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為最好的朋友,或許總帶著點嫉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段時間,我的朋友A陷入了一場“單方面的友誼危機”。

 

她的朋友B在工作幾年後,拿到了國外一所學校的offer,打算辭掉高薪體面的工作重新讀書,那所學校是她們兩個人都非常嚮往的地方。

 

A一邊覺得,那麼好的工作B說放棄就放棄,申請學校看上去也是輕輕鬆松,而明明自己和B水準差不多,卻過得平平淡淡,一想到這些就好嫉妒B。

 

一邊又因為馬上要見不到好朋友而難過,“就不能別去嗎”的話,在聊天框裡打出來又刪掉。

 

對如此珍視的朋友,卻產生了嫉妒的情緒,她不知道這是怎麼了,覺得自己沒能在友情裡付出真心,還問我她是不是個自私小氣的人。

 

其實,一段真實的友誼包含著非常複雜的情感,今天的文章,我們來聊聊友誼中的嫉妒




友誼中的嫉妒

前提是認可和欣賞

 


明明代表著“真善美”的友誼摻雜了嫉妒,很容易讓人懷疑這段關係到底是真情實感,還是勾心鬥角的“塑膠情”。


在一些人眼裡,友情摻不得一點雜質,只要一方有一點負面想法,ta們就會立刻給這段友誼打上“虛偽”的標籤,甚至在一段時間裡,“閨蜜”都變成了相互陷害、扯頭花的代名詞。

 

其實,正是因為看到了朋友好的一面,我們才有可能產生不愉快的感覺,在糟糕、甚至帶著破壞性的情緒產生之前,首先有的是對朋友的欣賞和認可。

 

文章開頭的朋友A和我說,其實在最開始知道B要出國的消息時,她由衷地替朋友感到開心,在聊天框裡打出一大串感嘆號,因為她知道錄取B的學校有多好,那是她們兩個都非常嚮往的地方。

 

而有時候,這種認可不一定來自于世俗意義上的優秀和成功。

 

有人選擇了一份高薪體面的互聯網工作,看著朋友們在公益機構認識新朋友、在文化公司晝夜顛倒做綜藝節目的時候,也會因為朋友們表現出的開心和滿足而嫉妒。

 

即使ta不認可自己的工作沒有價值,但ta同樣欣賞和敬佩朋友們能夠為了快樂和理想,放棄更好的物質條件。

 

“為什麼我沒有過上這種生活”的酸澀感,前提是“我覺得對方很快樂,我認同這種快樂。”

 

比認同和欣賞更進一步的,是對「理想自我」的投射——在嫉妒中,朋友像是我們心中那個“更加理想和完美的自己”。

 

也就是說,因為朋友和自己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會有人把自己的情感和願望歸結在朋友身上[1],而又因為看到了朋友比自己更好的方面,我們可能會認為,朋友是一個更加完美的自己,希望對方能做到自己有心卻無力做到的事。

 

這些事也許暫時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又或者是自己當初面臨人生選擇時,不得不放棄的另一條路。

 

但它們都是個體追求的一部分,而這種追求背後的想法是“如果我能做到這些事,會成為一個更加理想的自己”。

 

當這些追求受到種種限制難以實現時,理想和現實就有了落差,如果朋友做到了,這種落差感就成了友情中兩個人的對比。

 

萌生嫉妒,可能只是想要補上那塊“我和朋友比也不差”的思想拼圖。

 

文章開頭的故事裡,A真切地為B開心,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的朋友值得拿到那所學校的offer。

 

而開心過後產生的微妙的不平衡感,不是A想要拿走B所擁有的東西,也不是要永遠做“獲勝”的一方,而是她覺得理想中的自己也能取得B的成就。

 

《我的天才女友》中,兩位主人公相互關心卻又暗自較勁,莉拉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繼續上學後,一邊帶著萊農翹課,隱隱希望萊農會因為犯錯不能繼續讀書,一邊又和她說一定要繼續讀書。

 

因為莉拉相信,萊農一定能夠代替自己走出骯髒墮落的那不勒斯,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這種“理想化投射”的程度可能比嫉妒的情緒強得多——當我們終於“贏過”朋友的時候,抱歉和惋惜的情緒甚至會蓋過快樂。

 

看到昔日的朋友過得並不好,有人說:

 

“我本來以為我會有點慶倖和開心,覺得自己終於贏過了她,但是現在只覺得好可惜,她那麼聰明又有靈氣,怎麼沒有我想像裡過得開心順利。”

 

面對這種愛恨交織的心態,我們和心理諮詢師吳夢媛聊到時,她說:

 

嫉妒是一種複合情緒,它的出現,是為了掩蓋害怕、羞恥這些基本情緒所引發的痛苦。

 

