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之二)
【講】所以觀音就是「返聞自性。成無上道。」這就把觀世音菩薩整個的修持概括成這兩句。
當時觀音是(解說得)很細緻,先就是不受聲塵的干擾,就産生了靜相,清淨。這個清淨你還是分別,清和淨,靜和動是一對,這還是在有分別之中。再最後就是「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又進了一步了。
那麽一步一步啊,然後就是,你到了這個都沒有,這個都「了然不生」,但是你還在那兒你還有知覺,你知道這個事嘛,知道這個動靜二相不生,這就是你的「所覺」。你有「所覺」就有「能覺」,有能覺和所覺。再進一步,能覺和所覺也空了,一層一層地進,所以佛法是無盡藏。
你「空」,你還存了一個「空」啊,我們把它空了,空了之後,這個「空」就是你的「所」,你能夠做到就是有個「能」,有個「能空」和「所空」。而這個「空」和「所空」也都滅了,但是滅了你還有個「滅」。而「滅」也滅了!
所以前頭我們還好體會,到這個地方「滅」也滅了,「生滅滅已,寂滅現前。」所以《涅槃經》是「寂滅爲樂」,寂滅不是什麽都沒有了,一個木頭墩兒,不是,寂滅是樂,「寂滅爲樂」。
所以佛捨了身體求兩句偈,就是後頭這兩句:「生滅滅已,寂滅爲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釋迦牟尼佛過去在因地中,知道佛有這兩句,(而且)知道後頭還有兩句,他就到處求,沒有人知道。
有個夜叉說:「我知道,但是你要叫我說也可以,你得讓我吃,我餓得厲害了,我好久沒吃人了。」釋迦牟尼佛一聽就說:「好、好,你只要告訴我,我就給你吃。」他說:「那我就吃你。」(佛)他說:「你現在吃了我不行,吃了我,我不知道啊,我沒聽見呀,你等我聽完了。」他聽完了之後就在那兒一拜,就從這跳下去,說:「我摔死了,你就吃吧。」
但在這個時候,天空中有天人把他接住了。爲了捨身,讓夜叉吃,就求兩句,就求了「生滅滅已,寂滅爲樂。」我就說這兩句值得捨身命,這兩句就極殊勝了!
觀世音菩薩也是證明這一點,所以這個「滅」也滅了,生滅滅已,寂滅就現前了,就「忽然超越世出世間」,超乎一切世間和出世間,得兩種殊勝。「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跟一切佛的這個力量是相同的,佛有的慈力我都有。「下與六道衆生同一悲仰」,所以他是平等的,在下頭我跟一切衆生,蒼蠅、螞蟻、地獄中的衆生,都是一樣的,同一在悲仰、在求救度。
所以佛是一個最平等的法門,他是無神論,他不承認有個至高無上的神主宰一切、統治一切、製造一切、管理一切、高出一切,他都是平等的。就是你還沒有明白,我先明白了一步。而且我先明白一步,我馬上希望你跟我一樣地明白;你明白了之後,你就跟我是一樣啊,所以這個就是偉大之處。
所以「返聞自性,成無上道」,然後就「修菩薩行」,就是行菩薩道,行菩薩道要利他。這樣的菩薩「往生淨土」啊,所以說有人看不起;但觀世音菩薩也是啊,你看,在這成無上道,修菩薩行,而往生淨土。連大智慧的文殊都求生淨土,往生淨土啊。
「願力宏深」,觀世音菩薩有大的願力,「宏」,是宏廣;「深」,就是如大海,深無涯際。「普門示現」,所以《普門品》,你應以何身得度者,我即現某種身給你說法。所以觀世音菩薩在那時候,他就能夠現佛身給大家說法,「應以佛身得度者,我即現佛身而爲說法;應以阿修羅身得度者,我即現阿修羅身而爲說法。」所以他是普門救度,三十二應。「普門示現」是說法時,應該有什麼因緣,聽到什麼人說,觀世音就做這種示現。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觀世音「循聲救苦」,一個是給你說法,一個是救苦,救你的災、救你的難,所以「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有人是這麼念的。觀世音菩薩還有一個大願是救苦救難。普門示現、普門說法是一個大願,這個是徹底的度脫。但是你臨時的這樣的一個度脫,世間上,今天火燒了房子出不去,這時候你怎麽辦?你念,(只管)念,火它就熄了。這個事真有啊,從古至今這類的事很多很多,觀音的靈感說不盡哪。
