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1|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想入啡啡:發現嗎啡的止痛機制

大家都聽說過嗎啡(morphine)吧!它是從罌粟的蒴果提煉出來的生物鹼(alkaloid),也是一種強效止痛藥。據說,有些末期癌症的疼痛,只有嗎啡能處理。但是,雖然它能夠有效緩解嚴重疼痛,它同時也帶來成癮風險等副作用。嗎啡的成癮性極強,是世界五大成癮物質之一。


鴉片罌粟的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過去的研究知道,嗎啡主要透過與µ-鴉片受體(µ-opioid receptor)結合,來發揮它的止痛功效。但是,詳細的機轉並不清楚,因此,對嗎啡成癮的原因我們也不了解。最近,科學家們在了解嗎啡如何在我們體內發揮作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項新發現不僅讓我們更清楚嗎啡的作用機制,還可以在未來開發出更安全、更有效的止痛藥物。


研究人員發現,在大腦中一個叫做「延髓腹內側」(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簡稱RVM)的區域裡,有一群特殊的神經元,會被嗎啡活化。在這些神經元裡面,有一種會產生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神經元,它在嗎啡止痛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研究團隊發現,當這些神經元產生更多BDNF時,嗎啡的止痛效果會變得更強。甚至連1.0 mg/kg 劑量的嗎啡,在對照組不能產生止痛效果,但是在BDNF增多的組別也能產生明顯的止痛作用。


他們發現,RVM裡面的這些神經元,在感應到嗎啡後,會將信號傳遞到脊髓中的另一群神經元(稱為galanin陽性神經元)。這兩組神經元的合作對於嗎啡發揮止痛效果非常重要。


研究團隊發現,如果阻斷RVM中產生BDNF的神經元,或者抑制脊髓中的galanin陽性神經元時,嗎啡就會失去止痛效果。相反,如果增加BDNF的產生,即使是很小劑量的嗎啡也能產生明顯的止痛作用。


所以,嗎啡透過影響RVM中產生BDNF的神經元的活動,進而調節它們與脊髓中galanin陽性神經元的相互作用,最終達成止痛的目的。


了解了這個機制,未來科學家們可以開發出針對BDNF或相關通路的新藥,這些藥物可能具有類似嗎啡的止痛效果,但副作用更少。目前,則可以藉著增加BDNF,來提高嗎啡的效力。如此一來,我們可以使用更低劑量的嗎啡就達到止痛效果,從而減少上癮等副作用。


參考文獻:


Michael P. Fatt, Ming-Dong Zhang, Jussi Kupari, Müge Altınkök, Yunting Yang, Yizhou Hu, Per Svenningsson, Patrik Ernfors. Morphine-responsive neurons that regulate mechanical antinociception. Science, 2024; 385 (6712) DOI: 10.1126/science.ado659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