這種痛苦,來源於明明彼此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卻有一方「更好」,另一方由此照見了自己不夠好的地方[2]


看似“有毒”的嫉妒,成立的基礎是欣賞和認可——對於什麼是優秀,我們一直有自己的評價標準;表面酸澀的不平衡感,包含了一個人向理想中的自我靠近的期待和意願。

 

這些正面的價值,混雜著各種情緒被一起打包塞進了一個叫“嫉妒”的殼裡。

 



嫉妒朋友

是因為害怕被丟下

 



心理學家科胡特認為,人有一種孿生/另我的需要(alter ego/twinship needs)[3],我們需要和跟自己近似的人體驗到共鳴的感覺,對方理解我們,懂得我們,因為ta覺得ta的生活也是如此。


儘管我們很難找到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但友誼的確滿足了我們這種另我的需要。

 

就像學生時代的好朋友可以一起拉著手上廁所,相互講自己的心事和秘密,也會坐在一起安靜地自習,我們需要有人陪伴和懂得自己,就像連體嬰兒一樣。


如果一方有了新朋友,或是進入了親密關係,另一方的嫉妒和吃醋,表面上是指向朋友的新朋友或戀人,其實也包含著一種“另我挫敗”——

 

擔心和原來的好朋友失去連接,得不到需要的支援和回應,陷入一種孤獨無助的狀態裡。

 

就像大家在聊到青春期的朋友時說的那句:

 

“在沒有戀愛的中學時代,最好的朋友就是我唯一的主角。”

 

可是我們時刻處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它扭曲了朋友之間的關係,這樣一來,我們很容易覺得和一個人的關係是單一的,只能是“對手”或“朋友”中的一種:

 

是不是只要有一方比另一方好太多,我們的友誼就會破裂?

 

有時候因為種種原因,友誼中的雙方生活步調不再一致,友誼的濃度下降,人也會把失落當成嫉妒。

 

比如說,兩個朋友畢業進入同一家公司,最開始一起吃飯散步,打水摸魚,倒數下班……

 

慢慢地,因為部門不同,一方頻繁加班拿下了大專案,也升了職,另一方依然重複著以前的工作節奏,兩個人很難再有一起散步八卦的時間,吃飯的時候也開始雞同鴨講。

 

後來,一方再也沒辦法等著天天加班2小時的朋友一起下班,在小號朋友圈上偷偷發了一句:“多希望最開始你沒有升職。”

 

這段友誼最初的期待是“我們能一直這麼好,一直一起往前走”,但當兩個人的相似性被打破後,生活節奏和心理狀態都漸漸不再合拍,很難再體會到親密無間的感覺。

 

朋友對我們來說是如此重要的存在,表面上的嫉妒,也許只是一個人太想和朋友永遠保持親密了。

 


會嫉妒朋友

但不會傷害ta

 


在一直以來的社會語境中,嫉妒總是以貶義詞出現,這很容易讓人在察覺到自己產生嫉妒的同時,對自己做出道德審判,產生罪惡感。

 

其實,很多情況下這是一種過度的自我譴責,因為嫉妒(Jealousy)並不一定會發展成嫉恨(Envy)[4],前者是“為什麼我做不到”,而後者是見不得朋友比自己好,只要對方超過自己,就想要傷害ta,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毀掉ta”。

 

嫉妒是指向自己的攻擊,嫉恨是傷害ta人。

 

而我們沒有看到的是,隨著嫉妒一同產生的內疚和罪惡感,正是個體控制自己,避免滑向嫉恨所做出的努力。

 

在面對這種感情時,能夠識別並理解自己正在體驗嫉妒,並為了減弱壞情緒的副作用調節和控制自己,努力和嫉妒搏鬥,是一種重要的「自我情緒調節」[5]能力。

 

因為大家不想放出它具有攻擊性和破壞性的一面,讓它對自己最重要的朋友產生真實的傷害。

 

在這樣的搏鬥中,個體完全憑藉自己的力量保持平衡,這是一件太有能量的事了。

 

也正是這種鮮活的能量,讓一個人變得立體又生動。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魂器放大了羅恩內心的自卑和嫉妒,讓他在銷毀魂器時看到了哈利和赫敏接吻的幻象。不管是在哈利身邊,還是在他出生的韋斯萊家族,羅恩從來都是不被人注視的那個,他始終活在別人的光環之下,像個配角。

 

他想要的東西,早就在第一部中有過呈現,在能照出人內心最深渴望的厄裡斯魔鏡前,羅恩成為了魁地奇隊長,拿了冠軍——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成功,活成主角。

 

而在第四部火焰杯中,即使羅恩在一開始因為誤會和哈利冷戰,也會傲嬌地傳話來關心朋友安危。在他看到哈利面臨危險的時候才明白,原來自己對朋友的關心早就超過了內心的嫉妒。

