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工作好累沒動力?「黃金圈」法則幫你打破1關鍵思維。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有一個人路過三家早餐店。

當他進第一家時,他問老闆在賣什麼,老闆回他:「我在煎蛋餅。」

來到第二家店時,那家的老闆說:「我為了賺錢,所以我煎蛋餅。」

走進最後一家,那個人問老闆在賣什麼,老闆回他:「我希望人們有活力滿滿的早晨,開啟美好的一天,所以我選擇煎蛋餅。」

三家早餐店,明明都賣蛋餅,為何第三家老闆給人的感受,比其他家更有熱情,更讓人想選擇他呢?

這要從「黃金圈」法則來探討。


黃金圈法則是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在一場Ted中提到, 當時他將這理論分為:「為什麼」、「怎麼做」及「做什麼」。

黃金圈的架構


  • 為什麼:為什麼你想做這件事?它是一個信念,這個信念可以貫徹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
  • 怎麼做:可以做哪些事情讓效率更好。
  • 做什麼:正在做的事。

越靠近內層,越感性,越靠近外層,越理性。

賽門・西奈克提到,人要從最內層,也就是以「為什麼」當作出發點,才能找到人生的動力來源,並因此感召其他人。


要有動力,先問為什麼,而不是做什麼。

賈伯斯,蘋果的創辦人,如果他當初是以「做什麼」,來傳達理念,會像下面這樣。

我們很會做電腦,我們的電腦擁有最美的設計,不但使用簡單,也容易上手。

想要買一台嗎?


但賈伯斯選擇傳達他的「為什麼」。

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挑戰、改變現況因為我們相信「不同凡響」的力量。

而我們挑戰現況的方法,就是讓我們的產品擁有最美的設計,而且簡單、好用。

剛好,我們做的就是最棒的電腦。

想買嗎?


兩種都是賣電腦,但第二種卻更吸引人,讓人覺得買了蘋果,是一種時尚,不同凡響的象徵,賈伯斯自己也不斷的去挑戰更好的蘋果。

我們再來看看,可口可樂這間知名企業。

如果可口可樂以「做什麼」跟大家傳達。

我們有超級好喝的氣泡飲料。


可口可樂最後選擇用「為什麼」跟大眾傳達。

我們與人的互動,尤其是意料之外的那些驚喜發現,正是將日子由平淡無奇轉化為與眾不同的獨特魔力。


第二種用「為什麼」傳達,對於內部員工,也有很大的不同。

只知道「做什麼」,可口可樂的員工,只會知道自己在賣飲料。

但可口可樂清楚知道它的「為什麼」,內部員工會覺得自己賣的是能轉化他人生活的魔法。

這些「為什麼」不單只是口號,而是所有的行為,都會符合這個信念。擁有信念的人,也相信自己是在創造美好的未來,而有滿滿的熱情去追求這個目標。


上面舉的企業和偉人的例子,有些人會覺得,那些人天生有股熱情,去實踐夢想。

但一般人,也找得到這些熱情嗎?


從生活中試著找為什麼。

有一段時間,我對銷售工作很迷惘。為了業績跟對方來往,讓我很沒動力,不知道我推銷產品給對方,到底有什麼意義。

有天,我試著將想法轉變為:希望客戶跟我來往時,會更開心。

當有這樣的思維,我除了銷售以外,我還很樂意提供額外的小服務,像幫客戶把各門市的出貨金額,都列出來給對方,對方也因此感謝我。

雖然是很小的舉動,但我第一次感受到客戶發自內心感謝我,讓我也有了動力繼續。

後來,我用黃金圈法則來分析。

我的「做什麼」:為了業績賣東西。

我的「為什麼」:我希望對方跟我合作的人,都能更開心。

這樣的轉變,讓人找回了熱情。



找回自己的為什麼,找回初衷!

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今天來說個新龜兔賽跑。

這次兔子用非常快的腳程,一下就達到終點了,而烏龜知道後沒有氣餒,繼續向終點跑去。

烏龜拖著沉重的腳步,每一步卻堅定無比,完全沒有要放棄。周圍觀賽的人看到,都紛紛在賽道旁為他加油,最後,烏龜終於跑到終點。

故事中的烏龜,他很清楚自己不是為了兔子而比賽,而是為了自己。

當不知道自己的「為什麼」時,很容易跟其他人做比較,也容易有負面情緒。

當知道自己的「為什麼」時,賽道上只注意自己有沒有前進,因為你知道每個人的跑道,都是不同的。

這時的你,動力滿滿,不怕任何阻礙,你的熱情也感染了周圍其他人,讓大家都想幫你,這就是黃金圈法則的力量。


延伸思考-賽門・西奈克的TED演講

延伸思考-一本影響宮崎駿一生的書,從《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思考真正的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