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7/3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理時鐘亂掉怎麼辦 ? 怎樣才能早睡早起 ? 綜合整理最新五大科學方法 | 生理時鐘應用篇 | U 聊睡眠 #6


前言

上集原理篇我們聊了為什麼幾點睡有差、生理時鐘是什麼、它的運作機制、以及短中長期不規律會帶來的影響。

這集實作篇就要來分享,如何善用學到的原理,穩固生理時鐘,變得好睡好起身體好吧!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這裡,嗨嗨我是 Una,喜歡在遇到生活難題時,一頭栽進去找答案,並用簡單好懂的方式分享給大家 :D !


這集聊什麼

原本打算一集結束,萬萬沒想應用篇的篇幅會這麼長,所以我決定再把它拆成應用篇與實踐輔助篇來聊


在這集應用篇,我們會專注分享

穩固生理時鐘的五大科學秘技、執行細節、一點原理和常見QA


下集實踐輔助篇,則會分享

七個將秘技無痛融入生活的小撇步

避免有解法卻不知道從何開始的窘境,或是火速執行後碰壁,導致失敗放棄的結局

最後也會聊聊之前承諾的「天生早鳥夜貓」這件事的真實性?以及它到底會對生理時鐘有什麼影響 ?


那我們就從穩固生理時鐘的五大科學秘技開始吧!


秘技一:醒後照個光🌞

醒後一小時內,讓自己到戶外照個太陽光,這能讓感光細胞盡快蒐集足夠資訊,告訴中央大鐘天亮了,好讓身體醒過來,開始白天的工作。



要照多久 ?

至於要照多久,依據天氣、所在的緯度、起床時間、個體差異,以及不同專家的看法,給的建議都不太一樣,但範圍大多都落在 10-60 分鐘左右。

例如史丹佛神經科學家 Andrew Huberman 就建議,晴天時至少照個 5 分鐘、多雲天 10 分鐘、陰雨天則照個 20-30 分鐘,大家可以再依據天氣和個人狀況與實驗做調整。


照光時的做 & 不做

在照光時為了讓感光細胞能快點接受完資訊,也可以試著偶爾朝眼睛不會感到不舒服的光亮處看,例如稍微抬頭看看天空。

但千萬別學國文課本上那個把癩蝦蟆抓起來打的小朋友,直接看太陽噢!會瞎掉的噢!!


同時也記得別戴太陽眼鏡、濾藍光鏡片(註一),或躲在有隔熱貼的窗戶後面,這些都會過濾掉許多的光,降低感光細胞蒐集光的效率,而普通的鏡片和隱形眼鏡則沒有問題

註一 : 影片有觀眾詢問 : 濾藍光眼鏡真的有用嗎 ?
我稍微再深入查了一下,根據 2021 年一篇系統性回顧 ( 綜合整理以前研究的論文 ),結果上來說,大致上是同意濾藍光眼鏡對改善睡眠是有幫助的。但研究跟實際應用間有許多變數 ! 例如鏡片的技術、過濾差異、個體差異、實驗環境等等,目前這些還沒有統一標準。有點像保健食品或保養品,可能理論上來說,有用,但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有用、多有用、各家間的差異是什麼、對我有多少用,許多都還沒那麼明朗。所以在改善上,會建議以更貼近原理的解法當主要手段,例如醒後照光或睡前遠離光線,其他則可當配套嘗試~


這時你可能想問

為什麼要指定太陽光呢?普通的日光燈不行嗎?

雖然日光燈看起來也很亮,但單位面積接受到的光卻有很大的差異。

在晴空萬里時,太陽的照度可以達 100,000 勒克斯,有雲的日子,也能有 25,000 勒克斯。而一般辦公室或教室照明,頂多就 200~750 勒克斯而已。

對感光細胞來說,要靠室內的燈來讓身體醒來,就跟用1格訊號上網一樣,慢到像沒有一樣。

這也是為什麼沒什麼機會曬太陽或長期陰雨天時,會容易感到比較疲倦難醒來,有些人也會有明顯的情緒低落,產生類似季節性憂鬱症的症狀的原因。


那如果醒來時就是沒有光可以照要怎麼辦?

