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3|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第四章:信解品第四

(一) 經文概要:

         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大目犍連聽聞今日妙法之後,且聽到世尊授記舍利弗未來有天也會成佛,心生歡喜,向佛表示領解世尊今日所說重點,原以為過往已有所得,故已無所求,沒想到今日聽聞稀有之法之後,才知道以前世尊是隨宜說三,循序漸進引導眾生,今日才知原來無量珍寶,由於眾生皆有佛性,不求自得。接著以富有長者循循善誘窮困兒子的故事來譬喻佛與他們這些弟子之間的關係,佛就像是富有的長者一般,身懷無量珍寶,卻苦於無人承繼,而他們這些弟子如同他的窮子,礙於心志狹小,即使知道父親富有卻不敢妄想,寧願耽溺在自己窮困的狀態,若非多年來長者苦口婆心善誘與無私付出,最後終於讓窮子明瞭,即使心無所求,這麼龐大的寶藏卻會自然到來。就像今日妙法所說,唯有一乘佛法,法王大寶自然而至,這些佛子未來皆能得之。最後,他們再以偈頌重新強調他們今日的信解以及這個長者窮子的譬喻,明白佛陀教化眾生就是以方便力慢慢調伏他們的心,讓初樂小法的他們明白自己的短視,並明白大智之法終將到來。同時宣示誓願成佛之決心,並代表聲聞弟子們,讚嘆佛恩廣大無邊。


 (三) 嬰兒觀:

1 此品中這些弟子的發言幾乎就等同於所有聲聞弟子的心聲,代表大多眾生大多只求自我解脫離苦得樂的私心,也強調所謂小乘之道雖然看似難得,卻只是心胸狹小的見解。唯有大乘之道,才是真正究竟涅盤。

2 眾生皆有佛性就像是不求自得的珍寶,人皆有之,所以人不該小看自己之外,更不該對於一點好處或成就就自滿,反而要不斷精進自我,在尋找自我解脫或成就自我的過程中,明白即使獲得私利並非真正的快樂與解脫,更必須懂得解救眾生的菩提心才能走向成佛之道,也才是究竟之道。

3 此品中的長者窮子喻,天台宗將其劃分五段,與釋迦牟尼佛在四十九年弘法的五個時期互證:

3.1 父子相失,窮子初見父害怕、被捉時大怨,喻華嚴時:世尊成道初期,為菩薩說法,談華藏境界。

3.2 長者密遣使者去誘引窮子,父子接近,喻阿含時:世尊說法第二階段,說小乘《阿含經》,闡示四諦法。

3.3 父子親近,心相體信,喻方等時:第三階段,世尊說《愣嚴》、《維摩》等大小乘經,權實兼施。

3.4 窮子領知家業,出入寶藏,喻般若時:世尊說諸般若經,闡示真空實相,趨進中道之門。

3.5 正付家業,皆是子有,喻法華時:最後一階段,世尊說《法華經》,以大攝小,會三乘於一乘,示常住佛性,捨過往方便說。

4 世尊的隨宜說法是隨順眾生不同的善根,用最適宜的方式來講解相應的佛法。但是這個過程是有目的與方向的,最終都要歸於一乘佛法。

 

(四) 嬰兒想:

多年來一直從事零售產業的營運管理工作,其中涉略最多的,就是有關公司人才的養成與培訓。還記得有一年得了空檔接了某一間珠寶公司的業務人才培訓專案,因而有機會將過往經驗做了總整理。雖然目前再次檢視之後,又發現許多可以增添的內容,不過當時的思維邏輯,卻還算清楚明白,也得以在我往後的工作中不斷運用及衍生。

由於人才養成與培訓牽扯甚廣,甚至包含了人力資源管理中最常強調的訓、育、留三個重點。為了達到客製化的需求,過程中與該公司的老闆做了多次的討論,最後留下四大類課程:一是通識課程,也就是適合公司全體一起上的課程;二是進階課程,適合公司中較為資深的員工學習;三是主管課程,適合公司內已經擔任主管位階的人才學習;最後是講師課程,作為公司留才的福利之一,也作為公司未來人才培訓中擔任承上啟下的關鍵任務,適合公司內已經是主管之人以外,還必須是公司想要重點栽培的人才。

經由這樣的課程設計之後,我由淺至深地展開了為期幾週的人力培訓專案,而上課的人數也隨著課程內容的轉換,學生所需要的資歷與資質不同的原因,漸漸地由多變少。

課程尚未定案之前,原本該公司的老闆一直堅持希望讓公司的所有員工可以學習所有的課程,畢竟公司花了錢請講師來上課,若能讓所有同仁都一起聽到,以成本考量來說,才是發揮了最大的價值。站在老闆的立場,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不過後來經由我的勸說之後,老闆願意接受我的理由,讓學員依照能力分等,各取所需去聽取適合的課程。

我的理由有三個,首先,如果全員全程都上課的話,代表這幾週在現場實際擔任銷售的店員人數勢必減少,除了有可能影響業績之外,有些資淺的同事因為能力不足,有可能因為聽不懂而在課堂上打瞌睡,這樣反而更浪費公司的成本,更糟的是,萬一這些資淺的員工因為吸收過多的資訊,一下子壓力太大,消化不良反而心生退意,這樣對公司將是更大的傷害;其次,所有課程一下子全上完,就像是公司所有資源一次耗盡,未來公司就沒有任何資源去激發員工想要求上進之心;最後,當所有同仁獲得相同的籌碼(學識),未來人員的管理將會困難重重,因為大家都會自覺自己的能力已經都是最好的,再也沒有人會願意服從別人的教導。

我堅持著公司的人才培訓必須是條漫漫長路,教育這條路真的急不得,幸好當時的老闆有聽從我的勸誡。才讓我的課程分類變得有其意義,共重要的,也才讓這些課程變成公司內的資產,可以漸次吸引員工向上發展,且讓資歷較深的同仁有所發揮。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