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J038|田野工作實務如何啟發研究課題的選擇?

「親自前往第一線,觀察並記錄現場在"做什麼 What", "怎麼做 How", "為什麼做 Why" 稱為“田野工作 Field Work",或稱"民族誌 Ethnography"。」


「具體而言,調查的內容包括:


01 從過去到現在都「持續存在」的事物


02 過去曾經存在,現在已「不復存在」的事物


03 過去不存在,現在才「新出現」的事物


04 過去不存在,現在也「尚未出現」的事物。」


「若能更進一步探討其不復存在的原因,便能掌握世界變化的浪潮。」


「微小的變化,可能是巨大變化的徵兆。」


這段討論,節錄自日本作者堀公俊[1]出版的


"創意發想圖鑑:六大類場景╳68款創意發想框架╳170種點子思考工具,讓靈感源源不絕的必備工具箱"[2],


強化了我對「田野工作」的認知。


當我們在觀察事情,要徹底運用自己的五感,


與「驚訝」還有「疑問」積極邂逅。


很多新的想法,意想不到的發展,


其實都是來源於我們對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事情,


再看一眼,再多想一層。


舉我在進行學術研究題目探索的例子。


當我們看一篇新的Paper,一個很有效的技巧,


就是將Paper 也照堀公俊的方法,


將Paper的內容分成四個類別:


01 持續存在


02 不復存在


03 新出現


04 尚未出現


持續存在的,通常是很底層的問題,


而不復存在的常常是課題,


因為隨著解題方式的進階,舊的解題方式逐漸被取代,


舊的解題方式的課題也就不復存在。


而新出現的,常常是因為新的解題方式所啟發的,


然後被研究,被寫成新的Paper,


而當我們讀了Paper,有自己的想法,


也有技術底氣,去構造「尚未出現」的東西。


當你相信這個尚未出現的東西相當有價值,


能對持續存在的問題作出進展,


那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課程了。


堀公俊這套田野調查的,


其實在選擇研究課題上也相當有應用潛力,


非常不錯!


Reference

[1] https://bookplus.nikkei.com/atcl/author/00198/

[2]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0292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