趣談日治時代粉領族

▸ 作者:蔡蕙頻

▸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 / 05 / 31

▸ 購書連結:讀冊TAAZ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好美麗株式會社
5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Ng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