例如上晚班、輪班或天氣不好的時候。

如果是陰天,還是建議可以到外面走走,因為即使是陰天的光,也比室內燈的照度還高些。

但如果醒來是不方便外出的雨天,或是沒有光的夜晚,那就在醒後把燈都打開,盡可能讓環境越亮越好。

Huberman 也建議可以購買價格實惠的平板燈或環形燈,放在醒後最常待的地方,例如餐桌或電腦桌前,幫助身體快點醒來。


挑燈小撇步

小提醒,在挑選燈前,可以先想好使用場景與擺放位置,避免買了個大燈結果放哪都不是。選擇時也可挑流明數高點的或全光譜的燈,這表示會比較亮,光譜也會比較接近太陽光。


咦 ? 光譜接近陽光是什麼意思呀 ? 

好問題 ! 小時候我們都學過,太陽光其實是由不同顏色的光混合而成,而這個混和方式就可以用光譜表示,就跟旋律可以用不同的音符寫成樂譜表示一樣。

太陽的光譜組成


雖然人造燈看起來跟陽光一樣白,但從研究可以看出來,陽光的光譜比較全面,各種波長的光都有,人造燈的則是斷斷續續的。

左邊無為太陽光,右邊為不同的人造光


噢~ 那這樣會有什麼差嗎 ? 

會噢! 2021年的研究發現,感光細胞能透過太陽的光譜組合,辨別日出日落,並將訊息傳給中央大鐘,因此光的光譜組成也與生理時鐘息息相關。

但也不是說不是全光譜的燈就不能用!光是夠亮就已經可以有很大的幫助了!希望效果更好或行有餘力,之後再換成全光譜燈也不遲。


照燈小提醒

最後的小提醒,在使用人造光照射時,因為照度比太陽光弱上許多,所以照的時間記得拉長一點,例如可以從 30 分鐘起跳,之後再根據效果做調整。


秘技二:傍晚看個夕陽🌇

剛有提到,感光細胞可以判斷日出日落,協助生理時鐘的穩定,所以傍晚時下班放學時,除了看手機外,也抬起頭看個夕陽吧!

還沒下班放學的話,也可以暫停手邊工作,當作一個工作告一段落的休息儀式。

放空欣賞每天不同的雲彩驚喜,可能比你想的還要舒壓療癒噢~

影片中放的是我很喜歡的動畫《搖曳露營》第二季,凜到靜岡的露營場露營,並與群眾一起等待弁天島赤鳥居的片段,這張照片則是真實版,希望有天能親眼看看~


秘技三:日落後減少光照和藍光📵

上一集我們有提到,負責通知中央大鐘時間的感光細胞,到了夜晚會對光照變得非常敏感,只要有一點點光,就會覺得天還沒黑,阻止夜晚的工作進行,而且這設定對藍光特別敏感



眼睛對藍光有多敏感 ?

一篇2019研究發現,即使是在睡前四小時照射低於 30 Lux,大概日出日落的那種柔和昏暗光線,平均也能抑制 50% 的褪黑激素分泌量,這代表我們會變得比較難入睡,入睡後也比較容易醒來。(註二)

註二: 這篇研究也有發現,受測者中存在至少 50倍以上的個體差異,高敏感度的人在 10 Lux ( 照度接近結束的黃昏 ),就被抑制了 52.7%,低敏感度者到在 400 lux 才達到類似的值,換言之,有人很容易受光照影響入睡,有人則少一點。但即使是低敏感度各體,一般室內燈光也有 200-750 Lux,所以晚上時有意識的降低光照,還是會好一點~


第二集也提過,褪黑激素的分泌量會在小學之後就開始雪崩式減少,再抑制下去,就真的不用睡了。

褪黑激素會在小學後急速減少


所以為了讓褪黑激素好好分泌,以下是

日落後用光兩大守則

一、盡可能減少光照亮度與長度,讓眼睛接收到的光越少越好
二、如果要接觸光,就盡可能避免藍光,使用黃光甚至紅光,降低刺激。


那實際生活上要怎麼做呢 ?

