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8/2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錯字錯用

送夏侯審遊蜀 中唐 · 李端


引用典故:杜宇 琴心 鳳凰詩

  • 西望煙綿樹,愁君上蜀時si5。
  • 同林息商客,隔棧見罛師si。
  • 石滑羊腸險,山空杜宇悲pi。
  • 琴心正幽怨,莫奏鳳凰詩si。




語料來源:

方言音字的解鎖密鑰,形音義,交集到一個字! 那個字就是正解! 以[罟]為例:

火燒罟寮!

以前不知正字,多寫成為火燒「菇」寮! 但如果看它的雙關歇後語!

火燒罟寮-----無網(望)!

就會知道「菇」是錯字!

罟:網的總稱。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七下.釋器》:「罔謂之罟。」疏證:「此罔魚及鳥獸之通名。」《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但是!-----但是!

顯然這個字「罟」,也是錯的! 《台日典》紀錄的這個字「」才是正解!

《台日典》 khan-koo 牽罛。地引網じびきあみを曳く。網あみの地曳じびき

「罛koo1」是陰平調,「罟koo2」是陰上調! 而之所以寫錯字「菇」寮! 是「菇 koo1」也是陰平調!來看釋義:

罛:大漁網。《詩經.衛風.碩人》:「北流活活,施罛濊濊。」

如果有參加海邊在傍晚,魚夫收漁網的「牽罛」活動! 就會知道,是眾人合力牽拉「大漁網!」收漁獲!


之所以寫錯,是從十六世紀,黃叔璥所著《臺海使槎錄》就寫錯!

牽罟:

1.《臺海使槎錄》:『罟者,結網長百餘丈、廣丈餘,駕船載出,常數十人,曰牽罟。』

2.《安平縣雜記》:『住近海邊者多操網罟以漁為生焉。』

3.《臺灣通志》:『按沿海雜稅,各有專司:船責成船總,塭潭罟網等責成港商。』

《甘字典》:有罛無罟!漢羅:罛。解說(白話字)thó-hî ê bāng, hî-bāng, tōa-niá-bāng.解說(漢羅)討魚 ê 網, 漁網, 大領網.

康熙字典:《說文》魚罟也。《爾雅·釋器》魚罟謂之罛。《註》最大罟也。《詩·衛風》施罛濊濊。

罟:koo2, 罛 koo1

牽罟 khan-koo1 !


在澎湖地區,俗稱為「牽網」或「牽罟」,數十年前,由於時勢造英雄,牽罟漁法確實盛行一時,為昔日的漁民立下了汗馬功勞,漁獲甚豐,有俗諺:「網腳魚影,網袋飼母(某)子」!可是今日已非昔比,漁撈技術的進步,長年毒魚、炸魚的人為破壞造成漁源枯竭,使牽罟喪失了天時;築港、築堤、填海造陸等破壞了漁場,使牽罟喪失了地利;收穫不穩定,年青人口大量外流,漁村勞動力不足,使牽罟喪失了人和。牽罟也在今日漸漸的落寞,已成回憶空留絕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somnobi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