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精神科醫生和精神分析學家卡爾·榮格創立了分析心理學,長期以來,他對人類心靈的探索一直引起學者和普羅大眾的興趣。榮格深入想像的領域,並記錄了他與他在精神視覺中遇到的實體對話。
他的作品,如📖《紅書》,強調了這些富有遠見的實踐,他的討論揭示了他與他自己想像的靈魂的啟發性的對話。有趣的是,榮格認為這些遭遇並非純粹是主觀的。他提出它們具有集體元素,假設我們都被黑暗衝動
所佔據,並且可能成為同一個惡魔力量的獵物。
榮格認為,這些力量是超個人的,跨文化和跨時間存在的。榮格的理論顯示個人和集體經驗之間存在著深刻複雜的相互作用,使我們對心理的理解變得複雜。
🧠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卡爾·榮格創立的分析心理學著重於象徵和精神體驗在生活中的影響,強調個人與集體潛意識的互動。被他稱為原型的因素形成了集體無意識,並塑造了文化敘事、神話和宗教現象。
有時候你不再認識你自己。你想要克服它,但它克服了你。你想要設限,它卻迫使你前進。你想要逃避它,它卻跟你同在。你想要利用它,你卻成為它的工具。你打算思考它,但你的思想卻服從它。最終一種逃避不了的恐懼抓住了你,因為它緩慢又不屈不撓地走向你。
無處可逃,這樣你就知道真正的神是怎樣的。現在你想到一些聰明的老生常談、預防的措施、祕密的逃離路線、藉口、讓人遺忘的藥劑,但這一切都徒勞無功。那火焰燒遍你,那指引的力量逼你上路。
但是這道路是我的自我,建立在我自己身上的生命。神要我的生命。他要跟我同在,與我一同工作。他要隨時都存在,但是我為我的神羞愧,我不想要神性,而要理性。神性對我而言是失去理性的瘋狂。我痛恨它荒謬地擾亂我有意義的人性活動。它似乎是一種不得體的疾病,偷偷地溜進我的生命中。是啊,我甚至認為神聖是多餘的。
🌍 超個人的力量 榮格認為 :
個體的黑暗衝動和想像的靈魂並非單一主觀經驗,而是跨文化、跨時間的共同力量。
📖 《紅書》的重要性
榮格的《紅書》記錄了他與內在靈魂的對話,彰顯了他對想像世界的深刻探索,這些經歷被認為具有集體性。《紅書》與其說是榮格的陰影,不如說《紅書》幫助榮格面對他的陰影。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榮格勇敢的無意識征途中,看到屬於自己個人心靈整合的可能道路。source.
這本日記記錄了榮格個人的夢境、靈魔與精神追尋歷程,成為他日後寫作的主要靈感,並由此發展出如「原型」、「集體無意識」、「共時性」、「個體化」等一系列分析心理學的理論。
📖《紅書》內容連載
你能把憤怒轉向你自己,因為也只有你自己能阻止自己的目光與生活。
你最大的良善與最高的能力就是希望,讓它帶領你進入黑暗世界,
因為它與那個世界的形式有相同的成分。
我墜入了混亂的源頭,最原始的開端;與原始起源融合讓我精鍊出新生,同時是過去與未來。我先到我內在的原始起源。但因為我是世界的物質與構成的一部分,所以我也進入了世界的原始起源。
我當然以已確實形成的個體參與了生命,但只有透過我成形而確定的意識,因而是在成形而確定的整個世界的一部份之中,而不是現在所給予我的未成形與不確定的片面世界之中。不過這只是給予我的深處,不是我那意識已經成形確定的表面。
我的深處力量是先決與愉悅。先決或先思是普羅米修斯不帶成見地把混亂變成形態與定義,挖掘渠道,把客體放在愉悅之前。先思(Forethinking)也是在思考之前。
但愉悅是慾求與摧毀形態的力量,它自己沒有形態與定義。它喜愛它抓得住的形態,摧毀抓不住的形態。先思是視力,但愉悅是盲目。它無法預見,但碰觸到什麼就會慾求。先思本身沒有力量,因此不會活動。但愉悅是力量,因此會活動。先思需要愉悅才能成形。愉悅需要先思才能成形。
如果愉悅沒有形態,它就會溶解成無數無力的碎片,迷失在無止盡中。如果形態無法包含與壓縮愉悅,就無法到達高處,因為它總是像水一樣從高往低流。所有的愉悅如果不被干涉,都會流入大海深處,終點是死寂又無盡的空間。愉悅不比先思更老,先思也不比愉悅更老。兩者同樣老,本質是一體。只有在人之中,這兩種本質的差異才會明顯。
生命之路像蛇一樣左右扭曲,從思考到愉悅,愉悅到思考。因此蛇是敵人,是敵意的象徵,也是智慧的橋樑,透過渴望來連結左右,這是我們生命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