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5|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課題分離

:這件事情,不是已經將處理方式告訴過妳了。

:喔!我…我就想……😮‍💨😮‍💨(猶豫)

:妳既然問我,因為妳茫然,不知如何是好?

:我知道,只是就真的很氣不想理會媽媽的情勒…😡🥺

:1:這件事情反覆也循環不斷事情重蹈覆轍幾次了,如果在意,就處理掉直視問題解決它。2:方法我提出方向給妳,也列舉1、2方案,柔軟看待面對問題有這麼難嗎?

。 。。。以上。。。。


不要介入她/他人的課題,是的,因為是親戚好朋友,有時在所難免,然而我一般處理方式,不會冷漠無情,但一旦建言方案給出,我會告訴對方,針對問題,要直視問題,否則反覆思索,循環問題不斷的冷處理,情緒波及就是自己,因自己已上心,情緒流轉起伏不定。

這就是浪費精神,浪費時間反覆思索

我的作風:面對,直視,解決問題,我不拖泥帶水執行力強,但並不是說我急躁,而是因為人生是要來珍惜當下,從來不是浪費精神與時間思考許多解決不了,亦或者擺爛不處理。


別讓一件事情在內心盤旋太久。
能夠解決就處理,不是自己一人的問題就“共同解決”。
“共享共同”有人一旦擺爛,自己要讓自己無視不入心。
事有輕重緩急,急迫快處理,不趕的分類整合,時間內完成。
“共享共同”,急死自己也無用,冷靜生智慧,除了“等”共享人想要面對,否則情勒自己內心有何用?


近來有一個議題稱之為「課題分離」
這個詞出自於阿德勒心理學 (又稱個體心理學),由阿德勒提出。

無論好壞,都要先區分出 「這是誰的課題」只專注解決自己的課題就好,並不要介入他人的課題。


主要意思是要將自己的感受與別人的感受分離,這對大多數人,牽涉到自己的家人與好友,往往多數人會讓自身情感情緒介入其中。

比如你拒絕了一個人,就真沒必要承擔他被拒絕後的沮喪,因為會思考後拒絕,乃是“成年人的你衡量後做出決定”,所以必須要讓自己內心離開這感覺。

因為拒絕他是你的課題 被拒絕是他的課題。

我自己很好,別人討厭我是別人的課題,我喜歡我自己是我的課題,我不會因為他的討厭而感到難過。

其實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因於對 別人的話題妄加干涉。

換句話說

你不必為別人的情緒買單 你只需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人之所以常會覺得生活好難,往往是放了太多別人的想法在身上,或是把自己感受放在別人身上,包括親情、友情、愛情、同事、社會觀感等,想要排除、盡可能讓心情平靜、自在的生活,課題分離可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方向。

讓身心健康,維持良好關係之餘,善意理性的理解與良性溝通,看後果是由誰承擔,就算傷了情緒是別人引起的,你既然是承擔結果的那個人,那把自己的需求照顧好就在你課題的圈圈內。

「劃界線不是為了與人隔絕,而是讓我們能更舒服地彼此連結。」


家庭親密關係的課題分離是一個很大很複雜的題目,你需要培養安定面對情緒的能力、翻譯他人及自己情緒的能力、掌握自己需求的能力。


且讓我們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穩定心情,心態自然正面思考,好的能量才能夠永續維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