 

就是在這樣的反復掙扎中,觀眾才看到了羅恩的成長,他也並不是哈利的跟班、形象扁平的工具人,而是成為了正直善良的主角。

 

這種矛盾又持久的心理鬥爭,幾乎會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心理諮詢師吳夢媛告訴我們:和嫉妒搏鬥不是不是自我壓抑,只有否認嫉妒和傷害別人才是。

 

在搏鬥裡,我們一邊在努力克服嫉妒帶給自己的負面體驗,一邊又在克制自己,不要在消解它時,對朋友發生實際的傷害和攻擊行為,這就是嫉妒的背面所蘊含的能量。

 

在察覺到對朋友的嫉妒後,我們可能會恐懼、羞愧,甚至否認這種情緒,但不必落入自我譴責。畢竟,我們不能只是因為自己的想法和欲望而獲罪。

 

嫉妒出現的時候,我們總覺得它是指向別人的惡意,在察覺到對朋友的嫉妒時,我們就更是會因為它不符合心中的道德規範,而產生深深的自我譴責。


事實上,友誼中的嫉妒產生時,正是我們看到朋友身上的閃光之處、並且意識到自己也想要變得更好的時候。試著對自己寬容一些,因為嫉妒的冰山下,可能是一顆不斷自我搏鬥的、火熱而又善良的真心。

 

也許我們希望自己永遠是陽光積極的,但否認消極情緒並不代表它會永遠消失,拒絕承認它的後果也可能是放任它傷害自己和ta人。作為真實存在的個體,每個人的複雜性都不容抹煞。

 

把這篇文章轉發給朋友,向ta表達你的欣賞和認可,或者一起討論友誼中這種複雜的情緒,也許你們會發現,坦蕩帶來的是更加堅固真實的友誼。

 


今日互動

 

有沒有讓你欣賞和認可的朋友?

你還記得哪些克服了嫉妒的角色?

