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烤箱裡的黑白大廚之我還在想

The banquet in the forest, Botticelli

The banquet in the forest, Botticelli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 點滴到天明。
蔣捷《虞美人.聽雨》

賭上名字的菜,完全只是概念,至於要用什麼食材、以什麼菜系呈現,完全交由廚師自己決定。

決勝點在於食材處理有沒有到位、烹飪精不精準、調味是否適切,以及,能不能傳達自己的意念。

這些環節,只要一個地方有所疏失,可就洩氣了。

味覺很不容易掌握,舉個視覺的例子:梳了造型、化了全妝、精緻禮服的新娘在禮宴會場開口等著開門踏上紅地毯,一旁引導的人員留意到新娘十指蔻丹閃閃動人,唯獨少了無名指上的水鑽。

整體無瑕,就少了那麼一點。

婚禮會因此而暫停,還是照常進行呢?如果那顆是530.4克拉非洲之星,當然會暫停,全力去尋找;水鑽?算了吧!

來到藝術層次的競賽,就已經不是競賽了,完全是個人修為的展現了。令狐沖在向風清揚學習<獨孤九劍>時,問道「破掌式」要如何因應:「對方既敢以空手來鬥自己利劍,武功上自有極高造詣,手中有無兵器,相差已是極微。」

在《黑白大廚》經過一輪比試後的決賽--賭上名字的菜,也差不多是這個概念了。

Edward 李均*將兒時常吃、在韓國常見的年糕煮熟、打碎,重新調味後,擠進模子放入冰庫,將原本需要搭配濃郁醬料才有滋有味、結構紮實的糯米製品,徹底翻身重組,轉化為入口即化的甜點 semifreddo,作品呈現身為韓裔美藉人士在身分認同上,本質與外顯行為的落差。

可惜決賽比不上義式料理的韓國廚師。

第一版名稱

「麵包相談室」是粉專的第一版名稱,做麵包是我的專業、會談也是我的專業,兩者加在一起,就是這麼直觀。

早些年台灣偶而會見到的名字:罔腰、罔市、招弟*,帶著直觀的意涵,取其台語諧音,勉強扶養、勉為其難的扶養,頗為無奈。這無奈來自於早年農業社會以男丁為生產主力下,生出女兒的心情。如果還想再拼個男丁的話,取名為招弟,期盼這胎女兒會帶來下一胎兒子,也就很合理了。

隨著接案日漸增加、辦了幾場揉麵團工作坊、聽了一個又一個關於麵包或食物的故事後,發現在大家揉完麵團的聊天裡,總會浮現許許多多食物或麵包回憶,「麵包相談室」的侷促也慢慢浮現:相談的不止是我、不止是你、不止是他,而是每個在其中參與的人,我很難再把這份工作獨攬起來,更多的是,我聽到一個又一個的人生片段,溫暖的、失落的、感傷的、支持的、熱情的…其豐富的程度遠超過我的想像,許多的故事圍繞著烤箱出現,烤箱更像是個孵化箱,醞釀出不同的故事與人生。

「烤箱裡的人生」於是在2019的三月出現,取代2014年九月的初版名稱。

The Magic Circle,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拿坡里美味黑手黨」權聖晙在決賽裡以一盤結合了羊排及餃子的義大利皮埃蒙特風味餐勝出,海邊的拿坡里稱號選用山區的皮埃蒙特做為特色,將羊心包進餃子裡,具象化他對料理的初心,是另一種呈現。

在大師對決的場合裡,以一盤豐盛的料理對上甜點小品,就像是手持倚天劍的滅絕師太對上空手太極拳的張三丰,噴血與吐血的視覺效果誰在舞台上比較鮮明,結局就很明顯了。

然而,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高下之別,差別是主廚如何在餐盤上詮釋自己的名字。

在烤麵包的過程,烤過頭到焦黑所帶出來的苦味、適度焦糖化所帶出來的甜味,前者可能溫度過高時間過長、後者溫度及時間都適中,火力與時間掌握的固然有所差別,目的都在烤熟麵團,使之成為可口的麵包。

在競賽節目裡有評審,而評審已經飽食大餐或是尚未進食,這會隱微影響著評判的結果;至於如何詮釋烤箱裡的人生,甘甜或焦苦,則是回到自己的身上。 屬於自己的人生,究竟會往哪裡去,則成了我開始思考的起點:解夢麵包店,解自己靈魂的夢,餵養自己的夢想,滿足靈魂的需求,會是更值得的一件事嗎? 


一任階前 點滴到天明?

《黑白大廚》李愛德華爆紅!名校文學系畢業、資歷能當評審⋯4個討喜故事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16881


臺灣社會的「招弟」與「罔腰」
https://women.nmth.gov.tw/?p=1946


The banquet in the forest, Botticelli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Botticelli_Prado_49.jpg


十日談 Decameron,波提且利《老實人納斯塔基奧的故事》的系列作品四幅之一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81%E6%97%A5%E8%AB%87&oldformat=true&variant=zh-tw


The Magic Circle,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Magic_Circle_%28Waterhouse_paintings%29


延伸閱讀:交出我的名字。QQ
https://www.twreporter.org/a/3plus4-vocational-education-program-for-overseas-compatriot-students-myanmar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