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品飲,我們總是有意識地挑選葡萄酒和香檳,體驗特定產區的風味;
也熱愛嘗試不同來源的咖啡、橄欖油或起司,期待它們令人驚喜的香氣~
而一切風味的來源,都跟它們生長的風土條件(也就是法文中的Terroir)息息相關。
了解產地來源,幫我們更清楚了解它們的風味與特色
清甜而富有海苔香的玉露來自日本;
果香濃郁、甘甜又帶點微澀的大葉種紅茶,產自印度阿薩姆邦和大吉嶺;
中國則有遠富盛名的普洱、祁門、大紅袍;
而台灣茶更是使用台灣茶樹品種、製茶工藝及製茶機具,與產地風土無法分割的精彩表現。
過去我們經常聽到冒名、混充台灣茶的情形
(1) 進口茶冒名為台灣茶
先說進口茶品質不一定差,但正港台灣茶的名號不該被冒用!
東南亞如越南、印尼、泰國及中國等國,早已引進臺灣茶樹品種、製茶機具及製茶技術仿製生產,稱為「臺式烏龍茶」。
它和台灣茶風味也許相近、也可能天差地遠,如同一樣在台灣生產的茶也有優劣之分。
然而「臺式烏龍茶」生產成本明顯低了一大截,消費者絕對不會開心在產地冒用的情形下,花高價購買混充的台灣茶。
(2) 比賽茶數量不足,混入部分大陸茶充數
出現在東方美人茶比賽;主因是東方美人的蜜香來自小綠葉蟬叮咬(著蜒),但氣候不佳或種植環境水土遭農藥噴灑影響時,小綠葉蟬叮咬的茶葉量少,就可能導致參賽用的好品質茶數量不足。
例如有些比賽得繳10斤茶葉,在只差1, 2斤的狀況下,就很可能用中國產的茶葉補足。
以往,政府單位只能用宣導方式勸導業者誠實標示產地,
但現在,台灣已經建立茶產地鑑別的方法囉~~
1. 全球各地地質組成不同、也受當地氣候和居民生活方式影響 → 因此不同地區的土壤微量元素組成不同。
2. 茶樹養分來自土壤,所以茶葉中的微量元素,與土壤微量元素比例相近。
3. 結論:透過茶葉微量元素檢測,比對資料庫中各地區土壤微量元素組成;只要茶葉和台灣土壤微量元素比例相近,就能知道是不是台灣茶。
目前使用的是「茶葉中多重元素檢驗方法」,能分析鋰、釩、鉻、銅、鋅等14種微量元素,目前累積有700筆以上資料庫,用於鑑別茶葉究竟是屬於台灣茶或境外茶。
檢驗方法怎麼做呢?
1. 樣品前處理:將茶葉研磨成茶粉。
2. 微波消化:茶粉透過微波和酸消化方式,除去所有能燒掉的有機成分。
3. 上機分析:消化後的茶粉只殘留無機成分(也就是微量元素),透過ICP/MS(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分析微量元素含量。
4. 資料庫比對:與收集自各地的茶葉微量元素資料庫比對,鑑別是否屬於台灣茶。
Q1: 所有茶葉都能鑑別產地嗎?
A1:目前資料庫database僅適用小葉種青心烏龍、台茶12號(金萱)、四季春等品種。
Q2:哪裡可以做茶葉產地鑑別呢?
A2:目前已有三家實驗室取得技術轉移:SGS、ETC及中興大學土壤調查試驗中心。
從包裝標示的產地及溯源標章來分辨。
(1) 產地:寫「台灣」就對了 !
※ 原產地標示規範提到,產地必須是「收割或採集的國家或地區」;不能從國外進口茶葉,來台灣進行發酵或其他加工製程。
(2) 溯源標章:2023年元旦起,包裝上至少會有「國產茶產品追溯條碼」「產銷履歷標章」或「有機標章」其中一種標章。
透過具強制性的法規要求業者標示產地(不做就罰的意思),搭配茶產地檢驗監控
未來還想混充正港台灣茶,沒那麼容易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