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幻化的熖火


《菜根譚》有一段話:「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身是正人君子,在一片漆黑的暗夜也無半點懼怕,即連一般人聞之色變的厲鬼,也了無懼色,反倒是鬼見了正人君子要敬畏三分。

《後漢書.獨行列傳》有這麼一段故事。

王忳赴洛陽途中,在一座空屋遇見一名病危的書生。書生請求王忳取出床下的十斤黃金為他料理後事,其餘願意全數相贈。王忳依言找到黃金,取了其中一斤變賣治喪,剩下的就全數埋在棺木底層,分毫不取。後來王忳派任為郿縣縣令,路經斄亭,本想就近在驛站借住一宿,不想亭長居然極力勸阻,理由是那裡不但鬧鬼,而且這鬼還會行凶,過往喪命的冤魂不少。王忳聽著只是一笑:「仁勝凶邪,德除不祥,何鬼之避?

任何凶邪不祥的力量都不可能凌駕仁德。如果一言一行,乃至起心動念,都不曾逾越仁德的軌範,何須走避鬼魅?

當晚王忳夜宿鬼屋,夜半女鬼果然現身,依禮相見既畢,哀求王忳為其了斷一樁冤獄。這是另外一段故事了,暫且拋開不提。

正人君子是暗夜裡最美的存在,在汙濁的塵世中閃爍著美麗的光亮。但弔詭的是,愈是小人橫行的邪枉時代,愈是見不得光明磊落的君子。學生時代讀孔子「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只當八股的教條看,反正不當一回事。等到有了些許閱歷,回頭讀書,突然從當中看出別樣意味。

「見賢思齊」。君子見了典範肅然起敬,從而效學。若是小人呢?「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三國時代李康的名句。覷見賢德出頭,不想方設法打擊就渾身不自在。

「見不賢而內自省」。君子見人不是,反射動作可能是反躬自省;換作小人,恐怕是見獵心喜,動輒上前圍剿,至不濟也要以言語霸凌一番。

平心而論,不論活在哪個時代,堅持作有德君子終是大不易。面對挑戰、誘惑是其一,面對外界的毀謗,如何自處也是其一。明代的《了凡四訓》有袁了凡為兒子提煉的解方:

聞謗而不怒,雖讒燄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

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

誹謗本來意在傷人,面對毀謗逼近,首要之務當在保持清明的覺知。即便杜撰的言語再如何不堪,只要自己清醒,無中生有的讒言當如燄火,在虛空燃盡之後,自然熄滅。反過來說,如果把毀謗的惡言惡語聽進心裡,燒出熊熊怒火,任是極力辯駁,結果一如春蠶吐絲,只是作繭自縛而已。

風言風語從來不會輕易止息,尤其網路時代,匿名評論多的是不堪入耳的辱罵。聽不聽,全在乎一己:一旦聽進了,殺傷力恐怕不可小覷;若當馬耳東風,過即過耳。

事如春夢了無痕。

何其自在。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45。釋「曰德曰正」的「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