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ting & Testing - 產地鑑別】如何分辨正港台灣茶 ?

【Tasting & Testing - 產地鑑別】如何分辨正港台灣茶 ?

Elena-avatar-img
發佈於茶酒食光 Tea, Brew & Chew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關於品飲,我們總是有意識地挑選葡萄酒和香檳,體驗特定產區的風味。

也熱愛嘗試不同來源的咖啡、橄欖油或起司,期待它們令人驚喜的香氣。

而一切風味來源,都跟它們生長的風土條件Terroir息息相關。

了解產地來源,
讓我們更清楚了解風味與特色~

像是清甜而富有海苔香的玉露來自日本、

果香濃郁、甘甜又帶點微澀的大葉種紅茶,產自印度阿薩姆邦和大吉嶺、

中國則有遠富盛名的普洱、祁門、大紅袍;

台灣茶,更是踩用台灣茶樹品種、製茶工藝及製茶機具,無法與產地風土分割的精彩呈現。

然而,只要夠好,總會出現山寨品

過去經常出現:

(1) 進口茶冒名為台灣茶
先說進口茶品質不一定差,但不該冒名為台灣茶!

東南亞(越南、印尼、泰國及中國)早早就引進臺灣茶樹品種、製茶機具及製茶技術,用來仿製生產,稱為「臺式烏龍茶」。

它和台灣茶風味也許相近、也可能天差地遠,如同一樣在台灣生產的茶也有優劣之分。

然而「臺式烏龍茶」生產成本明顯低了一大截,消費者絕對不會開心在產地冒用的情形下,花高價購買混充的台灣茶。

(2) 比賽茶數量不足,混入部分大陸茶充數
出現在東方美人茶比賽。

主因是東方美人的蜜香來自小綠葉蟬叮咬(著蜒),但氣候不佳或種植環境遭農藥噴灑影響時,被小綠葉蟬叮咬的茶葉量少,就可能導致參賽用的茶量不足。

像是有些比賽得繳10斤茶葉,在只差1, 2斤的狀況下,就可能用中國產茶葉補足。


過去官方只能用宣導方式勸導業者誠實標示產地
台灣已經強制要求標示、並建立起茶產地鑑別的方法囉!

產地鑑定方法原理:

1. 全球各地地質組成不同、也受當地氣候和居民生活方式影響,因此不同地區的土壤微量元素組成不同
2. 茶樹養分來自土壤,所以茶葉中的微量元素,與土壤微量元素比例相近
3. 透過茶葉微量元素檢測,再比對資料庫中的土壤微量元素組成,就能知道是不是台灣茶。

目前使用「茶葉中多重元素檢驗方法」,分析鋰、釩、鉻、銅、鋅等14種微量元素。

並透過已累積700筆以上的資料庫,鑑別茶葉是否屬於台灣茶。

raw-image

檢驗方法怎麼做呢?
1. 前處理:將茶葉研磨成茶粉。
2. 微波消化:透過微波和酸消化方式,除去茶粉中所有能燒掉的有機成分。
3. 上機分析:微波消化後的茶粉只剩下無機成分(微量元素),透過ICP/MS(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分析微量元素含量。
4. 資料庫比對:與收集自各地的微量元素資料庫比對,鑑別是否屬於台灣茶。

Q1: 所有茶葉都能鑑別產地嗎?
A1:目前資料庫database僅適用小葉種青心烏龍、台茶12號(金萱)、四季春等品種。
Q2:哪裡可以做茶葉產地鑑別呢?
A2:目前已有三家實驗室取得技術轉移:SGSETC中興大學土壤調查試驗中心


買茶時,怎麼分辨台灣茶?

(1) 產地標示

寫「台灣」就對了 !

原產地標示規範:必須是「收割或採集的國家或地區」;不能從國外進口茶葉,來台灣進行發酵或其他加工製程。

(2) 溯源標章

2023年元旦起,台灣茶包裝上至少要有「國產茶產品追溯條碼」「產銷履歷標章」或「有機標章」其中一種。


透過強制性法規要求業者標示產地(不做就罰~),搭配茶產地鑑定

未來還想混充正港台灣茶,沒那麼容易的啦!!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實用,請幫我按右下角愛心、追蹤我的沙龍,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覺得需要的朋友吧!謝謝!
raw-image

Related Posts

參考資料

  1. 採用「茶葉中多重元素檢驗方法」分析茶葉中微量元素 茶改場開發新利器可準確鑑別境外茶(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2. 一葉知「台」 從土壤養分辨別茶葉生產國度 - 台灣光華雜誌
  3. 2023年元旦起產製之國產茶應提供溯源標示
  4. 指定國產茶葉為應登錄溯源資訊之農產品及其應遵行事項
avatar-img
E學姐的舞蹈飲食沙龍
9會員
33內容數
沉醉於各國傳統舞蹈與飲食,喜歡透過它窺見每個地區獨特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甚至品嚐當地人生活的滋味 舞蹈的魅力源自於孕育它的土地,正如同Terroir才是葡萄酒美味的關鍵! 讓我們用舞蹈持續綻放美麗、一起看見更精采美好的世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1. 讓我們用「溫潤泡」替代洗茶這個說法。 2.「溫潤泡」的功能是醒茶,而不是洗茶。 3. 泡茶前不一定需要「溫潤泡」→ 它是選配、不是標配!
一早打開email,看到入選即時精選通知超級開心^^ 精神完全被振奮了起來! 被肯定的心情實在太棒!! 請容我截圖紀念一下
為什麼越南茶葉不會有落葉劑(橙劑)呢? 原因 1:如果茶樹含落葉劑,葉片早就掉光了,哪來的茶葉? 原因2: 落葉劑最毒的成分TCDD(戴奧辛)水溶性極低,不會透過根部吸收、轉移到葉片
1. 讓我們用「溫潤泡」替代洗茶這個說法。 2.「溫潤泡」的功能是醒茶,而不是洗茶。 3. 泡茶前不一定需要「溫潤泡」→ 它是選配、不是標配!
一早打開email,看到入選即時精選通知超級開心^^ 精神完全被振奮了起來! 被肯定的心情實在太棒!! 請容我截圖紀念一下
為什麼越南茶葉不會有落葉劑(橙劑)呢? 原因 1:如果茶樹含落葉劑,葉片早就掉光了,哪來的茶葉? 原因2: 落葉劑最毒的成分TCDD(戴奧辛)水溶性極低,不會透過根部吸收、轉移到葉片