我們可以從三種光著手:室內光、室外光、3C 光


室內光對策

首先在室內光上,可以在日落後關閉頭頂上方無比亮的主燈,改用亮度較低,且光源低於眼睛的黃光燈。


為什麼要低於眼睛呢 ?

因為主要負責偵測白天黑夜的感光細胞們大多位在眼球下半側,低於眼睛的光源會往上打,就能減少下半側感光細胞的刺激囉!

而且我覺得這種夜晚改黃光的方法,可以讓整體氛圍變得比較溫馨放鬆,有助於為繁忙的一天畫下句點,消除一整天工作的緊繃感,好像自己也離懂生活的 chill 人更近一步了呢~


室外光對策

接著是室外光,雖然我們沒辦法去改變路燈或店家的燈光,但可以改變去的時間,例如選擇在早上去永遠像白天的大賣場,或是會亮到眼睛睜不開的特O屋的電燈區,而不是晚上才去。

如果時間不好喬又非去不可,可以依據大膽度,選擇戴濾藍光眼鏡、變色眼鏡、帽子、甚至墨鏡,來減少光照。

附帶一提,除了明星、造型或盲人外,許多人也會因為畏光或是眼睛術後保養時戴墨鏡,所以晚上戴墨鏡,其實也沒有那麼奇怪。

但如果是駕駛者的話,記得使用駕駛專用的墨鏡,才不會造成危險噢!


3C 光對策

最後是最難分難捨的 3C 光 ,在電腦上,可以安裝一款由 Google 前員工們發明的免費的濾藍光軟體 f.lux,它能根據你設定的起床時間,自動調整螢幕藍光比例,也能客製化設定,官網能看出不同模式下過濾了哪些光,推薦可以下載來玩玩。

如果你是個暗色愛好者,也可以把瀏覽器、系統、桌面、使用的軟體都改成暗色系, 還可以再安裝擴充軟體,讓瀏覽視窗也變得黑漆漆。

除了電腦以外,手機也可以設定夜覽模式,在固定時間就切換到過濾黃光且較暗的模式。


但是但是但是,這不代表調暗和濾藍光之後就可以大玩特玩噢!


即使你覺得螢幕已經很暗了,但因為使用距離近,對感光細胞來說還是超級亮,另外睡前使用 3C 不斷接受新刺激,也可能讓你的大腦不斷思考嗨得睡不著。

所以一般會建議在睡前一到兩小時就遠離 3C,做點不需要螢幕的事,放鬆一下,接著洗澡準備睡覺。


那如果我就是自制力低迷捨不得放下電腦手機怎麼辦?

沒關係,我懂,我在電腦手機世界的五分鐘,也經常是現實世界的兩小時。

這時就要趁我們理智在線時,善用科技的力量來自我約束!

如果你是 3C 輕度依戀者,可以設定個鬧鐘或請家人提醒,是時候要離開3C了。如果你是個跟我一樣的重度依戀者,可以在電腦設定自動關機,在手機設定 App 停用時間,強制結束一切

雖然事後還是可以再開機或用密碼登入使用 App,但多這一道阻攔,能有高機率讓理智重新接上,避免落入 3C 滑滑深淵。

( 雖然偶爾也會有踢飛理智,自我放逐的時候就是了 )


秘技四:固定吃飯區間🍱

上一集有提到,進食是穩固生理時鐘的三大要素之一,進食越規律,生理時鐘也就越穩定。所以不論你習慣一天吃幾餐,都建議盡可能的維持相同進食區間,例如固定早上七點吃第一餐,晚上七點吃完最後一餐,這樣生理時鐘就能提前為飢餓、進食、消化做好萬全準備。


進食區間的長度 ?