最近我在海外的雜誌上(看到)記載了一則:一個闊人家,一個少奶奶,她有一個女傭人,少奶奶信佛,天天念佛。女傭人也很羡慕,看見少奶奶這麽,她想「你看人家已經有福了,還在修福,還在念」,她說「我不知道怎麽念。」她就跟少奶奶求,說:「你告訴我,你教給我,讓我念個什麽。」少奶奶正在吃荔枝,她瞧不起她,她想:你還配念佛?你會什麽?「荔枝核!」女傭人她當以爲真,她就念「荔枝核」,成天念「荔枝核」。後來她兒子漂海,回來告訴他媽說:「好險哪!船翻了,自己在海水裏頭了,可是有一個東西把我漂起來了,漂、漂、漂,把我漂到海上。我登了岸之後,我一看,好厚一層都是荔枝核。」
所以這些事情就是這樣,觀世音菩薩並不需要現出我觀世音的身體來,把你拉出來,而這個也增加他母親的信心嘛。這是你這個心之專注,有的人很執著很什麼,你這個誠懇,這個少奶奶是一句玩笑話,但她是以真心來去這麽念,也得到很真實的感應。
「循聲救苦」,就是你只要有苦難,不但是念「觀世音菩薩」,你念「荔枝核」這個聲他都尋到了,你想想是不是啊?你念「荔枝核」他都尋到了,何況你念「觀世音菩薩」,是不是?何況你念觀世音菩薩的咒?這「尋聲救苦」。
所以菩薩他不需要(一定的文字)…,有的人就必須念儀軌,都要念西藏文,覺得這樣才有功德。佛菩薩不需要翻譯,你什麽文字都可以,而且已經超出翻譯的範圍了,「觀世音菩薩」翻成了「荔枝核」了,觀世音菩薩一樣知道,「遍入眾生心想」啊。
「隨機感赴,循聲救苦」,隨著這個機就感到了。有人說這觀世音菩薩忙死了,北京有個人念觀世音菩薩,趕到北京;同時上海有個人念觀世音菩薩,趕到上海;洛杉磯有個人念,趕到洛杉磯;他不知道觀世音他遍一切處啊。
就好像拿月亮做比方,一個月亮,千江的水都現月亮,月亮不需要來,水也不要去接,自然而然,這個月的影就現在你的江水裏頭。所以千江就打譬喻任何一個衆生,你只要這時候念觀世音菩薩,你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到啦,這月亮就現哪。所以並不需要時間,還要通報,還要準備交通工具,還要來,甚至說還要辦護照,那什麽事情都過去了。所以就是「隨機感赴」。
「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無不解脫。」這是《無量壽經》的話,讚歎觀世音菩薩。如果你有急難、有恐怖,「但自」,你只是「歸命」,這個歸依、歸命,俗話說就是把命都歸上去了,你生命都可以貢獻,你這個命都可以捨,這個時候你就把這個命都忘了,就一心念觀世音菩薩,「無不解脫」,沒有不得到解脫的。
這是釋迦牟尼佛的話,印證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也就給大家保證,保證你只要真實求,沒有不得到解除的,一切凶險。可以求財得財、求子得子、求妻得妻、求長壽得長壽,這都是世間的東西,但是衆生需要啊,所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都滿足啊。所以送子觀音,那個盧(居士),她得到兒子了,高興得不得了,花了十幾塊美金的郵票寫了封信來,我以爲寄來什麽畫片,我打開一瞧是她一封信,你回去趕緊告訴她我有點忙,沒顧得給她回信。
「無不得解脫,無不滿願者」,衆生需要,所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先以欲鉤牽,後令入正道。」先滿足你這些欲望,那麼你就感謝觀音菩薩,你慢慢就念,就一點點入正道。
所以「攝受」,佛菩薩「四攝」,攝受衆生,「布施」、「愛語」,和顔悅色的,「同事」,就是來跟你做同樣的事情,種種的,來攝受衆生。
