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x 讀後心得:如何真正影響他人的思維?

raw-image

你是否曾嘗試說服他人,卻感到自己無論再多事實與證據都無法改變對方的想法?這本書正是探索這一現象的關鍵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跟自己意見、看法不同的人,或多或少會盡可能的找出各種證據來說服對方,這樣的效果如何呢?

或者近期奧運衍生出性別議題的事件,在網路上吵得沸沸揚揚,跟某位作家舉出各種證據、科學看法等,但對方的想法有改變嗎?似乎沒有。

而我自己的經驗是:沒有用,就算拿出再多的證據也沒有用,講到自己生氣,對方仍不會改變想法。

反之,當別人嘗試想要說服我的時候,而那樣的議題可能是我最不想被撼動的、可能是跟自己的自尊有關等。即使對方拿出許多的證據證明,但內心會產生防衛的心情去反駁對方,甚至更加鞏固自己的想法。

當嘗試說服他人失敗以後,就會認為「算了,他怎樣也不會改變」,或者「我想的沒有錯,是你的想法有問題」等,如此的挫敗溝通經驗,讓人感覺到很挫折。

這不禁讓我思考,是否真的有某種技巧能改變人的想法?

而這本書就是在探討人的想法從何而來?想法會如何的改變?而我們有哪些方法可以讓人改變想法?

本書作者為大衛·麥瑞尼(David McRaney),這本書英文全名為《How Minds Change: The Surprising Science of Belief, Opinion, and Persuasion》,我覺得英文書名就是本書的核心,談論關於人的想法如何改變。雖然中文書名好像讓人以為教你具體A、B、C等步驟(當然裡面確實提供一些方法),照著這些步驟就會讓人改變想法,但本書真正的核心在於先了解為什麼我們的想法會改變,重點主要放在改變的歷程,我們才能知道如何讓人改變想法的方式。

為什麼說事實沒有用?

作者在引言中提到

人之所以會想改變想法或抗拒改變,都是出自於自己的想望、動機、內在的掙扎抗拒。

因此一個人如果沒有改變的動機或欲望,說的再多的「事實」也都不會有所變化。

前面幾章針對「事實」進行了一些討論,尤其每個人大腦所知覺到的東西,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以為的「事實」,在他人看到、聽到等可能是不一樣的「事實」

好比網路一張「藍黑/白金」洋裝照片(如下圖),有的人看到的就是藍黑色的洋裝,但有人看到的是白金配色的洋裝。


看到藍黑色洋裝的人很難相信會有人看到白金配色的洋裝,反之亦然。

另外,前陣子Instagram的reels也有一段主人呼喊貓咪的影片,有人聽到的是「咪咪」,但有人聽到的是「咕嚕」,而我聽到的就是「咕嚕」,我是真的聽不到「咪咪」(我重聽,淚)。

同時,我也很難相信同事們有聽到「咪咪」,如果生活中因為這樣而吵架,誰有錯呢?其實都沒錯,因為我們聽到的真的都不一樣。

同樣一個客觀物體,但經過大腦知覺與處理後,可能覺察到的是不同的東西,如同上面提到的「藍黑/白金洋裝」或「咪咪/咕嚕影片」。

這件事給我的提醒與反思是:我們看到的不見得一定是「事實」

因此,在跟人討論一些事情時,都要思考他們感覺、知覺到的可能真的跟我們不一樣,甚至他們的定義也有可能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唯有仔細去聆聽對方感受到的、所想的,才能創造出一個溝通的平台。

「說服」技巧?

到底有哪些「說服技巧」可以讓人改變想法?

作者拜訪了不同的人,每個人各自有「說服」的方法與技巧,例如深度遊說街頭知識論(street epistemology)玩轉政治(Smart Politics,改變對話金字塔見下圖)、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上述四種方法,有各自的步驟,我覺得他們有共同的核心如下:

  • 建立融洽的關係
  • 聆聽對方的故事,透過一些問題,好奇的引導對方思考
  • 重述與摘要對方的意思
  • 分享自己的故事
  • 不會給對方建議

因為我們大多數的時候,沒有去思考我們自己的思考,這些想法或態度是從何而來,很多時候都是非常快速而直接的跳出最後的想法,例如支持OO或不支持OO...喜歡OO或不喜歡OOO。

但我們很少會去思考,為什麼我會支持這件事?過去哪些經驗讓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是正向的 ?或者因為誰而讓自己支持?

書中提到深度遊說的重點就是要走進那塊情感空間,「幫助他們卸下一些包袱」,因為是在那裡,才能真正改變人的想法。

觸動到情感的那部分,就是改變的空間。

另外,人的想法會改變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生活在同溫層中,對跟自己不同的族群了解太少,因此會有許多的誤解、誤會,一旦有機會多跟同溫層以外的人事物接觸,想法也會慢慢地改變。

為什麼想改變對方的想法

要建立融洽的關係前,還是要先釐清自己的動機,因此作者希望大家在嘗試「說服」或改變他人想法前,要不斷地去思考「我為什麼會想改變對方的想法?」。

唯有先澄清自己的動機,例如「我是真的想要了解對方嗎?還是我就是想要對方接受我的想法?」,當能夠理解自己為什麼想要改變對方的想法時,才能夠真正的建立融洽的關係(因為自己可能已經先放下某種程度的成見),進而好好傾聽對方的想法。

(所以正念覺察自己的內在狀態就是一個很好用的技巧了,不知道什麼是正念?歡迎看這篇《正念(mindfulness)系列1-關於正念這件事》)

結論

「在任何特定的時候,我們都像是在一個盒子裡,這個盒子會定義世界,告訴我們世界是什麼。這些定義會限制我們的想法,也限制了我們以為自己能想到的事情」

書中提到「改變是唯一不變的事」,每個時代、每種文化,都相信自己掌握了真正的真相,直到後來才會發現其實不然;一旦真相改變,文化也會隨之改變

因此,我們是活在一個不斷地在改變的世界,有些改變很漫長(例如:種族歧視),有些改變可能很快速(例如:同性戀議題),但要相信的是,改變是有可能的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就是對於任何的事情,都要懷抱著謙遜的態度,因為現在的「事實」,也許在未來會被推翻

當然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意見等,也未必一定要逼著自己改變,好像一定要什麼事情都能接受,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有時候可能需要稍微放下自己的防衛,去了解原來這世界還有我不知道、跟我不一樣的人。

最後,你有嘗試想改變誰的想法嗎?你試過哪些方法?效果如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
5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微力_說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