但進食區間不建議跟醒著時間一樣長,生理時鐘專家 Satchin Panda博士就建議在睡前 2-4 小時盡量停止進食,如果習慣 11 點睡,那就是晚上 7-9 點後逐漸減少並停止,這樣消化系統才有時間把工作告一段落,去執行睡覺時該執行的修復工作。


喝水有關係嗎 ?

附帶一提,口渴的話,喝點水沒關係,但身體對水的應用其實也有自己的時間表,白天很需要水,晚上就會慢慢減少。

神經科醫生和睡眠障礙專家Vensel Rundo 建議,一天的攝水量應該平均攝取,並在睡前 2 小時逐漸停止。

別像我之前一樣,為了達成一日喝水量,到晚上才猛的想把大半的進度喝完,讓我好一陣子都會大半夜醒來上廁所,一度以為是膀胱出了問題。


最後是秘技:多動一點吧!🚶‍♀️🚶‍♂️

根據 WHO 2022 年的運動建議 ( 簡中版 | 英文版 ),5-17 歲 平均每天至少要做 60 分鐘中到高強度運動,18 歲以上則一周至少要做 150-30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是 75-150 分鐘高強度運動。

我知道大多數人可能都跟我一樣覺得

這誰做得到啦!!!!!


所以!所以!所以!沒有運動習慣的捧悠,可以把這個目標當成自己的「最終目標」,接著依照自己的步調安排進度,穩穩的前進就好了!避免落入「不能一口氣做到最好,就乾脆不做」的陷阱

每天比平常多動一點都有幫助,多走點路、多爬個樓梯、多做點家事、跟著 YouTube 做短短 5 分鐘的運動都可以。

更詳細的運動細節,會在講解下一個睡眠系統-恆定系統時,做更多的講解。總之,現階段就先有意識地動起來吧!

但要注意,別選在睡前一兩個小時做劇烈運動,避免核心體溫和警覺升高,讓人精神奕奕睡不著覺。


我知道可能很多人想問,ㄟˊ~那那個

睡前的親密運動也不行嗎?

雖然研究沒有很多,但不論是自己還是有伴,通常影響都不大,如果這件事可以使你放鬆愉悅幫助入睡,那就做吧!但如果會有些焦慮壓力擔憂,那就別勉強自己,選擇其他方式放鬆或陪伴彼此也可以很棒~


結語

呼~終於講完了!這是頻道目前最長的一部影片,來給有耐心毅力看到這裡的自己掌聲鼓勵鼓勵!



給躍躍欲試的人

相信聽到這邊應該有很多人已經躍躍欲試,想要來爆改生活了!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自己的改變清單,以及寫下一個最簡單不會造成負擔的 Lv1 改變行動,寫下和簡化都可以大幅提高改變的實踐率!


給想改變但有點不知所措的人

如果是很想行動,但內容太多不知道從何開始,擔心開始後很快又會再度失敗的捧U們,別緊張也別擔心,可以把今天的內容當作是預習,把這禮拜當作是測試而不是正式開始,想到時就試試看,看看感覺如何,哪些好做,哪些不好做,可以怎麼調整。

下周我會再分享簡單將秘技無痛融入生活的小撇步,是未來可能會做的習慣養成系列精簡版,我想這對於各方面的生活改善實踐,應該都會很有幫助~


最後是本次的贊助小夥伴!

感謝使用超級感謝或綠界贊助的 Allen道、taiiyayu、曾樹懶、 junejane Lee,感謝給我精神與物理上的支持,還有一位贊助失敗的小夥伴,感謝你的嘗試!

希望有天我也能象鼻妹一樣有念不完的清單

💌贊助資訊與連結
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給我一點贊助鼓勵(*´▽`*)♥! 前提是你每天都有吃得均衡又飽飽,贊助後生活也不會變得不太舒服才行噢 ! 如果還沒有的話,就一起來把自己擺在第一順位,先好好照顧自己吧 ! 心意呀用留言按讚分享的方式給我,也能確實收到的 🤗 !


最後歡迎大家在下方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有任何想聽的主題,或是想說的話,也歡迎跟我說噢! 


我是 Una,祝你今晚睡個好覺,拜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Una Who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