「萬億紫金身」,顔色是紫金的顔色,就是金色帶一點赤金,好的金子不叫赤金嗎?赤不就是紫啊?紫金就是形容那個金子,黃的之中帶一點紅,表示成份很足。「萬億紫金身」,一方面是金質的高度,一方面也是度量的高度,「萬億」,高大呀,「觀世音菩薩」,所以這一拜就是拜觀音了。
「入三摩地」,「三摩地」是印度話,翻譯我們的語言就是三昧、正定等等。過去翻成三昧,你得什麼什麼、入什麽什麽三昧了,或者翻成三昧耶。三昧耶、三摩地其實是一個意思,都是翻譯的音,就是用的字不同一點,中國地方這麽大,方言不一樣,所以用字來注,三昧耶、三摩地,這不都差不多嘛。
等到正定、正受就是翻譯它的意思了,你不但是入定,是正定,你不但是得受用,是正受用。因爲外道修的許許多多法,他們也入他們的邪定,他們也得一些他們邪的受用,那就不可貴了,走入邪道,而且以後就糾正不了啊,他出不來了。
但是《楞嚴》的三摩地,是超過其他的三摩地,不同於其他的三摩地。楞嚴的三摩地,它是一個所謂楞嚴大定,所以稱「首楞嚴三摩地」。「楞嚴」這兩個字要跟那個「首」字連在一塊兒念,「首楞嚴」。「首楞嚴」是一個印度話,大家簡稱爲「楞嚴」,丟掉一個字。有的人把這個「首」字連在上句,「諸菩薩萬行首」,不是的,「諸菩薩萬行」就斷句了,「首楞嚴」這是一個名詞。
「首楞嚴」的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堅固。這個都是極殊勝的開示,這就跟那個「一切皆成佛」「一切皆法身」「一切事究竟堅固」,它都是一味的。
我們不是說這些所有的事情都是要壞的?地球將來要經過大劫,要大爆炸的,極樂世界才是「無衰無變」。這還是常情的說法,還是隨順了大家根器的一種說法,
說到究竟,「一切事究竟堅固」!這真正地無分別了,沒有取捨,沒有揀擇了,一切事都是如此。一切事皆是法身,法身還有什麽不堅固的?不但是堅固,而且是徹底的堅固,無生無滅,沒有壞。這一切分別就是來源於第六識,分別識,所以出來就有的堅固、有的不堅固。
《楞嚴》這個定就沒有什麽叫「出定入定」,所以「楞嚴大定無出入」,他入定出定也都是究竟堅固。你出到哪兒去啊?入到哪兒去啊?你不能說是從這個堅固入那個堅固,它就是堅固,整體是一個堅固,沒有出入。
所以這三摩地是一切事究竟的這樣一個正定,是個殊勝的正定,不是一般禪定中所說的三摩地,而觀世音菩薩以他耳根圓通入了「三摩地」,而且他認爲這個是第一。
二十五聖各個都說了,二十五聖是各個都好,釋迦牟尼佛讓文殊來說,你看,你說這裏誰最適合於我們這兒的根機呀?這底下文殊有大段的議論,這段議論很長,說耳根是殊勝,耳根它是圓、是通、是常,這不僅僅是觀世音,「我亦從中入」。所以《楞嚴》這一段,這是它的第二十五段。
這裏頭的說法,因爲他是要聞自性,所以禪宗就說,你看看,還是我們殊勝吧,我們正確吧,那文殊菩薩給我們挑,我們是第一啊。而大勢至菩薩是念佛,但是大勢至菩薩沒有當選。底下先看大勢至菩薩,再解決這個爭論。所以有很多大德在這兒做翻案文章,他說是文殊大聖的評論,他們有另外的一些看法。
其實這也很自然,因爲這次他是以入「楞嚴的三摩地」這個標準來選擇哪個第一呀,那當然是觀世音菩薩。所以有人問諾那祖師,「什麽是最快最好的成佛方法?」諾那祖師說:「那就是明白自心和彌陀大法。」那「明白自心」,你不管是修什麽,你就是修別的,你到最後要入這個三摩地,那就沒有能超過「明白自心」,這個最直接嘛;別的門入了之後,他還是要明白自心嘛,是不是?所以在這個現生現世,你希望要很快「入三摩地」,那觀音的「耳根圓通」,確實是第一。
如果要問,現在六道衆生怎麽最快能夠脫生死,出六道輪廻,很快地成佛?那麽文殊(會說),我看,那就只有選大勢至菩薩了。這個要求(不同),你比的是什麼不一樣,比的東西不一樣呀,是吧?你所比的東西不一樣,所以這個就沒什麼(可爭論的)…。同時看見這個次序的安排也很明顯,再往前一個就是彌勒,唯識觀。
>> 續下一頁 : 第二十五拜 禮讚勢至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