avatar-img
46會員
125內容數
#自我成長 #情感 #育兒 #焦慮 #抑鬱 #催眠 自己看不到全面,需要他人的協助。 亮亮帶你“關注自我和內心”,引領健康生活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飯糰@亮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親密關係中的隱性契約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問題,多次反覆的情緒激發容易導致關係的衝突。 將這些隱性契約轉化為顯性契約,誠實地面對和表達內心的期待,能夠有助於關係的發展。
在面對長期的工作壓力時,情緒可能會變得麻木並與身體脫節。工作壓力可能導致伴侶間的衝突,同時也會影響性生活和親密互動。文章提供了一些應對工作壓力的建議,包括識別壓力、共同應對壓力等。
在愛情中,失望是一個帶有成長意義的關卻,對伴侶保持真誠的興趣是超越失望的關鍵。通過不斷地探索彼此,表達愛意,並對自己的伴侶保持好奇心,可以讓感情更加持久並更深刻。
分享兩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描述了在低谷期如何得到朋友的幫助以及外部力量對心理的重要性。透過朋友的陪伴、支持和理解,作者重新找回活力和勇氣。這篇文章強調了人際關係對於個人成長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闡述瞭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及如何在人際關係中實踐容納與被容納的概念。文章指出,人與人之間最治癒的體驗就是彼此間的容納與被容納。這種情感上的交流能夠幫助個人更好地忍受和消化內在的負面情緒,對於提升心理成熟度和情緒管理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親密關係中的隱性契約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問題,多次反覆的情緒激發容易導致關係的衝突。 將這些隱性契約轉化為顯性契約,誠實地面對和表達內心的期待,能夠有助於關係的發展。
在面對長期的工作壓力時,情緒可能會變得麻木並與身體脫節。工作壓力可能導致伴侶間的衝突,同時也會影響性生活和親密互動。文章提供了一些應對工作壓力的建議,包括識別壓力、共同應對壓力等。
在愛情中,失望是一個帶有成長意義的關卻,對伴侶保持真誠的興趣是超越失望的關鍵。通過不斷地探索彼此,表達愛意,並對自己的伴侶保持好奇心,可以讓感情更加持久並更深刻。
分享兩個親身經歷的小故事,描述了在低谷期如何得到朋友的幫助以及外部力量對心理的重要性。透過朋友的陪伴、支持和理解,作者重新找回活力和勇氣。這篇文章強調了人際關係對於個人成長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闡述瞭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以及如何在人際關係中實踐容納與被容納的概念。文章指出,人與人之間最治癒的體驗就是彼此間的容納與被容納。這種情感上的交流能夠幫助個人更好地忍受和消化內在的負面情緒,對於提升心理成熟度和情緒管理能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嫉妒心是一個內心不夠愛自己的表現,希望每個人都好好愛自己,這樣的人能量太低了。文章主要內容是關於嫉妒心的危害以及愛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忌妒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但我們可以透過心念的力量轉化它。透過祝福自己和認同自己的價值,我們可以改變內在的忌妒情緒,並吸引更多的正面能量。
最近對於「嫉妒心」這個詞有了深刻的體驗。 由於在多年的文字接案生涯中最近配合最久的一家旅行社,拜長期的文案機會之賜,讓我的慢活旅行系列作品在官網平台被知名某家產物險公司HR相中,聯絡人小姐費盡千辛萬苦才找到我的聯絡方式與我聯絡上,因此獲得了一次人生難得的首度講師工作機會。 雖然只有舉辦一次的演講
Thumbnail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個在友情中很常見卻又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競爭與妒忌」。這個話題說起來不輕鬆,但若能正確面對,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友情的發展都有莫大的幫助。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擺脫嫉妒和自卑,轉向幸福的個人心路歷程。作者分享了嫉妒和自卑感的折磨,以及從中走向幸福,實現充實生活的反思與啟發。從自卑嫉妒到內在平靜與幸福的轉變,這篇文章將給您帶來全新的覺醒和思索。
Thumbnail
在社交媒體中,看到認識的親友有所成就時,卻會產生嫉妒之心,而對陌生人卻能慷慨祝福。作者從自身意識擴展出一系列的思考,探討這種心理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轉變負面情緒。
Thumbnail
怎麼辦?有時候人好像會發現自己對一些人有種說不清的不順眼;原初在上一秒只是路人的,下一秒便在內心狠批成了仇人。可以說,這背後是中了比較競爭的局,心生了羨慕嫉妒恨嗎?如果是的話,那麼我們在比的究竟是什麼?是誰的妝最自然?誰最會享受生活?誰的文字最深刻?誰最得小動物親近?還是誰最有孩童長輩緣?
Thumbnail
嫉妒, 是聚焦在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 是看待自我價值不及別人,所產生破壞性的心態; 面對嫉妒,即是面對偏執的小我, 只是去知道它,看見它,坦誠面對自己的狀況, 然後持續提升自我意識,持續淨化與轉化,持續成長與擴展, 持續專注自身,拿回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當看到別人的成功時,是否會有點嫉妒呢?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嫉妒心是一個內心不夠愛自己的表現,希望每個人都好好愛自己,這樣的人能量太低了。文章主要內容是關於嫉妒心的危害以及愛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忌妒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但我們可以透過心念的力量轉化它。透過祝福自己和認同自己的價值,我們可以改變內在的忌妒情緒,並吸引更多的正面能量。
最近對於「嫉妒心」這個詞有了深刻的體驗。 由於在多年的文字接案生涯中最近配合最久的一家旅行社,拜長期的文案機會之賜,讓我的慢活旅行系列作品在官網平台被知名某家產物險公司HR相中,聯絡人小姐費盡千辛萬苦才找到我的聯絡方式與我聯絡上,因此獲得了一次人生難得的首度講師工作機會。 雖然只有舉辦一次的演講
Thumbnail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一個在友情中很常見卻又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競爭與妒忌」。這個話題說起來不輕鬆,但若能正確面對,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友情的發展都有莫大的幫助。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擺脫嫉妒和自卑,轉向幸福的個人心路歷程。作者分享了嫉妒和自卑感的折磨,以及從中走向幸福,實現充實生活的反思與啟發。從自卑嫉妒到內在平靜與幸福的轉變,這篇文章將給您帶來全新的覺醒和思索。
Thumbnail
在社交媒體中,看到認識的親友有所成就時,卻會產生嫉妒之心,而對陌生人卻能慷慨祝福。作者從自身意識擴展出一系列的思考,探討這種心理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轉變負面情緒。
Thumbnail
怎麼辦?有時候人好像會發現自己對一些人有種說不清的不順眼;原初在上一秒只是路人的,下一秒便在內心狠批成了仇人。可以說,這背後是中了比較競爭的局,心生了羨慕嫉妒恨嗎?如果是的話,那麼我們在比的究竟是什麼?是誰的妝最自然?誰最會享受生活?誰的文字最深刻?誰最得小動物親近?還是誰最有孩童長輩緣?
Thumbnail
嫉妒, 是聚焦在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 是看待自我價值不及別人,所產生破壞性的心態; 面對嫉妒,即是面對偏執的小我, 只是去知道它,看見它,坦誠面對自己的狀況, 然後持續提升自我意識,持續淨化與轉化,持續成長與擴展, 持續專注自身,拿回自己的力量。
Thumbnail
當看到別人的成功時,是否會有點嫉妒呢?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