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度依賴結構化筆記,忽略靈感的探索
- 很多學生習慣像工程師設計系統一樣,把筆記整理得條理分明、架構清楚,過於追求秩序。然而,這種方式常常壓抑了靈感的自然湧現,讓原本可以激發新思維的好奇心無法充分發揮。許多創新點子往往來自於不經意的靈感,如果筆記系統無法容納這些隨機的念頭,容易錯失研究上的突破。
2. 不善處理隨手記錄的靈感,導致資訊孤立
- 學生常將隨筆寫下的想法視為不重要,或認為它們無法和其他筆記連結,因此這些靈感筆記變成無頭緒的片段,被拋在一旁。久而久之,這些散落的想法被遺忘,原本可能啟發新研究方向的點子也無法延續,造成筆記內容無法真正累積。
3. 未將洞察視為連結的核心,筆記缺乏自然成長的機制
- 筆記系統應該具備自我生長的能力,而不只是資料的堆積。許多學生在做筆記時,忽略了透過洞察來串聯不同的內容,讓筆記停留在單一紀錄的層次,無法啟動新的思維脈絡。其實,只要學會把洞察作為連結點,好奇心就能形成有機的脈絡,筆記也能自然發展,像盧曼的卡片盒系統一樣在累積中產生新的靈感。
你在碩博士生的筆記管理過程中,還有見過哪些常見的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